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学性的内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医科学性的内涵----兼论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之辩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马伯英教授(原稿成于2006年10月25日,改于2007年2月25日,伦敦)!`[作者简介:西医师,中医师,医学史家,科学哲学和方法论研究者,医学文化人类学家.九三学社社员.曾应邀到剑桥为李约瑟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史医学部分合作者,剑桥大学和英国学术院访问院士;现为英国皇家医学会终身院士.著有中国医学文化史,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等十数种,论文二百余篇.][摘要]本文就去年在国内出现的“废中医论”作出抨击.作者从废中医论的历史;科学的定义,性质,分类和标准;医学的性质,中医学理论的本质及科学内涵;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学;及一般文化和中医文化的特质等,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作者的结论是:中医学是生态医学的适应理论,是科学的;是优质的中国传统文化,包含有大量的原创性的因素,值得大力发掘提高.继续发展,完善中医理论是每个中医师,甚至每个科学家都应积极承担的责任.废中医论适足成为一篇反面教材而已.[关键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中医学,生态医学,方法论,传统文化,痞子文化一.引子前些时国内掀起了“取消中医药”之论,后来演变成科学,非科学,伪科学之辩.有人硬捉住中医药当作伪科学”打假”.风头一时无俩.始作俑者振振有词,以中科院院士,“打假专业户”,科学思想史家和妻子是中医师等作为论辩的身份资格;以“废除中医口号已提出120年”,“支持者多为知名人士和高学历者(更能做理性判断)”作为护身符;以“保护国家人力,财力及科学和医学资源不浪费”为盾牌;以“中医是伪科学”作为进攻武器,对中医药发出了剿灭令.此一现象的出现,是可喜还是可悲?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我们不妨做一冷静分析.本人为此作过一文中医消灭得了吗?,在英国华商报发表.国内科技日报易题为中医学是优质生态医学摘要发表*.网上反应如潮.赞赏者认为是学者平实之论,讲道理,不骂人,甚至高誇为“民族英雄”;贬之者称余为“靠中医混饭吃的大骗子”.更有署名文章质备:马伯英先生究竟想干什么,推论我是李森科“无产阶级科学体系”的拥戴者,要把他们这些反中医论者推到“资产阶级体系”一边去;还造谣说我“在英国警方的打击压力下,跑到国内来鼓吹中医是优质生态医学”;甚至暗示我的身份有假(据说网上查不到多少有关我的资料).对于这些我都一笑置之.所有帽子一概戴不上我的头.我还是我.只可惜号称为教授,研究所所长的人士,在争论中能如此罔顾事实,以主观臆测作论据,甚至于用下三滥的手法攻击他人,这就令人深思,其过往的著作的可信度就大为成疑了.如果是科学家,一定首先以事实为基础,不会信口开河,胡说八道的.因为科技日报刊登的是原文摘要,一些重要论据略去,上下文文气也有不续,加之新的攻击需要加以反驳,今借刘钝教授约稿之便,将文辞从新进行一番整理,发表于此.当否仍期待大家批评.二.废止中医之论从舶来品到民族虚无“废止中医”可溯之于日本之“废止汉医”,始于明治八年(1875).日本文部省医务局局长长与专斎赴欧美考察医事后订立条例,决心废除汉医.其剜心办法是一切从业者须通过物理,化学,解剖,生理,病理,内外科及药剂诸科考试合格方予开业证书.这些科目都是西医科目,汉医自然考不出来,汉医也就不能生存下去.他怕一时反对者众,加了一项安抚条款,现在西方称为“祖父母条款”,即原已执业者可以免试.但汉医不得授徒或开学校.“免试”绥靖了大批汉医,条例执行于是畅通无阻.三年后有汉医觉察考试和不得办学等于让汉医老死而灭亡,发起抗争.但为时已晚,日本汉医,自此若存若亡.那时中国知识分子,留学东洋者多,留学西洋者少.日本的思潮会很快影响中国,日本的一举一动,常成他们模仿的对象.因此之故,中国的名流学者,怀慷慨激昂爱国之热忱,纷纷主张拷贝东西洋之法,“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所以从郑观应,俞曲园,梁启超到鲁迅,傅斯年等,无不主张废止中医.他们希望中华文明进步的热忱可嘉,但对中医文化的认识偏颇,政治诉求和革命热情掩盖了理性判断,以至于结论错误.不足师法.另外一些学者如梁漱溟,郭沫若等对中医并不持偏激之论,认为有疗效作为事实,其中必有科学的道理在.廿世纪上半叶,有几起废止中医的大事件,是从舆论转为政府行为的具体表现.这些政治事件没有能把中医废掉,但却使中医元气大伤,变得不死不活.一是民国元年“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想悄悄将中医排除于教学体制之外.1914年中医界与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交涉,汪竟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11月余伯陶等在上海联合19省市中医组成“医药救亡请愿团”向国务院请愿,国务院虚与委蛇,一方面表示“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一方面仍不予中医补列入教育系统的地位.中医办校未被拒斥,但也未予批准.任中医学校自生自灭.二是1929年2月,留日回国西医余云岫在南京政府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竟获通过.案中所列悉本日本律例,甚至更加详细,阻断中医所有空间,包括不准见报宣传,办杂志等.此案公布,立即引起公愤.上海中医界联合全国中医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定3月17日为“国医节”,并推举代表到南京请愿.卫生部不得已而表示该案虽通过,但暂不执行.不过,教育部仍下令将中医学校改名为传习所,并对中医作出种种限制.12月乃有再次请愿.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教育部长的蒋介石批示应遵总理孙中山“保持固有智能,发扬光大”之遗训,将有关布告与命令撤消.但续后中医要求与西医有平等地位的正当议案,仍一再被有关当局否决.1933年时任行政院院长的汪精卫竟说:“国医言阴阳五行,不重解剖,在科学上无根据.不但国医应一律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亦应限令歇业……以现在提倡国医,便等于用刀剑去挡坦克车.”这番话似乎很理性,却完全是民族虚无主义的嘴脸.三是1950年代,东北地区卫生行政领导出现废除中医倾向,后被中央及时阻止.学术界则有不少人主张“废医存药”.余云岫等认为中医理论当废而中药可能尚有可取者.他比原先全盘否定的态度有了点进步,用中药配了个方称“余氏消肿膏”,可谓是当今伤湿止痛膏前身.另外还有些人持“废五行存阴阳”等论,皆为废止中医论调之余绪.1980年前后,我陆续发表了为中医理论,特别是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正名的几篇论文,当时有不少人对此感到震惊,为我的大胆敢言捏一把汗.可见那个年代“废医论”谬种流传,影响是很“深刻”的.有谓今之72岁以下中医未必知道有“废除中医”之论的说法,只能是对历史和现实的无知.关于这一段历史在赵洪钧先生的近代中西医论争史(1983,河北中西医结合学会)中有相当详细的叙述.在拙著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1993,文汇出版社)中也有专章评述.有兴趣者不妨参阅.试比较一下历史上的和当今的废除中医论者,相似何其乃尔!不但内容,方法,形式如此,而且主体人员亦是高级知识分子而对中医似懂非懂者.他们的“理性判断”只是站在当时西洋医学和日本政制的立场上的“理性”.就因这种偏颇,每次发起废中医,都不受民众欢迎,遭到中医界及对中医有较深刻认识的人士反对.作为结果,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代的反中医事件没有胜利者,但把中医拖进了半死不活的泥潭,中了风似的半身瘫痪.好不容易近二十年中医之体渐有所康复,却依然虚弱得很.有鉴于此,我们应问的问题是:有谁希望历史重演,使中医再得一次“中风”呢?回头再看看日本人甚至欧美人现在都那么热心研究和提倡中医,今日的“废除中医”论者,是否有点“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觉?重拾历史余唾,不嫌脏吗?能否改弦更张一下,把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中医热也作为舶来品加以引进呢?中医在废止论者的扰嚷声中没有停止发展.中医有“自我疗伤机制”,它受了重伤,却不会死去.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临床有效,病人需要它;理论有科学内涵,西医无法取代它.攻击者只能伤其皮肉,但伤不到筋骨.中医看似保守,却有宽广胸怀,能向他人学习,用西医和西方科学先进的东西充实,丰富自身.中医对于日本人来说,也是舶来品,他们想废除中医,相对来说容易一点,但最后仍是废不了.早期来华的一些西方医生等人士是看到中医有长处的,但未能懂很多,认识不到两大系统之不同,因之在西方也推广不开.1972年以后,情况有重大改变.所以他们现在急起直追,开始学中医,研究中医药.这是一个眼光问题,看不看得到中医科学内涵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科学观的问题.拿不正确的科学观去反中医,所以中医反不了.无论中外,都是这个道理.这次国内的“废中医论”,BBC网站马上报道了,其它媒体也略有跟进.但在医学界,却没有什么反应.与他们交谈,他们置之一笑而已.笑一些终归人不知就里,自己打自己!历史是一面镜子.要详尽,真实而准确地去了解历史,这面镜子才有用.有人只知其皮毛,或断章取义,或任意扭曲历史,历史成了这种人手上的玩物.把历史这面镜子做成哈哈镜让人去照,镜中的影像就变形了.那不是历史的和科学的态度.同理,研究历史哲学,是要铺设一条轨道,让后来者走得顺畅些.但如果有人把这条轨道设定为唯一通道,单一终端,那就违反了历史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了.违反辩证法,不见得是理性判断应有之义吧.中医是不是医学科学的一种,该不该留一条路让它发展,就是单通道和多通道的问题.试看下节.二.科学,科学性及怎样定义科学?现在人人开口闭口都讲科学,科学不科学成了标签.成了某人想要加以褒贬的某一客体的标签.可是,科学是标签吗?回答很简单:如果是标签,科学就不是一个开放体系而成为封闭体系了.于是科学就失去了前景,没有了前途.而这正好是科学要排除的东西.所以不要随便给一种你未能认知或知之甚少的客体去贴标签.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在未知事物面前总是抱持着谦卑的态度,而具有勇于不断探索的精神.绝不轻言“放弃”,“废止”,“不可救药”这类走向极端的话.这才是科学精神.g什么是科学?科学有定义吗?这是有一点弔诡的问题.要说科学,似乎谁都朦朦胧胧知道一个大概;但要说出科学的准确定义,连我这样涉猎科学史研究几十年的人,看到为之定义的有不少,但还真不敢说某一定义是保准得到大家公认的..“科学(SCIENCE)”一词在中国是个舶来品.原词出于希腊,中译名来自日本.科学的含义在不同时空不断有变化,不断有扩大.而且人言言殊.一般说,科学与技术并立,与迷信相对立,与经验相区格.科学偏重于理论,技术主在实际操作.但现在除自然科学外,又有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管理也是科学”,哲人如此云耳.医学在西方一般是与科学,技术相提并论的,互不隶属.因为医学既包括理论,又充满技术因素,而且很多是要凭经验看病治病的.哪一类都包含不了.(试看“国际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这名称,就可知医学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平列关系了).现在人们将西医学归于广义上的科学范畴.这是因为基础医学部分科学理论的比重越来越大.不过,西方科学史家,特别是临床医生,比较普遍的看法,医学,特别是临床医学,基本上属于经验医学范畴.所以,较真起来,或者说,医学从严格的科学定义角度上看,是不属于科学范畴的.基础医学各有所属,例如解剖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物学等等,都是科学范畴内享有独立地位的科学学科,它们离开医学照样存在,它们是为医学所用的知识和工具,并不为医学所独占.医学只是借用了它们来充实自身,发展自身.说实在的,医生看病一定会尽量利用它们,但利用不上的事还是经常发生的.这时候医生还是要看病治病,他们靠的就是经验.俗话说“后生手艺老郎中”,医生愈老,经验愈多,看好病的机会愈大.所以在西方同样是信任老医生多过年青医生.由上可见,医学是科学(理论),技术,经验的混合体,在严格分类上是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不能简单地界定它,贴上科学,非科学的标签.1990年代开始,一个新的医学概念流行起来,(请注意,这只有十来年.)叫做“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其矛头所指就是经验医学.诊断也好,治疗也好,教课也罢,先要来一句当头棒喝:拿出证据来!没证据,一切免谈.这证据必须是经过双盲,随机,对照和统计学检验分析合格通过的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