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教案授课对象:中医学七年制,2005年级9、10班授课学时:76授课时间:2006.9--------2007.1使用教材:新世纪教材授课教师:刘培禄2授课时间:9月11日,周一,第6,7节题目: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诊断”“诊法”“诊病”“辨证”及“病”“证”“症”的含义。2.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3.了解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学习方法。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1.中医诊断学的概念,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学时。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史、学习方法。1学时。重点与难点:1.病、证(证名、证候、证型)、症(症状、体征)的含义。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从中医基础学的内容到临床各学科的内容、目的,引入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意义。讲述:一、介绍诊断及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地位(P1)。简要介绍。注意:诊断的概念,包括“诊”与“断”两方面,并且须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行。二、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介绍诊法、诊病、辨证、病案书写四部分。(一)诊法1.诊法的概念、内容、目的。2.明确症状、体征的含义。注意:症状与体征不同,前者为病人异常感觉,后者为医生检查所得。两者均属于“症”,属病情资料,是辨证、辨病的主要依据。(二)诊病1.诊病的概念、目的。2.明确病名的含义。注意:病名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所做的概念与抽象。辨病的结果是得出病名诊断。(三)辨证1.辨证的概念与目的。2.明确证、证名、证候、证型的含义。注意:“症”“病”“证”的区别。辨证的目的是得出证名诊断。3(四)病案书写明确病案的概念及病案书写的意义。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的理论依据是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提问:什么是中医整体观。2.重点介绍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包括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三方面,明确其各自的含义。第二学时导入新课:中医诊断疾病的原理、原则与西医有明显的不同,必须遵循其独具特色的基本原则。新课讲述:四、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重点介绍内容。基本原则包括三方面: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明确各自的含义及临床意义。五、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简要介绍。中医诊断学是在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代医家不断总结、丰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中,影响中医诊断学发展的重要著作、作者是:1、《黄帝内经》;2、西汉,淳于意的《诊籍》;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4、西晋,王叔和的《脉经》;5、隋,巢元方《诸病杂候论》;6、宋,陈元择的《三因极—病证方论》;7、元,敖氏《伤寒金镜论》;8、明,张介宾《景岳全书》;9、明,李时珍的《滨湖脉学》;10、清,叶天士《外感湿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重点讲述上述重要著作及其作者、年代、历史意义。六、介绍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简要介绍。小结:绪论,为本学科开头部分,介绍了诊断、中医诊断学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其中重点掌握诊断的概念,病名、症状、体征、证名和证候的含义,中医诊断的三大原理和三大原则,及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中重要著作、作者、年代、历史意义。通过学习绪论,可以对本学科内容、学习目的有一个基本认识。思考题:1.何谓诊断、中医诊断学?2.试述病名、证名、证候、症状、体征的含义。3.试述病、证、症三者的关系与不同。4、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5、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舌诊专著、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是哪部书?其作者是谁?4授课时间:9月14日,周四,第3节题目:问诊问诊的方法与内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问诊的方法。2.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1学时。重点与难点:问诊的方法和主要内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疾病的诊断过程,首先是诊法,包括望、闻、问、切,以了解病情,收集病情资料,然后才是辨证、辨病。四诊之中,首先介绍问诊。讲述:一、问诊的意义。简要介绍。明,张景岳以问诊为诊病之要领,临证之首务。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重点介绍。问诊方法及注意事项(P11),并理解其意义。三、问诊的内容简要介绍问诊的基本内容。注意各项内容的含义,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理解对疾病诊断的意义。注意如何概述主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区别。问诊的重点是现在症状,是当前辨证论治的主要依据。以后专篇论述。小结:本节介绍了问诊的意义、方法和内容,重点掌握问诊的方法,并熟悉问诊的内容,以提高自己诊察病情的水平,为病案书写打好基础。思考题:1.如何问诊,应注意哪些问题?2.何谓主诉?如何概述主诉?3.何谓现病史?现病史包括哪些内容?4.既往史和个人生活史各主要包括哪些内容?5授课时间:9月14日,周四,第4,5节题目:问寒热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寒热症状的概念、特点、病机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1.寒热的概念,恶寒发热,但寒不热1学时。2.但热不寒,寒热往来1学时。重点与难点:1.怎样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2.恶寒发热,寒热往来的临床表现。3.不同病证潮热的鉴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寒热是问现在症中最常见的症状,对辨别机体阴阳盛衰及所感病邪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一、寒热的概念简要介绍寒与热症状的概念。注意:寒为自觉症状,有恶寒、恶风、畏寒之不同,三者症状特点、病机及主病方面不同;发热既可为自觉症状,亦可为客观表现,在不同证候中表现不同。二、寒热的病因简要介绍,明确寒热的产生与病邪的性质和机体阴阳的盛衰两方面有关。三、寒热的类型为课重点介绍内容,包括常见寒热类型及其概念、症状特点、主病、基本病机等。注意:1.寒热类型与病邪性质、部位及机体阴阳盛衰有关。2.在恶寒发热中,恶寒一症是诊断表证的主要依据,正确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的含义;寒热的轻重与感邪的性质有关,同时与感邪的轻重、邪正盛衰有关。3.壮热的概念,不仅表现为体温高,而且必须为不恶寒,反恶热。4.潮热、微热各见于若干病证,其症状特点各有不同。5.正确理解寒热往来,其主要是指自觉症状。小结:本次课介绍了寒热症状的概念、病因,常见类型及其含义、症状特点、主病。注意表证、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特点,恶风、恶寒、畏寒的区别,壮热、潮热、微热的概念,潮热、微热不同病证中的症状特点等。思考题:1.何谓恶风、恶寒、畏寒?常见于何种病证?62.如何理解“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3.如何根据恶寒与发热的偏重辨别感邪的性质?4.何谓壮热?其临床意义是什么?5.何谓潮热?常见哪几种类型?各型特点如何?6.何谓微热?常见病因及特点是什么?7.何谓寒热往来?有几种类型?特点是什么?7授课时间:9月18日,周一,第6节题目:问汗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自汗、盗汗、战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2.熟悉战汗的概念及主病,绝汗的概念及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特点。3.了解病理性有汗与无汗的常见病因,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阴汗、胸汗的机理。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1学时。重点与难点:1.自汗、盗汗的含义、主病及基本病机。2.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的鉴别。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内经》:“阳加于阴谓之汗”的经文,说明汗出是人体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外达肌表而成,有生理与病理性汗出之不同,本节课主要介绍病理性汗出,即汗出异常。讲述:一、无汗、有汗(一)无汗简要介绍病理性无汗的常见病因。(二)有汗简要介绍病理性汗出的常见病因。注意:不论无汗、有汗,均为病理性汗出,且各有表证、里证之不同。二、特殊汗出仅指里证中具有某些特征的病理性汗出。(一)重点介绍自汗、盗汗、战汗、绝汗的含义、主病,并理解其病机。注意:自汗与盗汗在特点、主病及病机方面的不同;绝汗中亡阳之汗与亡阴之汗的区别;战汗的临床意义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要注意两种预后在表现上的不同。(二)简要介绍冷汗,热汗,及某些局部汗出,如头汗、半身汗,手足心汗,心胸汗的概念及病因病机。小结:本次课介绍了各种病理性汗出异常的病因,及某些特殊性病理性汗出,其中重点是自汗、盗汗、绝汗,要注意其特点、主病及病机。思考题:1.何谓自汗、盗汗?常各见于何种病证?请简述其病机?2.何谓战汗?其临床意义是什么?3.何谓绝汗?如何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4.试述头汗、手足心汗、半身汗出的病因。8授课时间:9月18日,周一,第7节;9月21日,周四,第3节题目:问疼痛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如何根据疼痛的性质辨别其病因。2.熟悉如何根据疼痛的部位辨别其脏腑经络病位。3.理解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2学时1.问疼痛的性质1学时。2.问疼痛的部位1学时。重点与难点:根据疼痛的性质、部位,辨别疼痛的病因和病位。教学过程:第一学时导入新课:疼痛为病人常见症状,致病原因复杂,表现多种多样,可发生于任何部位。现讨论有关疼痛诊断的一些问题。讲述:一、简要介绍疼痛的分类及基本病机注意:根据其病因病机总分虚实两大类,实证总由邪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起;虚证总由正气亏虚,脏腑经脉失养,“不荣则痛”所致。二、问疼痛的性质为重点介绍内容,详细介绍各种常见性质的疼痛,目的是通过询问疼痛的性质,辨别疼痛产生的病因即主病(详见P19~20)。注意:1.问诊某些疼痛的性质,应结合其部位、病史等,如胀痛,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在头目者为肝阳、肝火;窜痛,在四肢关节者与风邪有关,在胸、胁、脘、腹者为气滞。隐痛,久病,时发时止者方为虚。2.各种疼痛虚实的辨证,应将病史、程度,喜按还是拒按,持续性还是时发时止诸种因素结合起来。三、问疼痛的部位亦为问诊疼痛的重要内容,详细询问,目的在于根据疼痛的具体部位确定疼痛的脏腑经络病位。注意:1.辨证疼痛,既要明确病因,又要确定其病位,因此应将问诊疼痛的性质与病位两者结合起来。如,心前区刺痛,为心血瘀阻;胁肋灼痛,可为肝火郁滞。胃脘冷痛隐隐,喜暖喜按,9为胃虚寒证。2.结合兼症,则更有利于病因病位的确定,如胸痛,咳嗽,咯吐黄痰,为热邪壅肺。3.胃脘痛多与饮食有关,一般饥痛为虚,饱痛为实。小结:本次课介绍了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及辨证纲领,问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几项内容,重点是通过问诊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以确定引起疼痛的病因和脏腑经络病位。思考题:1.试述常见疼痛(12种)的名称及病因。2.如何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虚实疼痛的基本病机是什么?3.如何根据头痛疼痛的部位确定病变的经络病位?10授课时间:9月21日,周四,第4节题目:问头身胸腹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常见病因及病变脏腑。2.理解身重、麻木的含义和常见病因。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1学时。重点与难点: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和临床意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头身胸腹,主要是指除疼痛以外的头身胸腹部其他不适为主的症状,亦为临床常见症状。讲述:1.重点讲述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的含义,常见病位、病因。2.简要介绍身重、麻木的含义,常见病因。小结:本节课介绍了问头身胸腹多种不适症状,其中头晕、胸闷、心悸、胁胀、脘痞、腹胀是重点,应明确其含义及临床意义。思考题:1.何谓头晕?常见病因是什么?如何辨别?2.何谓胸闷?常见病因是什么?3.何谓心悸?惊悸与怔忡如何鉴别?4.何谓胁胀、脘痞、腹胀?各主要与哪些脏腑有关?11授课时间:9月21日,周四,第5节题目:问耳目问睡眠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2.理解重听、目痒、目痛、目眩、目昏、雀盲、歧视的含义、病因;失眠、嗜睡的基本病机,嗜睡与昏睡的区别。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1学时。重点与难点:1.耳鸣、耳聋,失眠、嗜睡的含义及病因。2.嗜睡与昏睡的区别。讲述:导入新课:耳目均为人体重要器官,由经络与脏腑相连。肾开窍于耳,手足少阳经脉分布于耳;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耳目的病变与肝脏、肾及三焦等脏器有关。一、问耳目(一)问耳重点介绍耳鸣、耳聋,两者均为自觉症状,其中有实证、虚证之别,明确实证与虚证在症状特点及病因方面的不同。注意:1.耳鸣、耳聋实证与虚证的鉴别。2.重听亦为听力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