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概述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2掌握肢体经络病证的证候学特征;3进一步了解肢体经络病证的病机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4熟悉肢体经络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教学过程1介绍肢体经络病证的一般概念。阐明本章所述肢体经络病证的内容。约5分钟。2介绍肢体经络病证所属各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3阐述肢体经络病证的病因、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约20分钟。4肢体经络病证的治疗要点:①以通经活络,缓急补虚为大法。即所谓“通”法。②“通”法各有不同。③治分缓急、虚实。④重视调摄护理与预防康复。2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肢体经络病证的概念、形成及主要表现。②肢体经络病证的治疗原则。2难点:肢体经络病证的概念、范围、病机。3思考题:①肢体经络病证是怎样形成的?②肢体经络病证的的病理变化有哪些?临床表现各有何特点?③肢体经络病证治疗要点是什么?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3)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一节:头痛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研究进展。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及转归。3掌握头痛的分类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郁病、失眠、健忘、眩晕的鉴别要点和证治内容。教学过程1头痛的概念、范围、临床意义。头痛是以头部疼痛为主要特点的常见多发病,也是有关疾病中的一个常见症状,又是有关疾病加重、转危的一个先兆。5分钟。2头痛源流。10分钟。3证候特征。头痛部位与疼痛性质。5分钟。4病因病机:4.1病因:头痛的病因与感受外邪、肝阴不足、郁怒伤肝、痰湿内生、瘀血阻络、气血亏虚等因素有关。4.2病机:属外感者,以脉络阻闭为实,内伤者以脉络失养为虚,实证日久不复,正气受损,可转为虚实夹杂证。30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头痛为主症;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有不同的疼痛特征。头痛需与类中风及真头痛相鉴别。15分钟。6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疼痛轻重、头痛部位、影响因素。6.2治疗原则:调神利窍,缓急止痛。6.3分证论治:①外感头痛:风寒证用疏风散寒法,川芎茶调散加减。风热证用疏风清热法,芎芷石膏汤加减。风湿证用祛风胜湿法,羌活胜湿汤加减。②内伤头痛:肝阳证用平肝潜阳法,天麻钩藤饮加减。肾虚证用补肾养阴法,大补元煎加减。气血虚证用气血双补法,八珍汤加减。痰浊证用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法,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瘀血证用通窍活络化瘀法,通窍活血汤加减。60分钟。7头痛常用引经药以及“雷头风”、“偏头风”的证治。10分钟。8头痛预防与调护。5分钟。9研究进展。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头痛的概念。②头痛的病因病机。③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④头痛治疗原则、常用引经药。⑤头痛辨证论治。2难点:①头痛的概念、证候特征,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②头痛的辨证论治。3思考题:①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②头痛的病机与证候特征主要有哪些?③头痛肝阳证、痰浊证、瘀血证的机理如何?其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怎样治疗?④头痛如何选用引经药?3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二节:痹病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痹病的定义和范围及研究进展。2熟悉肢节痹病的病因病机及病理转归。3掌握肢节痹病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与痿病、痛风、膝眼风的鉴别。4掌握肢节痹病的证治内容。教学过程1痹病的基本概念。痹病泛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5分钟。2痹病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根据病因与临床表现的差异,有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等不同。10分钟。4病因病机:4.1病因:常见病因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以及药物所伤。正气不足和风寒湿邪乘虚伤人是致病的内外因素。4.2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是肢节痹病的病机所在。40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本病诊断需参照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舌苔脉象、辅助检查等。应与痿病及风湿热、膝眼风、痛风等鉴别。20分钟。6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区分病情轻重、恶候。6.2治疗原则:以祛邪通络,缓急止痛为主。6.3分证论治:行痹用宣痹通络疏风法,宜宣痹达经汤。痛痹用温经散寒和营法,宜乌头汤。着痹用渗湿通经活络健脾法,宜薏苡仁汤。热痹以清热解毒通络为主,佐以疏风,宜白虎加桂枝汤。尪痹以补肾祛寒为主,佐以活血通络,宜补肾祛寒治尪汤。气虚血亏证以益气养血活络为主,佐以舒筋,宜气血并补荣筋汤。60分钟。7调摄护理。5分钟。8研究进展。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痹病的基本概念。②病因病机、证候特征。③痹病日久的转化规律。④辨证论治与预防调摄。2难点:①痹病概念及其分类。②痹病病机特点与转化规律。③治疗原则与分证论治。3思考题:①何谓痹病?常见痹病有哪些?各有何临床特点?②试述痹病的病机。③痹病如何防治?4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三节:痉病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痉病是临床常见危重证,范围与研究进展。2熟悉痉病的病因病机及转归。3掌握痉病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与痫病、中风病、高热痉厥等鉴别要点。。4掌握痉病的证治内容。教学过程1痉病的概念。痉病是指由于筋脉失养所引起的以项背强急,四肢抽搐,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病。10分钟。2痉病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筋脉肌肉失濡而拘急挛缩是痉病共有的证候特征。临床多先卒口噤而发,重者角弓反张,有些仅限于某一脏一腑、一经一络出现一定范围的拘挛、强急。5分钟。4病因病机:4.1病因:与邪壅经络,热甚发痉,阴血亏损,瘀血内阻有关。4.2病机:实证邪壅经络、瘀血内阻,虚证气血亏损,致使经脉脑髓失养,神机受累是其病机所在。25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证候特征可以诊断。需与痫病、厥证、中风病相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辨明外感内伤、正虚邪实。6.2治疗原则:祛邪扶正是其治疗要点。急则舒筋解痉治其标,缓则扶正益损治其本。6.3分证论治:邪壅经络证用祛风散寒,燥湿和营法,羌活胜湿汤。热甚发痉证用泄热存阴增液法,增液承气汤。温热致痉证用清热透络,镇痉止抽法,羚麻白虎汤。瘀血内阻证用益气化瘀,活络止痉法,通窍活血汤。气血亏虚证用益气补血,缓急止痉法,圣愈汤。35分钟。7研究进展。5分钟。③虚实转化:在虚实病机中以述,此略。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痉病的概念。②痉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2难点:①痉病的概念、范围。②痉病的病机与证治。③痉病与痫病、厥证、中风病的鉴别。3思考题:①何谓痉病?临床表现有哪些?②痉病的基本病机为何?③痉病如何与痫病、厥证、中风病相鉴别?④试述痉病的辨证论治。5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第四节:痿病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痿证的定义、范围及研究进展。2熟悉痿证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3掌握痿证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痹病、中风后遗证、脚软病的鉴别要点4掌握痿证证治内容。教学过程1痿病的概念。痿病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证。10分钟。2痿病源流。10分钟。3证候特征。以手足软弱无力、筋脉弛缓不收、肌肉萎缩为主要临床特征。5分钟。4病因病机:4.1病因:与肺热津伤、津液不布,湿热浸淫、气血不运,脾胃亏虚、精微不输,肝肾亏损、髓枯筋痿等因素有关。4.2病机:实证为邪气阻闭,虚证为筋脉失养。40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痹病、风痱相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分缓急与虚实。6.2治疗原则:治疗原则有二:治痿独取阳明,即补益后天,运用益胃养阴,健脾益气之法;取者,去阳明热邪,即清阳明之热。治疗痿病断不可妄用风药。6.3分证论治:肺热津伤证用清热润肺,濡养筋脉法,清燥救肺汤。湿热浸淫证用清热燥湿,通利筋脉法,加味二妙散。脾胃亏虚证用健脾益气法,参苓白术散。肝肾亏损证用补益肝肾,滋阴清热法,虎潜丸。60分钟。7痿病的调护与预防。10分钟。8研究进展。5分钟。重点难点思考题1重点:①痿病的概念。②病因病机、证候特征。③诊断以及与痹病、风痱相鉴别。③治疗原则。2难点:①痿病概念与范围。②痿病病因病机与预后。③治疗原则与常见证治。3思考题:①何谓痿病?②试述痿病的病因病机?③对“治痿独取阳明”你是如何理解的?6参考书目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中医内科教研室(7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课题各论:第八章:肢体经络病证第五节:颤震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教学目的1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多发病,介绍其范围和研究新进展。2熟悉颤震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3掌握颤震的临床证候特征的诊断论据。与痴呆、郁病、健忘的鉴别诊断。4掌握颤震证治内容。教学过程1颤震的概念。颤震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5分钟。2颤震源流。5分钟。3证候特征。临床以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甚至不能持物,食则令人代哺,继则肢体不灵,行动缓慢,表情淡漠,终则口角流涎、痴呆等为证候特征。5分钟。4病因病机:4.1病因:与风阳内动,髓海不足,气血亏虚,痰热动风有关。4.2病机:虚证以脑髓失养,实证为窍络被蒙为病机特点。25分钟。5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的特定临床表现可以诊断。需与痴呆、郁病、健忘等病证相鉴别。10分钟。6辨证论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