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总体规划与城市设计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介绍——以静安寺地区为例分析城市设计学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城市设计及其理论逐步进入中国城市建设的视野,从上海陆家嘴地区城市设计,到深圳中心城区城市设计,城市设计作为地区营造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城市设计实践在中国中国大部分城市设计以文本编制的完成作为整个工作结束的标志,而静安寺地区城市设计一直对实践过程进行跟踪调整,在项目的全周期内进行协调修改,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难得一见的。上海治理模式的变迁期从1995年到2011年的16年间,上海社会本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多方位多层次的——经济,社会,法规,城市总体战略、政府管理模式……静安寺地块城市设计正是在上海巨变的这段“黄金年代”发生的。项目背景1历史与学术背景11291年,于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设松江府,以县制开治理先河1843年上海开埠,成为中国的对外商业贸易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第一都会”,城市经济极度繁荣1949年后,西方资本撤离,上海从远东最大的工业、金融、贸易和信息中心退化为单功能的工业城市。1950-80年代,计划经济下的上海经济失去活力,增长乏力。1980-90年代,南方率先走在改革开放前列,上海经济地位再度沦落。1992年,开放浦东新区,提出建设为“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战略。2001年上海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提出将上海建设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80年代上海暗淡期的启示让决策层和学界意识到计划经济下上海工业模式难以为继,面向开放市场,提出新城市规划发展模式。1986年版城市规划1980年代的上海城市建设以偿还“历史欠账”为主,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以改善建国以前长期形成的城市布局混乱,基础设施不全、交通拥挤、住房紧缺等问题。城市格局呈现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单中心圈层式扩张的基本特征,。1986年颁布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上海市的城市性质为:“我国的经济中心之一,是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对静安等中心城区而言,中心城建设采用“多心开敞式”布局:将中心城的旧区和近郊区分解成11个综合分区,力图通过实施,逐步形成一个多级有序、多心互补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和园林绿化、道路交通体系,形成紧凑而不封闭、疏散而不松散的“多心开敞式”的城市布局。项目背景2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20世纪90年代新城市规划在1986年总规基础上,结合1992年浦东新区总体规划设计,更新了新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是上海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市城镇体系主体,外环线内地区作为中心城范围,人口控制80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600平方公里。中心城延续“多心、开敞”的布局结构,形成“一主四副”的公共活动中心格局,并构建“环、楔、廊、园”为基本框架的绿地系统。“四街一城”在上海总规中,静安与黄埔、卢湾、南市共同组成上海中心商业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老四区”。静安区南京路就是四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安城市大发展1.1993年至1997年外资大量涌入,获得自主权的政府利用土地短租出让政策获取大量资金。2.1995年地铁1号线通车,同年2号线静安区筹建小组成立。1996年确定在静安寺区域设置地铁2号线静安寺站。南京路大改造的契机从1992年起上海开始着手改造开发静安区南京路地段静安区重点区域与场地关系1998年静安区政府提出未来五年重点建设区域南京路商圈的西延——南京西路快速交通动脉——延安中路高架桥研究对象——静安寺地区项目背景3静安寺地区1990年代发展背景3除去位于静安区北边界的苏州河沿岸区域,静安寺区域集合了以上重点区域中的三处在此汇合,是静安区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带一路:静安南京西路一桥:延安高架路中段一河:苏州河沿岸一点:静安寺地区项目背景4静安寺地区规划设计背景4静安城市更新规划设计1988年编制完成,总用地面积31公顷,力求静安寺地区建成寺、园、商、住结合的,有特色的城市环境。提出在静安公园北部结合地铁设置下沉式广场以及步行街道网格化。南京西路沿线改造计划1993年编制完成,计划将南京西路沿线分为五段主要分区:1.协和城艺术产业区(镇宁路—乌鲁木齐北路);2.静安寺中心商业区(乌鲁木齐北路—常德路);3.会展中心会展商务区(常德路—陕西北路);4.梅泰恒高层商务办公区(西康路—茂名路);5.石门路传媒产业区(茂名北路——南北高架)。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3年完成,以启动93-98年间“黄金年代”大开发,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地块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的控制性指标。核心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核心内容1概述与空间结构5设计目标通过城市更新,建立现代综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商业中心,其空间形态具有特色,生态环境和谐,运动系统有序多功能复合化的中心商旅生活街区协调的中心区建筑群体风貌高效通畅的交通系统宜人高质的高品位共享空间体系空间结构1.静安公园作为开放绿地2.寺庙与广场结合,成为绿地组成部分3.高层建筑群环绕在寺庙-绿地周围核心内容2设计构思6文化旅游综合体设计“园包寺”的设计将公园绿地和寺庙连接,堆土成丘成为寺庙的南屏对景;广植大树营造“林中寺”之感。立体交通设计为连续南京路的视觉效果,将另一重要干道华山路变为下穿立交的形式,增加了步行与绿地面积。步行系统遍布地下,地面,地上2层共三个层次:1.地铁站将各商场地下部分连成一体2.地面拓宽步行面积3.二层用步行天桥连接各商业街坊补充地面过街地下设两座大型停车场,在静安公园和愚园路口。•土地使用性质:从静安寺地区目前建成环境各地块的实际使用来看,除个别旧式里弄的居住用地被改为商办综合用地外,土地使用性质基本符合城市设计构想•开发强度: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开发强度都比城市设计规定的高,但是开发强度强弱分明保证了核心区弱,周边强的趋势实施效果分析1土地空间使用体系7地块设计容积率实际容积率久百城市广场5.3机场城市航站楼5.7航站楼宾馆7.2会德丰广场8.89.041788国际大厦7.36.69实施效果分析2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8二层步行系统设置的考虑•6-2地块(久光地块)南侧分别设置二个跨路空间横跨南京路,建议一个在中部,为二层天桥,作为主要的步行体系连结体;另一个布置在西侧,包含二层并有围护及顶盖,作为从南京西路进入核心的门户。•跨路空间为步行行为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条件•丰富街道空间层次•作为南京西路入口门户对景二层步行系统设计位置•均未实现•设想中的地下-地面-天桥三个层次立体步行系统只实现了地下和地面两个层次实施效果分析29实施现状•南京西路华山路路口行人等候时间长,过街人流量大•南京西路久光百货与静安公园间行人穿越需求较大,且没有红绿灯,行人穿越马路很危险(此处为原二层过街天桥设计位置)存在问题•在城市道路上设置多个步行通道在当时的法规下少见的,市政部门认为二层步行系统限制了通过车辆的高度,不能接受。•不同地块开发商之间态度达不到统一。•建设周期不同,先建成的久光未预留对接口,导致后建成的越洋大厦不能接通。未实现的原因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实施效果分析210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附近多个商业综合体和写字楼间多有跨路天桥连接,跨路天桥的存在使路两侧的商业综合体在室内连为一体,促进商业活力。由于该片区道路尺度不太宽(与南京西路非常相似),从路面上看,横跨于街道之上与市内其他实现了跨路天桥的路段对比天目路跨路天桥——半开敞式淮海中路跨路天桥——全封闭式兴安路跨路天桥——封闭可观景走廊立体步行系统—二层—未实现的跨路天桥对于该片区形成了一种半围合的感觉,使外部空间更加亲切宜人。实施效果分析211地铁换乘与地下商场连接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原城市设计地下空间连接图•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考虑了南京西路下二号线静安寺站、常德路愚园路交界处公共交通枢纽两处交通换乘节点和周边越洋广场、久光百货、静安寺三处商业空间和静安寺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地下空间连接。现状2号线和7号线及周边建筑地下空间连接图•静安寺地区原城市设计未考虑七号线的穿过,换乘系统与相应地下空间开发整合设计缺位,没有在做静安寺广场的时候预留换乘通道。因此最后实现的七号线静安寺站在常德路地下,与二号线静安寺站通过一个长长的通道进行站内连接。•地铁七号线地下一层全部预留做综合开发,地下二层为展厅层,地下三层为站台层,综合开发层与常德路两侧嘉里中心二期,越洋广场的地下空间完全连通,站厅层非付费区一侧也预留与地下开发空间接通的条件。•现状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联系了周边若干商业中心,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的换乘问题实施效果分析212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地铁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地面出入口基本隐藏于各商场出入口旁或下沉广场中,不占用人行道空间•城市航站楼前地铁2号线出入口在人行道上,稍显突兀实施效果分析213立体步行系统—地下地铁二号线与七号线的实施现状•2号线和7号线通过站厅层走道连接•2号线和7号线静安寺站连接了周围商场(久光,嘉里中心,芮欧)公园(静安寺广场)和静安寺公交枢纽。•形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地下商业空间。•地铁出入口与商场多有平层连接实施效果分析214静安寺广场公共空间体系—静安寺广场•面对大城市中心区的矛盾,综合考虑组织地铁交通人流、完善生态环境、平衡开发量以及促进地区兴旺吸引人流等因素,设计师决定将该地块设计成生态、高效、立体型的下沉广场综合体。占地8214.6平方米,包括下沉广场、地下商业用房、华山路地下过街道的预留通道、地铁风井空间和地铁站残疾人电梯等。静安寺广场设计策略•绿色生态化•多功能高效化•地上地下一体化实施效果分析215公共空间体系—静安寺广场静安寺广场实施现状•人行道行走舒适•广场各入口稍小•下沉广场弧形商业空间,经营惨淡,人气不旺实施效果分析216建筑退让空地公共空间体系—建筑退让•久光百货,会德丰广场,芮欧广场,嘉里中心这几处人流量大的商场和邻近的街角处门前均留有较大的广场空地,行人经过感觉舒适建筑高层体量退后•芮欧广场,嘉里中心这建筑体量在街角处层数较低,主要高层体量后退,使街角感觉开阔实施效果分析217公共空间体系—建筑退让两处街角退让空间不足•南京路常德路交接处轻工机械大厦体量高,建筑体量几乎没有退开街角,使得该处街角空间有压迫感原设计静安寺山门前退后钟鼓楼5~8米形成小型广场,缓解大量人流。现状静安寺山门突出钟鼓楼1.8米,沿街只留出人行道宽度,人多时明显有滞流,通过不便本地区6-2地块与寺庙建筑一同确立核心区的总体空间意向。考虑到南京路空间传统的高宽比及便于控制南京路的宽度,建议综合体采用内院式的空间布局,设二层内院平台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在东南西北分别设置四个大门,一大台阶引导人流。沿南京路、常德路西侧地面层仍布置商店,以保证南京路商业的连续性,综合体高度控制在8层以内,不设置高塔楼。地下层设地下商场或部分地下商场,以保证地下空间步行系统的建立,特别注意与地下地铁站的联系。商业综合体内院从城市设计角度是为建立一个封闭感强的开放空间,作为静安寺地区开放型核心园林绿地空间的对比与补充。其二层平台广场,24小时向市民开放,是商业型的广场,更强调丰富多变的造型,宜考虑做成立体式的室外共享空间实施效果分析3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块18久光地块规划建筑形式准则•久光地块中庭消失,改为入口小型集散广场和大台阶直通二层绿化平台。•原与胶州路和梧桐大道对齐的庙东步行街向西偏移,一条连贯的人行路线的中间段被切掉平移了。•现状庙东步行街两侧商业业态极不平衡,步行街氛围尴尬实施效果分析3庙东步行街及久光商业综合体地块19久光地块及庙东步行街实施现状1.体制因素土地制度·1987年上海开始实行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出让、转上,使土地成为地产,直接促进了房地产业走向市场经济。·2001年以后,上海住房制度的全面改革带动了整个房地产业的发展。政府管理体制·上海连续几次大规模地向区一级下方管理权限,不断增强区县的调控能力。在城市规划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市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职责,区县参与市政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解释了静安寺政府解决发展问题的急迫心情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