上海市全科规培-初级医疗临床科研实例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级临床科研实例1、单盲: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研究对象不知道自己是试验组还是对照组。2、双盲: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3、三盲:不但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不了解分组情况,而且负责资料收集和分析的人员也不了解分组情况。4、一级预防:亦称为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疾病的发生。5、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6、三级预防:亦称临床预防。三级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7、对照组分类:⑴空白对照:仅用于处理因素很强,非处理因素很弱的情况下;⑵标准对照:对照使用公认的标准方法、措施等,而实验组使用某种新的方法;⑶自身对照:同时自身对照;处理前后自身对照;⑷相互对照:交叉对照;⑸历史对照:仅用于非处理因素影响作用较小的少数疾病,例如恶性肿瘤。8、临床科研实施的程序:选题立题、设计方案、选择研究对象、研究的试验措施或药物、试验终点的指标设计、确定防止偏倚的措施和方法、统计学分析。9、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医德与伦理学原则、盲法的应用。10、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效益性原则。11、科研选题的基本程序: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文献评价、科研立项(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论证立项)。12、选题立题的基本原则: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实用性13、临床科研设计方案: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研究、叙述性研究。14、队列研究:观察性的研究方式之一,被观察的对象在开始时都不具有要研究的结果,根据是否暴露于与研究结果相关的某种致病因素或干预措施进行分组(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经过一段时间的随访后,比较和分析各组中研究结果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15、队列研究的特点:(1)多数为前瞻性研究(现在始点),少数为回顾性研究(过去始点)(2)同期对照:自然形成的两个群体(3)研究者不能主动控制暴露因素或措施.16、队列研究的优点:(1)试验性研究不可行时的最佳替代研究方案(2)疾病结局与暴露因素或措施的时相关系明确(3)较好测量暴露因素,避免偏倚和混杂因素(4)无医德问题,是研究病因学可行性最好的方法。17、队列研究的缺点:(1)非随机研究,难以控制偏倚和混杂及实施盲法(2)致病因素多时,难以保证组间因素平衡(3)研究少见病时,费时、费力、费财。18、前瞻性队列研究:19、回顾性队列研究: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从现在→将来从过去→现在研究开始时所有研究对象没有研究的结果研究开始时,暴露因素与研究结果均出现根据研究目的,前瞻性设计和收集资料根据病史记录、病人回忆收集资料尽可能避免偏倚和混杂难以避免偏倚和混杂研究周期长,费时、费力、费财研究时间较短,适用于少见病和潜伏期长的疾病20、随机对照试验(RTC):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研究和观察试验的效应。21、RTC特点:研究者可以主动控制试验,随机分配研究对象,增强研究结果的可比性,避免选择性偏倚,试验的同步性,试验期间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于试验结束时方可获得。22、交叉试验:同一受试者接受两种措施或两种药物治疗,患者自身对照,受试病例谁先进入实验组或对照组,可有研究者安排(非随机),亦可采用随机的方法决定。试验分两个处理阶段,两阶段之间有一个洗脱期。23、病例对照研究:(1)调查比较患有某病的病例组和不患有该病的对照组,或具有某项特征与不具有某项特征的病例,发现过去或最近某种因素和疾病是否存在关系及强度;(2)病例组和对照组可配对(1:1,1:2等);(3)研究者不能控制暴露因素,暴露与否已既成事实;(4)从果到因的回顾性研究。24、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1)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2)适用于潜伏期较长的疾病的研究;(3)研究时间短,省人力、财力,容易得出结论(4)医德问题最少,对病人无害;(5)允许同时调查分析许多因素。25、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1)容易受偏倚的影响:选择性偏倚、回忆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2)对照组的正确选择有时较困难;(3)不能确定暴露和非暴露人群的发病率,只能计算近似OR。26、横断面研究: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一特定人群中,调查收集特定时间点某种疾病的患病情况,以及患病与某些因素之间的联系。27、横断面研究目的:了解疾病的现况和描述疾病的分布;了解影响基本分布的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28、横断面研究的优缺点:(1)优点:容易实施,如设计的好,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好,一次研究可观察多种疾病(事件)的发生状况及多种相关的暴露因素。(2)缺点:基本属于横断面的描述性研究,不能得出确切的因果关系;如大规模调查,需投入很多人力、物力。29、关于横断面研究的几个问题:(1)横断面研究开始时一般不设对照组,在收集资料完成以后,将样本按是否患病或是否暴露来分组比较;(2)对不会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做出因果推论。(3)横断面研究的普查或抽样调查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项目也应以2~3个月为限,否则失去横断面调查的原本涵义。30、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层:31、血压控制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mmHg,老年≥65岁——<150/90,mmHg,如可耐受,可<140/90mmHg,合并DM或其他疾病——适当降低标准。32、降压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小剂量、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33、老年人高血压波动特点:白天血压异常波动;夜间血压下降过低或异常升高;体位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34、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机制:血管老化,主动脉硬化,导致反射波叠加在收缩晚期,SBP升高。35、假性高血压(PHT)诊断:袖带测压所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分别高于直接动脉腔内测压所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10mmHg即可诊断。36、假性高血压临床意义:血压正常人若果存在PHT现象,降压治疗可导致验证的低血压;高血压患者若存在PHT现象,则会导致过度治疗。37、清晨高血压分型:(1)夜间血压非常低,而清晨觉醒后血压急剧上升的升压波型;(2)自深夜起血压逐渐上升的持续升压型;(3)夜间血压不下降,起床后移行为高血压的持续高血压型。38、清晨高血压发病机制:由于清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功能亢进所致。39、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与家族史有明显关系,与靶器官损害有关,其损害程度介于正常人群和持续性高血压患者之间。40、餐后低血压(PPH):是指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原收缩压≥100mmHg下降至90mmHg。41、体位性血压改变:血压正常人群和高血压患者在题为改变时均可出现一定范围的血压波动,这种波动超出了正常范围可体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或体位性高血压。42、诊断标准:卧位转为立位后收缩压增幅≥20mmHg。卧位时血压<140/90mmHg,而站立血压>140/90mmHg。43、体位性血压改变发病机制:站立时大量血压有胸腔器官流至富强、盆腔器官及下肢静脉,致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动脉血压下降。44、骨质疏松概念: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45、骨质疏松分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骨质疏松症(II型)、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2)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疾病、骨髓增生性疾病、药物性使骨量减少、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肝病、先天性疾病、废用性骨丢失。46、骨质疏松危险因素:人种、老龄、女性、绝经、母系家族史。47、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检测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48、骨质疏松治疗策略:(1)基础措施——调整生活方式、骨健康基本补充剂。(2)药物干预;(3)康复治疗。49、冠心病定义: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50、冠心病危险因素:(1)主要危险因素——年龄、性别、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2)次要危险因素——肥胖、缺少体力活动、进食过多、遗传因素、A型性格。51、动脉粥样硬化: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的关键环节。52、主要他汀类早期研究试验:WOS、CARE、LIPID、4S、TexCAPS。53、高脂血症监测频率:54、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55、痴呆定义:一种智能损害综合征(不是衰老的正常表现),是获得性的持续的疾病,干扰日常生活能力或社会职业功能,常伴有精神、行为和人格异常。核心症状为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学习、定向、理解、语言、视空间)。56、认知定义:机体认识和获取知识的智能加工过程,涉及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精神、情感等一系列随意、心理和社会行为。57、认知障碍:与学习记忆以及思维判断等有关的大脑高级智能加工过程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严重学习、记忆障碍同时伴有失语或失用或失认或失行等改变的病理过程。58、轻度认知障碍:是一个临床概念,用于描述老化与痴呆之间的状态,诊断标准包括:没有痴呆主诉,记忆损害,一般的认知功能良好日常生活能力保持良好。59、痴呆的分类:按病变部位分——原发神经系统疾病(按病变性质:神经变性性疾病如AD、血管性疾病、炎症和感染),神经系统以外疾病,同时累计神经系统及其他脏器的疾病。60、AD的危险因素:年龄、女性、ApoE-4基因型、高胆固醇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头部外伤、心理应激、高血压、吸烟。61、AD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神经原纤维缠结、ß-淀粉样蛋白异常。62、AD的临床表现:A----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B----精神行为异常;C----认知功能障碍。63、AD的核心临床症状:记忆障碍——贮存异常的健忘型。年龄增长引起的遗忘AD痴呆的遗忘只忘记情节的一部分忘记所有情节只有记忆障碍记忆障碍外还有判断障碍和执行功能障碍自己意识到有遗忘自己很少意识到遗忘会努力寻找遗失物品遗失物品会说是被偷了无定向力障碍存在定向力障碍无虚构故事经常会虚构故事对日常生活无影响影响日常生活进展极其缓慢进行性恶化64、痴呆治疗目标:改善认知功能、延缓或阻止痴呆的进展、抑制和逆转痴呆早期部分关键性病理过程、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延长生存期、减少看护者的照料负担。65、糖尿病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66、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神经病变、糖尿病足。67、OGTT:清晨禁食8小时,WTO推荐75g无水葡萄糖,溶于250-300ml水中,5分钟饮完,两小时后测血糖。68、美国UKPDS研究结果:(1)早起良好的学他控制能降低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2)一道功能逐渐衰退,单药治疗效果减退,及时联合治疗,必要改用胰岛素。(3)二甲双胍在偏胖病人中科研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科研作为偏胖病人治疗中的首选药物。(4)降低血糖也不是越低越好,应该适可而止,过犹不及。69、UKPDS的深刻影响:主要影响:糖尿病的自然病程,胰岛B细胞功能,血糖和血压控制目标,降糖方案选择,高血压治疗,卫生经济学,心血管危险引擎。影响领域:临床指南,教育资源,健康经济模式,后续的科研研究,临床结局,新药的发展,病理生理认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