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故致因理论的理解和启发班级:航海147姓名:李宝学号:201410111227安全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安全是一切劳动生活的前提,而事故是威胁人类安全最大的杀手。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生产的出现,机器的应用越发代替了人类的手工。然而,机器带给人类的不只是我们所需的产品,还有各种各样的事故。在人类与这些事故不断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吸取了大量的教训和经验,探索出了一些事故发生的规律,从而指导人类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如何避开事故、减少伤亡。那么这些经验规律概括起来就叫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的提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上有大约有几十种,把它们归纳起来约有三个历史阶段,即超自然致因理论、单因素致因理论和系统归因理论。对它们的简单介绍如下:超自然致因理论: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由于人们对事故的各个环节的认识不够,往往把事故的发生完全归咎于天意。所谓超自然,就是超过了人类的能力,只能凭老天来定夺事故的发生与否,人类无法预测、无法左右,人类能做的只是事故发生后的处理工作。超自然致因理论体现的是人类对于事故认识的无知。单因素致因理论:单因素就是引起某个事故的发生只是一个原因。比如某艘船舶由于遭遇台风发生了翻船事故,在单因素致因理论看来,致使船舶翻船的只是天气因素,而却没有说比如驾驶员没有及时规避导致了船舶遭遇台风从而翻船,所以这是一种较为片面的致因理论。历史上提出的种种致因理论中属于单因素致因理论的有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格林伍德和伍兹的“事故频发倾向性理论”、明兹和布卢姆“事故遭遇倾向理论”等。系统归因理论:和单因素致因理论不同,系统归因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生活中事故的发生也正是如此,往往并不是由于一个原因造成的,所以,系统归因理论更加客观,更加准确地分析了事故发生的机理。不过,引发事故的各个原因真正分析起来是非常复杂的,往往得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统计才可找寻出其中的规律。这三个历史阶段的致因理论的研究深度是逐级递增的,因为各个阶段的生产力不同,在安全问题上也不大一样。不过,从超自然致因理论的不可预防,到单因素理论的可预防,再到系统归因理论的有效预防,人类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2的,这也体现了人类对于事故发生的机理的准确认识。现如今事故致因理论的版本很多,下面着重对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致因理论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一、事故因果连锁论事故因果连锁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1、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该理论是海因里希于1936年所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来的。他认为,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首先,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归根到底这种不安全因素是由于人的遗传及社会环境所造成的缺点或不良的性格,所以“遗传及环境因素”是多米骨的第一块牌;由它所形成的人的缺点,如莽撞、偏激、易怒就是第二块牌;之后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就是第三块牌;事故的本身,即使人受到伤害的事件是第四块牌;最后由事故所造成的伤害就是第五块牌。这五块牌是一个连锁的反应,第一张牌碰倒,后面的几张也相继倒下。但是,海因里希的这个理论并不是完整的,虽然他指出了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各块牌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简单化的,并且他也没有表明人的思想的重要性,这就对以后事故的预防和控制并没有多大的指导作用。不过,它毕竟是最初的事故致因理论,还是有一定的奠基作用的。2、博得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该理论把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分为五个因素,分别为:管理缺陷、个人及工作条件的原因、直接原因、事故、损失。它是强调企业管理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论,认为在一个生产关系中,管理者最重要,一旦管理人员出现了失误,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那事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管理者。所以,想要减少事故的发生,在管理层面上下大工夫是首要的任务。比如管理人员要定期召开安全教育会议,加强安全意识的宣传。只有把安全意识真正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他们才能自觉的遵守安全行为规范。3、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论亚当斯的这种理论也是偏于管理层面,他认为员工出现了不安全行为是由于管理者没有提前予以安全的技术指导,或是管理人员的差错疏忽,或是领导人的3决策失误,总之,管理人员对整个系统的安全起着根本性、决定性作用。所以,按照多米诺骨牌模型,只要第一块牌不会倒,后面的也自然不会倒下。所以,抓住影响安全最根本的因素,做到釜底抽薪,那么才能彻底地解决安全这一大难题。二、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在正常的生产中,能量是按照人的目的来转移的,这是人类正确运用能量的结果。但是,某些时候,能量会出乎意料地被释放出来,没有按照人们的意愿释放,这时就称作发生了事故。如果意外释放的那部分能量比较小,则不会造成多大的人身或物品伤害。但是,如果这部分能量远远地超过了人类或物体的承受能力外,就会造成巨大的损伤。所以,想要避免能量的意外释放,就得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能量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采用安全的能源代替危险的能源,比如风能比核能更安全,在某些环境中,就可以利用风能来发电而尽量少采用核能。还有比如延长能量释放的时间,如快递包裹的外层往往有一层气泡垫,这就是通过增加暖冲时间来避免物品的损伤。三、事故原点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最初的源头,这个源头在一定条件下被激发后就会形成所谓的事故,那么这个源头就被称为事故原点。比如,某公寓楼发生了火灾,火灾的起点可能只是某个人在被窝里吸烟,这个源头看似很小,却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严重后果。倘若我们把这个事故的原点、即这个人在被窝里吸烟的行为制止了,也就不会导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不过,大多数事故的触发条件是很复杂的,想要真正的控制事故原点也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事故原点往往具有突变性、初始性和与后果直接联系等特征,缺少这三个特征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叫事故原点。四、轨迹交叉理论该理论是说当人的运动轨迹和物的运动轨迹发生不希望的交叉时,就发生了4事故。这个观点表明了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中占据同等的地位。所以,想要避免事故的发生,可在这两个方面进行避让,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同时同地出现。具体为,如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增强安全管理观念,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工人安全素质;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如加设防护装置,减少使用次数,防止能量积累。总之,根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危险行为和状态,才能错开事故发生的交叉点,避免事故的出现。但是,事故的发生并不是这两条简单的轨迹就可以描述出来的,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同时也不能同时只改正人或物一方面的危险状态,而是要两方面同时整改才能奏效。五、系统安全关系失衡论在一个生产系统中,无非是由“人—机—环境”三个环节构成的。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这三个环节有着均衡平稳的能量传递,相互协调合作完成某个工作,这是人类用正确的措施有效干预的结果。但是,一旦发生了意外,这个平衡关系很可能就被打破,导致一方压制了另一方,生产关系不正常了,也就说是发生了事故。所以,安全管理是这种理论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正是有着健全的管理制度,才能减少或避免这类事故的发生。因此,用“人—机—环—管”描述整个生产链是更为准确的,考虑安全问题的时候,在这四个方面同时着手才能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六、事故损失偶发性法则这个法则也称为海因里希法则,它指的是同样的事故并不一定产生同样的伤害,事故与伤害间有着一定的概率关系。比如在一个人的身上发生的330起事故中,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件数比为1:29:300。这就说明上一次发生了的没有造成伤害的事故,在下一次发生时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既然违章行为有触发事故的可能,哪怕概率再小,哪怕之前没有出现过事故,我们也要认真排查这些隐患,一旦发现,就要马上进行清除。总之,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目前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它对预防事故的发5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但是,当前我国公民的安全意识尚且有些淡薄,并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往往都是不发生事故就不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所以,光靠一定的安全教育毕竟是有限的,提供大量必要的事故案例来说服大家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另外,我们要认识到,事故致因理论的完善是没有尽头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事故的类型、发生的原因越来越复杂,先前的理论肯定不会满足后来的生产要求,所以我们要继续探索、发现新的致因理论,不断地纠正或改进先前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地预防以后的事故发生,才能将安全意识逐步地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当中,也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的世界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