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南昌市青山湖区卫生局主讲:邹成中医体质——划分方法中医诊法——望闻问切中医辨证——八纲、脏腑、体质中药性味——四气五味中药配伍——君臣佐使12345一、望诊中医望诊:神、色、形、态(一)望神每天摄入的饮食和食物,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转变为精血,贮藏在五脏,来支持神的工作。[症状]焦虑、恐惧、烦躁不安;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二)望色中医根据”五色”:青、红、黄、白、黑,对人体内的状态进行推测。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正常健康的颜色都会表现两个特点:明润、含蓄。通过正反两面对照来理解这两个特点:明润相对是晦暗;一明一暗,一润泽,一枯暗。含蓄相对是鲜明;含蓄则内敛,鲜明则外显。当五色不是以常态的形式出现时,通常代表着不同性质的疾病。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1、白色往往表示虚证。气虚的白,想像下白面馒头;阳虚的白,想像下纯色的刨冰;血虚的白,想像下陈旧的白纸。2、红色往往表示热证。高热时大怒肝火盛时,人常表现出满面通红。局部痈疮的颜色,如果为红色,多属热盛;反之色苍白暗淡者,多属虚寒痰湿。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3、黑色往往表示肾虚。黑色为肾之本色,脏虚则本色见4、黄色往往表示脾虚、湿盛。黄色为土之本色,脾虚、湿盛皆土之病。5、青色往往表示气滞、疼痛。肝主疏泄,肝病则气机畅达不利,气滞血瘀则疼痛生。临床常见的疼痛,如心绞痛,患者多见面色青黑,手足青冷。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三)望形常见的人从形体上可以分为:胖瘦适中三种。偏胖的人,多属阳虚痰湿体质;偏瘦的人,多属阴虚火热体质。所谓”肥人多痰湿,瘦人多虚火”。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四)望态形主静态主动。引起人体动作异常的最常见的邪气,是风邪。帕金森:手足震颤,头部摇晃。中风:昏迷不醒,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五)望舌舌象大体包括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代表正气,舌苔代表邪气。正常舌象:舌头外面一层薄薄的白色的苔状物,即为舌苔。舌苔下隐隐见到的淡红色舌体,即为舌质。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观察舌质,着眼点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小:胖大的舌头,表示阳气的不足;瘦小的舌头,表示阴血的不足。2、颜色:舌质色红,表示有热;红色越深,热越盛。舌质色淡白,表示阳气不足;颜色越淡,表示阳气越虚。舌质色黯,表示气血运行不畅;颜色越黯,甚至呈淡紫色,表示血行不畅越严重。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3、津液:津液过多,表示阳气不足,最严重的津液多,呈水状,舌头伸出,津液即下流,是阳气大虚之象。津液偏少,口舌干燥,多是由燥邪或火邪伤津而成。以上三条,观察任何舌象都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三种病理舌象,对于诊病非常有帮助。1、齿痕:舌体胖大有齿痕表示脾气虚,湿盛。舌体偏瘦有齿痕表示气血不足。2、裂纹:常见的裂纹有两种,一种比较细小琐碎,多表示阴血不足;另一种位于舌体正中,纵深向大裂纹,表示气虚。3、瘀点:小的称点,大的称斑,表示瘀血停滞。如果见到瘀点,一定请患者将舌向上卷起,看舌下络脉。舌下络脉:位于舌底根部,左右各一,色青黑瘀血停滞时,此脉往往粗大怒张,可以根据其粗细,判断体内瘀血严重程度。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舌苔的观察,主要从薄厚颜色和质地三个方面着手。1、薄厚:正常舌苔薄薄的一层蒙在舌体上。舌苔增厚,表示实邪停聚。如,感冒初起时,邪气尚浅,舌苔较薄;随着邪气入里强盛,舌苔会逐渐增厚。2、颜色:正常舌苔色白。寒邪侵袭时,苔色也是白色。苔色黄,则表示有热;黄色越深,热越重。第一讲中医诊法——望闻问切如,外感风寒邪气初起,舌苔薄而色白;随着邪气入里化热,恶寒消失,身热明显,咳嗽加重,舌苔也会随之变得黄厚。3、质地:正常的舌苔薄白湿润,不密不疏。最常见的叫做腻苔舌苔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可薄可厚可白可黄通常表示痰湿停滞。4、地图舌:舌苔的成片剥落,常表示胃气胃阴的不足。第二讲中医辨证——八纲八纲,指中医诊断疾病所依据的八条最基本的纲领,分别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其中的虚实在下面脏腑辨证中展开来讲;阴阳作为总纲,内容相对模糊,所较难把握和应用。所以此节所讲的八纲,以表里寒热为主。一、辨表里实际上,中医对表里证的辨识,更加重视的、更有临床价值的是在诊治外感病时,对病位表里的判断。第二讲中医辨证——八纲在表之病,多由外邪入侵所致;在里之疾,常与气血不和有关。治表邪,以发汗驱邪为首务,多求速效;治里证,以调和气血为重点,常须缓图。判断依据:一是恶寒,二是脉浮。恶寒就是怕冷,盖上衣被也不管用,寒战不止,有邪在表;脉浮就是脉象非常表浅,手刚刚接触到寸囗皮肤,可感很强的脉动,用力按下去之后,脉的力度反而减小,也是正气抗邪之象。第二讲中医辨证——八纲二、辨寒热辨寒热:分清是寒,是热,是寒热错杂,还是真热假寒。热象:口苦口干,舌红苔淡黄厚腻,脉数。寒象:喜热饮,舌虽红但润泽不干,伴有胃脘部疼痛为绞痛,面青肢冷。寒热错杂:上述症状同时出现。真热假寒:表面看来,面青,肢冷,脉沉,是寒象;又见发热,口臭气粗,烦渴引冷,口唇焦燥,是热象。第二讲中医辨证——脏腑辨病性一、虚证气虚:乏力疲倦、懒言、脉沉无力。血虚:失眠(多梦)、目干涩痛、女性月经量少色淡。阴虚: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体瘦、少苔少津、脉细。阳虚:畏寒喜暖、四肢清冷、大便溏稀、小便清长、舌淡多津液、脉沉无力。第二讲中医辨证——脏腑二、实证寒证:形寒肢冷、常年不温、脉沉迟。热证:面赤身热、心烦、舌红舌苔黄、脉数。痰湿证:头重如裹、四肢困重、大便黏腻、舌苔腻。燥证:口干渴、大便干燥。风证:震颤、歪斜、走窜。气滞:胸闷、腹胀、肋下胀满、喜叹气。血瘀:口唇色紫暗、舌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青紫粗大。第二讲中医辨证——脏腑辨病位肺:咳、喘、痰。心:心悸(心慌)、失眠、心痛。脾:纳呆(食欲不振)、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肝:两胁(肋下)胀、脉弦。肾:腰膝酸软无力、小便异常、性功能异常。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