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部在线学习城讲义之《乌托邦》导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乌托邦主义与莫尔的《乌托邦》大纲一、乌托邦主义及其当代命运1.乌托邦主义2.乌托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共产主义3.反乌托邦主义4.乌托邦主义与专制制度5.乌托邦主义的当代意义二、乌托邦主义的历史变迁和不同类型1.消极形式的乌托邦和积极形式的乌托邦2.作为未来世界蓝图的乌托邦和作为未来世界愿望的乌托邦3.宗教形式的乌托邦和世俗形式的乌托邦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乌托邦”一词是由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创造出来的,意为“乌有之乡”或“福地乐土”K02:乌托邦分为消极形式的和积极形式的;作为未来世界蓝图的和作为未来世界愿望的;宗教形式的和世俗形式的,莫尔的乌托邦属于消极形式的、作为未来世界蓝图的和世俗形式的正文乌托邦就是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所有的乌托邦理论都有一个核心信念: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资本主义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社会主义的挑战,最先是受到乌托邦社会主义的挑战,后来受到马克思主义和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的挑战。在这个背景下,回顾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有着特别的意义。莫尔的《乌托邦》出版于1516年,即至今已近500年。《乌托邦》是西方思想史和社会主义思想史中一部当之无愧的经典。《乌托邦》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两个重要结论:“任何地方私有制存在,所有的人凭金钱价值衡量所有的事物,那么,一个国家就难以有正义和繁荣。”这段话构成莫尔对现实社会进行批判的立足点,也是他的整个思想的阿基米德点。“达到普遍幸福的唯一道路是一切平均享有”,这一论断构成其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石。一、乌托邦主义及其当代命运“乌托邦”(utopia)一词是由托马斯·莫尔1516年出版的同名著作中创造出来的。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托马斯·莫尔把这个词引入到社会政治话语时,暗示它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希腊语来源。一是outopia,希腊文“ou”意为“无”,“topos”意为“地方”,合起来是“乌有之乡”;二是它的英语同音词eutopia,eu希腊文意为“好”,topos意为“地方”,合起来就是“好地方”,也说是“福地乐土”。同样的发音可以让人联想到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象,正是“乌托邦”一词的奇妙之处。芒福德指出,“乌托邦的词意含糊——既表示努力追求‘福地乐土’的崇高,又表示寻找‘乌有之乡’的徒劳——反映了乌托邦思维方式固有的含混性以及它同历史的含糊不清的关系。”因此,乌托邦与人类真实历史之间构成了复杂和有趣的关系。一方面作为“福地乐土”,乌托邦在道德上是值得追求,另一方面,作为“乌有之乡”,追求乌托邦在实践上又是徒劳无益的。很大程度上,对乌托邦主义的争论正是源于对上述两方面含义的不同强调。对莫尔的《乌托邦》的研究涉及的问题不仅是它本身的思想价值和局限性,而且涉及一个更大的难题,即人类历史与乌托邦主义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将对这个问题作一介绍。1.乌托邦主义乌托邦主义有一个漫长和悠久的思想传统。虽然乌托邦主义是根据莫尔的著作命名的,但乌托邦思想并非从莫尔开始,实际上它是人类文化和历史中的普遍现象。许多文化和宗教都有关于远古时代美好生活的神话,在那里,人类过着幻想中的简单而又美满幸福的生活。这种乌托邦主义在西方有希腊诗人荷西俄德和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心目中的“黄金时代”,有《圣经》的伊甸园,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也有自己的乌托邦传统,《礼记·礼运篇》中提出过大同世界的理想。陶渊明的“桃花源”一词类似于西方的乌托邦,《桃花源记》就是一部著名的乌托邦著作。思想史上的乌托邦往往采取文学虚构的形式或哲学思辨的形式,阐述人类对已逝的过去美好生活,或尚未到来的将来美好世界的向往。在这个思想传统中,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不仅是现代乌托邦主义思想传统的开端,而且也是人类乌托邦主义思想史的最著名著作之一。2.乌托邦社会主义与乌托邦共产主义现代乌托邦主义传统中最有影响的是乌托邦社会主义和乌托邦共产主义传统,这一传统从莫尔开始,一直到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的十九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正统的解释认为,随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出现,乌托邦社会主义传统就成了保守和落后的思想,仅仅具有历史价值和负面教育意义。这个问题既涉及到对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的评价,也涉及到对乌托邦主义当代命运的认识。在当今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已经出现了乌托邦主义复兴,这一现象值得我们研究。3.反乌托邦主义谈到乌托邦主义,我们不能不谈与它相对立的另一思想传统,这就是反乌托邦主义。“反乌托邦”(Dystopia),也被译为“恶托邦”。反乌托邦主义与乌托邦主义一样也是一种文学体裁,它以虚构和想象的形式描绘某种恶的、恐怖的未来社会。反乌托邦主义有三部代表作,它们分别是英国赫胥黎所著的《美丽的新世界》,英国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以及俄国扎米亚京的《我们》,它们被统称为“反乌托邦三部曲”。4.乌托邦主义与专制制度一些人把乌托邦主义与人类历史专制制度联系起来,认为追求对社会的整体变革和实现完美社会的企图包含着走向集权主义和总体统治的危险,于是乌托邦主义在一些人看来是暧昧的、危险的,应该抛弃的想法。在一些集权主义批评者看来,乌托邦主义与集权主义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其实,历史上的集权主义与乌托邦主义并无必然联系,秦王朝的专制主义恰恰是建立在非道德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法家思想基础上的,德国法西斯主义是建立在种族主义之上的。其实,集权主义产生的因素很多,如国家面临外部威胁、战争和内部危机,把乌托邦主义视为专制主义的帮凶是一种过于简单化的看法。5.乌托邦主义的当代意义历史上的乌托邦主义确实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如强调禁欲主义,要求人们过整齐划一的生活。但是,乌托邦主义,即相信明天应该更美好的“乌托邦精神”,在许多人看来并非完全消极的,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人类改变世界的理智和意志所不可缺少的因素。乌托邦主义并不等同于灾难,同样,乌托邦的“荒漠”也不是人类的福音。没有乌托邦,就是承认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唯一可能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乌托邦是人类生存和意义创造的可能性。为什么乌托邦主义成为人类思想经久不衰的思想冲动?根本的原因在于,现实总是不完满的、有缺陷的和需要改进的,面对这样的世界,如果人们不是逆来顺受,总会期待某种更美好的世界。一般来说,乌托邦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对现存社会的批判,二是提供替代的社会形式。因此,在莫尔的《乌托邦》中,第一卷的任务是批判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第二卷展望了一个“最完美的国家制度”的乌托邦岛。其实,乌托邦主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乌托邦主义的滥用。二、乌托邦主义的历史变迁和不同类型乌托邦主义从人类文明之初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和类型。对乌托邦形式的研究,对我们把握莫尔的《乌托邦》的历史地位和理论特征是必要的前提。1.消极形式的乌托邦和积极形式的乌托邦消极的乌托邦主义只描述美好的乌有之乡,不考虑它如何实现,因而是一种消极的。这种形式的乌托邦主义可以追溯到柏拉图,在托马斯·莫尔的著名作品中找到其典型的表现。正如莫尔在《乌托邦》一书的结尾说:我情愿我们的国家也具有乌托邦岛国的特征,但毕竟难以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乌托邦是一个令人想往却不可能实现的美丽梦想。消极乌托邦并非毫无意义,它至少揭露了现实社会的弊端并向人们宣示了新的可能性,虽然它没有给出实现这种可能性的途径和道路。积极形式的乌托邦主义是指这样一种思想形式,它不仅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幻想,而且试图把改变现实的愿望和创造新的社会秩序的实践意志联系起来。这种积极的乌托邦主义出现于19世纪。工业革命促使乌托邦主义从消极形式转向积极形式。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将乌托邦付诸实践的强烈愿望。2.作为未来世界蓝图的乌托邦和作为未来世界愿望的乌托邦这两种乌托邦来自两个不同的文化传统,希腊传统把视觉形象作为表达愿望的形式,从这里产生出各种对未来社会具体图景的描述。犹太教的希伯来传统则反对任何的偶像崇拜,反对任何以具体图像来描述未来生活,因而,这一传统的乌托邦主义不是把未来世界设定在遥远的过去、遥远的未来,或遥远的海岛,它仅仅期待一个没有饥饿、暴力、欺诈和战争的世界。按照这一传统,乌托邦不应该是世界的具体蓝图,应该是关于未来的美好愿望,乌托邦意味着人类有权想象一个更好的世界,这种世界应该比今天的世界更自由、更丰富多彩、更加充满快乐。3.宗教形式的乌托邦和世俗形式的乌托邦恩格斯曾指出,原始宗教是人民的抗议形式,它总是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正义王国的愿望,因而也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成分。在历史上有许多宗教形式的乌托邦,如德国的闵采尔主义、基督教各种千禧年主义等等,它们把这个世界看作是背弃了上帝预言的罪恶世界,因而要求恢复上帝的统治,创造一个美好的社会。世俗主义乌托邦依靠的不是上帝,而人的道德、科学、技术和对社会的合理管理,这种乌托邦形式有培根的《新大西岛》和威尔斯的《现代乌托邦》等等。根据上述概念的区分,莫尔的《乌托邦》大致可以归入消极乌托邦,而不是积极的乌托邦;是未来社会蓝图的乌托邦,而不是非图像的纯粹愿望的乌托邦;是世俗的乌托邦,而不是宗教的乌托邦。莫尔的《乌托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他之前,乌托邦最多是或隐或显的涓涓细流,在此之后,乌托邦主义成了人类思想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思潮。虽然我们今天不再为未来社会描述详细蓝图,但乌托邦精神并没有耗尽,它仍然是一切进步和改革思想的重要成分。严格来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反乌托邦主义的,它是对乌托邦主义的现实转化,一方面科学社会主义拯救了乌托邦主义的积极内涵,又摒弃了乌托邦主义的不切实际幻想。因此,阅读莫尔的《乌托邦》对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返回顶端《乌托邦》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大纲一、莫尔的生平和《乌托邦》一书的诞生1.莫尔的生平2.《乌托邦》的诞生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1.对封建专制社会的批判2.对资本主义和金钱社会的批判知识点汇总原理和观点K01:《乌托邦》是16世纪英国特殊时代的产物,是文艺复兴时代思想解放的产物,也是地理大发现的产物K02:《乌托邦》系统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同时,从理论上形象而又深刻地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金钱社会作了批判正文莫尔的《乌托邦》思想有两个重要的维度,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无情批判,二是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式构想。《乌托邦》全书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对15、16世纪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作了辛辣的讽刺与批判,其中既包括对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猛烈抨击,也包括对新兴资本主义生产的激烈批判。第二部分是莫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国画卷。在乌托邦岛国,财产公有,所有东西都尽归公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不论男女,都有参加劳动的义务,在分配问题上,实行“按需分配”。一、莫尔的生平和《乌托邦》一书的诞生1.莫尔的生平托马斯·莫尔(ThomasMore,1478-1535)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家庭,他的父亲约翰·莫尔曾任皇家高等法院的法官。莫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还是孩提时代,就被送到伦敦的圣安东尼学校学习,在那里很好地掌握了拉丁文。13岁时,他被父亲送到坎特伯雷大主教约翰·莫顿的府邸当侍从。莫顿学识渊博,是当时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大法官,莫尔耳濡目染,学识大为长进。1492年,14岁的莫尔进入牛津大学坎特伯雷学院学习古典文学。在牛津期间,莫尔对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伯爵皮科(1462-1494)的著作非常着迷。这位哲学家的《论人的尊严》(1486年)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宣言”,莫尔把他的传记和部分作品译为英文。莫尔的行为引起父亲的不满,1494年父亲迫使他离开牛津大学(有一种说法是他被牛津大学开除),转学法律。莫尔天资聪慧,又得到名家指导,很快就获得头等律师的名声。但是,莫尔并没有放弃对古代典籍的研究,与人文主义者交往频繁。在政治生涯上,莫尔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变化。公元1504年,年仅26岁的莫尔被选为国会下议院议员,他勇敢地履行职责,带头反对亨利七世增课新税的要求,惹得亨利七世十分愤怒,把他的父亲投入伦敦塔监狱。面对暴政,莫尔没有畏惧,他愤然离开国会,重操律师旧业。与此同时莫尔也从事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潜心研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1509年亨利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