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教学实录与评析时间:2007-06-2405:51作者:湖北仙桃点击:2493次将本文添加到: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5页至107页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学会求中位数的方法;并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选择恰当的数据组,以反映中位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价值,在与平均数的对比中体现中位数的特点;情感性目标:让学生感觉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运用价值,形成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师:红、蓝两队各派7名小朋友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比赛结果是:1234567红队92838076756837蓝队91787570696867用你学过的知识来比较一下,哪个队的成绩更好一些呢?学生独立解答后,汇报运用平均数知识来比较,得出蓝队获胜的结论。师:红队前面得分一直很高,为什么最后却输了呢?生:因为红队7号得分太低了。师:哦!原来情况是这样。好!比赛结束了,鲜花与掌声属于胜利者,让我们用掌声对蓝队表示祝贺(全班鼓掌)。失败者流淌了艰辛的汗水,还要吞咽苦涩的泪水,付出了努力的拼搏,还要收获难言的悲伤,如果你是红队队员,如果你是红队中那个不幸的失误者,如果你是红队的支持者,你难道不想说些什么吗?生1:(自信地)如果我是红队队员,我一定更加努力训练,争取下次为红队争光!生2:(低声地)如果我是红队中的7号,我会感到很惭愧,愧对全体队员!生3:(忿忿地)我觉得这种评判方法不公平,红队就因为一人失误就让全队承受失败痛苦,太不公平了!……师:既然大家觉得用“平均数”来比较两队成绩不公平,那还可以怎样比呢?生1:分别去掉两队最高分和最低分,根据剩余成绩的平均数来比。生2:采取一对一的方式比,红队队员胜5次,平1次,输1次,红队胜。……师:大家思考的方案还真多,并各有优点,科学家们也帮我们研究了一种新的比较数据的方法,就是用中位数来比较,你们想了解这种新方法吗?生:(好奇地)想![评析:“中位数”是小学数学统计知识中新增的一个统计量,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一段激情飞扬的总结陈词,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促使学生不由自主的换位思考,从而深深地体会到用平均数比较两队成绩很不公平,进而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这种以“情”促“思”,以“思”促“进”的方法,凸显出情境创设的实效性。]二、自主学习,建构新知1、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师:请大家将课本翻到105页,仔细阅读,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出示思考题:①你是怎样理解中位数的?②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中位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③中位数与平均数相比较有哪些优点?请举例说明。教师指导学生看书自主获取知识,并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点生汇报自己的收获:生1:我知道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中的中间的数生2:假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其中很多数都要大时,要用“中位数”代表全体数据的一般水平。生3:我知道了中位数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师顺势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中位数为什么不受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影响,并对此引发讨论。师:看来大家通过看书和与同学交流学到了不少中位数的知识,那么你们能找出红、蓝两队的中位数各是多少吗?生:红队中位数是76,蓝队中位数是70师:哪队获胜?学生答出红队获胜。师:那我们也把鲜花与掌声送给红队!(全体鼓掌)[评析:一个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给了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主往前走;给了学生几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学生通过看书和与同学交流不仅构建了中位数的概念,而且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2、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中位数,以及用中位数来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有它的优点,那么,我们怎样求中位数呢?出示例题:五年级(2)班7名男生的跳远成绩如下表:姓名李志强陈文王文贤赵军张鹏刘卫华于国庆成绩/m3.062.902.743.522.832.892.78①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②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为什么?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收集到两种不同的解答方法,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请其他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评价。生1:平均数(3.06+2.90+2.74+3.52+2.83+2.89+2.78)÷7=20.72÷7=2.96中位数是:3.52生2:平均数(3.06+2.90+2.74+3.52+2.83+2.89+2.78)÷7=20.72÷7=2.96中位数:3.52>3.06>2.90>2.89>2.83>2.78>2.74中位数是:2.89师:你们赞同哪位同学的答案?为什么?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讨论得出生2答案正确,找中位数必须数先将据进行有序排列,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位数。师: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为什么?生1:我认为用中位数2.89更合适,因为比2.89大的数有3个,比它小的数也有3个,让它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要合适些。生2:我补充一点,如果用平均数2.96的话,整个数据中只有2个数达到了2.96,不太合适。师:你们的回答有根有据,真不错!如果我再增加一个数据,你还会求中位数吗?生:(满怀信心地):能!师出示数据:3.062.902.743.522.832.892.782.94学生试做,教师巡视,点生演板,并说出解答思路,集体评价[评析:教师敏锐地捕捉课堂上学生的错误信息,并以此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充分讨论,促使学生进一步完善求中位数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促使他们在纠错中发展。]三、拓展延伸,促进发展1、教材第107页第2题,学生自主练习,投影校对。2、开放性练习:出示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甲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职工经理副经理职员临时工平均工资人数12252月工资/元5000400015008501740乙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职工经理副经理职员临时工平均工资人数13242月工资/元8000600012008001880师:观察上面两个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如果你去应聘,你会哪择哪家公司?请用你所学知识,说明理由。学生独自思考后,开始汇报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利用中位数来做出选择,有的学生利用平均数来做出选择,还有的学生根据职务不同来做出自己的选择……[评析:教师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既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使了不同的学生获得了不同发展。在开放题中,教师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选择,充分培养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四、全课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中位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师:你是怎样学习的?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以下诗句:分析数据用平中。比较接近选平均,相差较大看中位。所有数据定平均,大小排列知中位。整理数据顺次排,单个数据取中间,双个数据两平均。[评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做出小结,既帮助学生梳理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归纳与整理知识的能力。精妙的诗句总结不仅涵盖了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各自特征及区别,而且也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总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本节课中,余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枯燥”的统计知识,变得如此富有情趣味,让所有听课教师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突出特点是:1、巧借旧知,激发学习愿望。新的知识产生,有它的必要性,知识学习也应循序渐进,余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平均数知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用平均数衡量数据有它不科学的一面,从而引发知识冲突,产生学习中位数的必要性,学生情感经历了“冷漠——伤感——忿忿不平——渴求新知”这一过程,充分彰显出数学课堂的勃勃生机。2、精心预设,促知识自然生成。在本节课中,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首先是充分引导“愤”“悱”状态下的学生主动构建中位数概念,其次通过四个层次的精心设计,促进学生灵活掌握求中位数的方法,以及运用中位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第一层:利用问题情境中有序的数据,直接选取中间的一个数作中位数;第二层:提供例题中7个没有按序排列的数据,使学生明确要先将数据按序排列,然后再求中位数;第三层:在前7个数据基础上增加一个数,使学生掌握求双数数例的中位数方法;第四层:设计两组练习,既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也发展了学生能力。四个层次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模糊——清晰”、“欠缺——完善”、“掌握——运用”的过程,教师行如流水般的教学风格,充分彰显出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