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请将正确选项前的下面相应的答题栏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1.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B、西起陇西,东到辽东C、东起临洮,西到辽东D、西起临洮东到嘉峪关2.初一(4)班的小强准备利用暑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3.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成为A.大秦B.新疆C.安息D.西域4.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5.《汉武大帝》于2005年1月2日开始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汉武大帝》中主父偃使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建议是A.“推恩令”B.加强监察制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分封制6.在我国古老传说的人物中,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尧C.舜D.禹7.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8.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9.史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反映了西周()A.实行禅让制B.实行分封制C.确立世袭制D.推行郡县制10.商周时期,手工业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中最大代表性的是()A.纺织业B.制瓷业C.青铜制造业D.造纸业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唯一一个统一的封建政权是()A、东晋B、西晋C、北朝D、南朝1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①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②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③强化了周王朝的统治④引发了2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3.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为了纪念()A.扁鹊B.华佗C.屈原D.司马迁14.《史记》是我国古代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A.陈胜B.刘邦C.汉武帝D.诸葛亮1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曾派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的政府是()A西汉B.三国吴国C.三国魏国D.西晋1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是指用竹简写的书,很笨重而且不方便,后来人们为了找到更好的书写材料,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我国及世界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人是()。A.蔡伦B.毕升C.张仲景D.王景17.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变成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饿”,是因为()A.都江堰的兴修B.牛耕的推广C.各国实行变法D.铁农具的使用18.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A.王羲之的书法B.吴道子的画C.云冈石窟的浮雕D.敦煌莫高窟的飞天19.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制造地动仪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D.割圆术20.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资源的回收与再生利用,下面哪个人的发明过程具有这样的特征()。A.张衡B.蔡伦C.张仲景D.华佗21、秦始皇派人开凿了一条人工运河,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条运河是()A.郑国渠B.灵渠C.白渠D.六辅渠22、下列对“丝绸之路”路线顺序表示正确的是()A.长安----河西走廊----西亚----欧洲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C.长安----西亚----河西走廊----欧洲D.长安----河西走廊----欧洲----西亚23、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的“永嘉南渡”是出现在()A.三国时期B.东汉后期C.西晋后期D.东晋后期24、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光地理知识可以阅读()A.《伤寒杂病论》B.《论衡》C.《三国志》D.《水经注》25、为了宣传佛教,北朝时期留下了无数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其中最著名的有山西大同的和河南洛阳的()A.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B.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C.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D.龙门石窟和敦煌石窟326.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A.种植粟B.种植水稻C.加工玉器D.烧制陶器27.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黄帝B.舜C.禹D.蚩尤28.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A.把土地和人口分给亲属、功臣等B.炫耀周天子的权力C.巩固西周的统治D.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29.下图是学习战国七雄时,小华同学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楚国的位置是()30.我国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B.牛耕的出现C.冶铁水平的提高D.防洪灌溉工程的兴建3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32.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A.孔子B.孙子C.屈原D.韩非子33.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B.秦灭六国、完成统一,违背了历史潮流C.中央集权制已过时D.秦的暴政34.史学家剪伯赞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的前两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后两句指的是()A.昭君出塞B.张骞出使西域C.西域都护的设置D.冒顿统一蒙古草原35.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赵魏韩DABC周4A.张衡B.司马迁C.王充D.蔡伦3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A.《史记》B.《汉书》C.《尚书》D.《春秋》37.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A.赤壁之战B.官渡之战C.三顾茅庐D.七擒孟获38.根据右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反映出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39.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A.西汉末年B.东汉末年C.三国时期D.西晋时期40.右图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古代科学家——贾思勰》,他的成就是著有()A.《水经注》B.《齐民要术》C.《伤寒杂病论》D.《九章算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1.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与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成语故事有关的著名战役是,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2.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3..被法国前总理希拉克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的是。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5.在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注意加强中央集权,秦朝时期,秦始皇为了加强对人5们的思想控制,他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的政策是,而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为了宣传儒家思想,汉武帝在长安设立了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6、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7、东汉时有位科学家发明了一种能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这人是。8、对开辟陆上“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9、两汉时期的东、西二京分别是东汉的和西汉的。10、东汉时期,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新型鼓风冶铁工具是。三、、材料解析题(5小题共70分)1.读“秦朝疆域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秦何时完成统一?(1分)请写出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的人物姓名?(2分)(2)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2分)图中的A、B是长城的起止点,请问A、B两点分别代表了哪两个地方?(4分)ABCD6(3)C处是秦朝开凿的著名水利工程,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请问它是哪大水利工程?(2分)(4)秦朝的都城在哪里?(2分)(5)从图中“桂林郡”、“南海郡”、“陇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由分裂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材料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2分)(2)作为大思想家,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2分)他最主要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他对统治者提出了什么要求?(1分)(3)他的弟子将其言行整理在哪一著作中?(2分)(4)材料二的三句话分别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或方法?(6分)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7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的“汉武”指的是谁?(2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请用三个字概括“汉武”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3分)(3)他在位时,曾派了谁两次出使西域?(2分)此后,开辟了一条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的重要通路,请问这条通路的名称是什么?(2分)4.阅读下列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1)文中的“卫秧”指的是谁?(2分)文中的“孝公”在哪一年任用“卫秧”变法?(1分)(2)材料中反映了“卫秧”的什么主张?(2分)你想他应该属于哪家学派?(2分)代表着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3)“卫秧”变法的内容有哪些?(4分)他的变法为什么能够成功?(2分)85、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更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买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二:《宋书》里描写江南:“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请回答:1、《史记》和《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2、反映了怎样的问题?(2分)你认为有这样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影响是什么?(2分)五、探究题(15分):1.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分)(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2分)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4分)(3)顺应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