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2015届高三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已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嘉定区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地理试卷2015.1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满分60分)(一)德国在每年的3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到10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实行夏令时制。夏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家住上海的高同学利用暑假期间去德国自助游,这是她在德国汉莎航空的网站预定的机票信息。1.根据机票显示的信息,上海至法兰克福(夏令时使用东二区区时)所需的飞行时间是()A.5小时55分钟B.7小时5分钟C.11小时55分D.12小时55分【解析】本题考查区时计算,法兰克福使用东二区区时,比北京时间(东八区)晚6小时,上海起飞时间是北京时间13:15,法兰克福正好7:15,飞机到达时,法兰克福的时间是19:10,所以飞行时间是7:15到19:10的时间差,为11小时55分。2.在实施“夏令时制”期间,德国()A.境内由昼渐长逐渐变为昼渐短B.境内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C.境内有太阳直射现象D.境内有极昼现象【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德国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其境内不会有太阳直射现象和极昼现象;德国夏令时制从3月到10月,在6月22日之前,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德国昼渐长、正午太阳高度渐大,到6月22日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6月22日之后昼渐短、正午太阳高度渐小。3.德国实施“夏令时制”的目的主要是()A.延长工作时间,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B.改变民众晚睡晚起的生活习惯C.节约能源D.延长农作物的日照时间【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使用,夏令时制是一种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使人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从而节约照明用电。(二)馕不只是新疆人的传统食物,当我们把视线扩展时,从“簿馕饮食带示意图”可以发现相似的簿馕食俗。4.簿馕饮食带的自然地理特征有()A.高原为主,地势较为平坦B.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C.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旱D.干旱少雨,水资源匮乏【解析】本题考查饮食习惯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从图中可知,馕带主要分布在我国新疆、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西亚和埃及等地,从地形看,分布于我国的三山夹两盆地区、印度河平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高原等地形区;从气候类型看,馕带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热带沙漠气候区;以上分布地区,干旱少雨,非常便于携带和储存馕,故D正确。5.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有()①地中海型农业②游牧畜牧业③牧场畜牧业④旱作农业⑤热带种植园农业⑥水田农业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②④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根据第4题分析可知,馕带主要分布在干旱少雨的地区,适合发展旱作农业;植被为荒漠、草原,适合发展游牧畜牧业;部分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可发展地中海型农业。故选择①②④。6.该饮食带所属的世界文化圈有()①非洲文化圈②东亚文化圈③南亚文化圈④伊斯兰文化圈⑤东欧文化圈⑥东南亚文化圈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分区,根据第4题分析得到的馕带的分布地区,该饮食带属于东亚、南亚、伊斯兰文化圈。7.该饮食带居民主要信奉的宗教是()A.基督教B.佛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三)科隆群岛由19个岛屿组成,是地球上赤道附近最干旱的地区。其最东部的岛屿距离南美洲700km。8.该群岛成为赤道附近气候最干旱地区的原因,最可能是()A.受下沉的气流控制B.气温高,蒸发量很大C.受寒流影响水汽较少D.水汽受安第斯山阻挡【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的成因,该群岛在赤道附近,终年受上升气流控制,气候湿润;该群岛附近有洋流经过,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为秘鲁寒流,对该岛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该群岛在海洋上,距离南美洲较远,不受安第斯山影响。9.该群岛的地质年代很年轻,大概不超过500万年的历史。可以推测该群岛()A.地处海沟附近地壳活动剧烈B.为板块交界处的火山喷发而成C.为洋流携带的陆地泥沙沉积而成D.地处大陆架区域地表多沉积岩【解析】本题考查岛屿的成因,从形成原因上看,岛屿的类型有大陆岛、冲积岛、珊瑚岛和火山岛,科隆群岛距离南美洲较远,单个岛屿的面积很小,应位于深海区,且不受陆地河流的影响,可排除大陆岛和冲积岛;珊瑚岛的形成与珊瑚虫有关,珊瑚适宜生长在25~30℃的水温、27~48的盐度以及20米水深以内的热带、亚热带浅海地区,因而排除珊瑚岛;从六大板块的分布图可知,该群岛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因此可知该群岛是火山岛。10.下图“岩石物质循环图”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能反映该群岛所属岩石类型的数字序号是()A.1B.2C.3D.4【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物质循环,解题关键在沉积物,沉积物箭头指向4,因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沉积岩,4为沉积岩;1、3、4指向2,说明1、3、4经重熔再生而成为岩浆,2为岩浆;2指向1,说明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形成岩浆岩,1为岩浆岩;1、4指向3,说明1、4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3为变质岩。由第9题可知,该群岛是火山喷发而形成,是岩浆岩,故A正确。(四)2013年6月13日,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在据地面约370公里的轨道成功对接后高速运行,右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11.“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是一种“凌日”现象,在地球上看,太阳系中能产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是()A.金星、木星B.水星、金星C.火星、木星D.金星、火星【解析】本题考查八大行星的排序,凌日是指地内行星(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和太阳之间的行星)在绕日运行时恰好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日面上有一个小黑点缓慢移动。只有水星、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12.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A.温度较低B.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讯C.出现在太阳内部D.以18年为一个活动周期【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特征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是发生在太阳的大气层的大规模运动,照片中的黑点是太阳黑子,其温度比光球表面其他地方低,所以显得暗一些。一般认为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当其爆发时,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中断。13.“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B.天气变化显著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D.是极光多发区【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垂直分层及其特征,根据题目“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可知,“天神组合体”处于高层大气中,该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而增加;航空飞行的最佳层是平流层;天气变化显著的是对流层;极光是由于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现象。(五)2014年8月我国“高分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卫星对地观测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14.该卫星对地观察采用的核心地理信息技术属于()A.GISB.GPSC.RSD.BDS【解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类型及其作用,地理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地位系统(GPS):RS用于获取地理信息;GIS是对地理信息进行管理、查询、更新、分析、应用和评价;GPS具有定位和导航的功能,BDS就是我国研发的北斗导航系统。题中说“该卫星对地观测”,就是说通过卫星获取地表的信息,故C正确。15.较以往卫星照片,用该卫星提供的照片在同一图幅上制作地图,其地图()A.展现的范围扩大B.展现的细节增加C.所用比例尺变小D.便于市级土地规划【解析】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信息“分辨率首次精确到1米”,说明在照片尺寸相同的情况下,该卫星的照片比以往的更清晰,但展现的范围更小,也就是比例尺更大,更适合制作小范围的地图,比如学校、小区的地图等,故B正确。(六)全球水循环包括大循环和小循环,下图是全球水循环模式图。16.甲的含义是()A.大气水B.海洋水C.冰川水D.地下水【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和水体类型的判断,根据箭头走向,可知图中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是⑤-①-③-④,⑤表示海水蒸发,①表示水汽输送输送到陆地上空,③表示降水,④表示流向海洋的地表径流,②表示陆地蒸发和蒸腾,⑥表示海洋降水。所以甲、乙是大气水,丙是陆地水,丁是海洋水。故A正确。17.图中既属于大循环又属于小循环的环节是()A.①④B.②③C.③⑤D.⑤⑥【解析】本题考查水循环环节及类型,由第16题可知③、⑤既是海陆间大循环的环节,也分别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环节,故C正确。18.实践证明,干旱的内流区大面积造林最终可能导致干旱加剧,原因是()A.降水总量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大气水体总量减少B.地表水下渗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地表水体总量减少C.向区域外输送的大气水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D.向区域外输送的地表径流增加,最终导致区域内水体总量减少【解析】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干旱区大面积造林,树叶和树根会增加水分蒸发面积,造成蒸发到空气中的水分增加,最终该地区水体总量减少;干旱区蒸发旺盛,地表径流少,造林不足以使该区更湿润,因此降水量、地表径流不会增加。19.全球变暖可能导致图中各环节水体运行量发生变化,其中与海平面上升直接相关的是()A.①减少B.④增加C.⑤减少D.⑥增加【解析】本题考查全球变暖与水循环的关系,从水循环的角度看,全球变暖会增加陆地冰川融化的量,再通过地表径流,流入海洋的量就增加了。(七)潮汐现象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下产生的,一般具有周期性变化,读地球表面某地潮汐的变化周期示意图,回答问题。20.如果图示潮汐变化只考虑月球的影响,可以推测()A.A至B的时间间隔为6小时B.B至C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C.C至D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D.A至D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50分【解析】本题考查潮汐的日变化周期,如果只考虑月球,则图表示潮汐的日变化周期,时间为24小时50分钟。一般日变化为两涨两落,图中A、B、C、D均表示高潮,则A至B、B至C、C至D的时间间隔为12小时25分。21.如果图示潮汐变化是受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影响,可以推测()A.产生B、D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B.产生A、C现象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C.产生A、C现象时,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是完全一致的D.产生B、D现象时,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解析】本题考查潮汐的月变化与日月地三者相对位置的关系,如果考虑日月地三者,则图中曲线表示潮汐的月变化周期。每逢朔、望,日月地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太阳的引潮力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产生大潮,如A、C;每逢上弦、下弦,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相垂直时,太阳的引潮力削弱月球的引潮力,产生小潮,如B、D,故D正确。(八)右图为“我国某区域简图”,据图分析回答。22.图中河流的流向是()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南北两侧向中部汇流D.自中部向南北奔流【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判断,注意图中等值线是等压线而不是等高线,在没有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河流流向,可从水系特征看,图中河流支流较多处,应为上游,因此河流从中部分别流向南、北两个方向。D正确。23.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A.东西走向B.南北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解析】本题考查山脉走向,根据第23题分析,河流自中部分别流向北和南两个方向,其源地之间就是地势最高的山脉所在位置。注意图中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山脉的延伸方向亦即山脉的走向。所以图中最大的山脉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24.在图示天气系统影响下()A.甲地处背风坡,降水概率较小B.乙地吹偏西风,气温较高C.丙地处迎风坡,降水概率较大D.丁地吹偏西风,晴朗少云【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天气系统的判断及风向等知识点,根据图中等压线向气压高的方向弯曲,可判断弯曲部位为低压槽,图示地区是我国,所以该槽部可能形成冷锋,甲乙处于冷气团一侧,在锋后,气温较低,降水概率较大;丙丁处在暖气团一侧,在锋前,降水概率较小;根据丁地附近的等压线分析,吹西南风。故选D。(九)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