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2)观察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部特征,进行比较。增强观察力和比较能力。(3)认识中国史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早的国家。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教学难点:归纳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项进步。三、教学过程新课教学(一)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2.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3.北京人4.山顶洞人四、课堂练习1.你能说出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哪些不同吗?2.讲讲北京人的体质特征,想一想,为什么北京人的上肢与现代人相似?3.你能想像并描述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吗?六、课后反思: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一、教学目标(1)了解河姆渡、半坡遗址原始农文化的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的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教学难点: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三、教学过程新课教学读图学习:学生讨论:河姆渡人种植的会是什么农作物呢?重点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言之有理的发言,点拨分析,归纳总结。四、练习巩固1.仔细观察《农耕图》,结合出土的农具,想一想,半坡人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2.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五、课后反思: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一、教学目标1、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包括黄帝其人及他对华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贡献、尧舜禹的“禅让”和原始社会走向终结的有关史实。2、了解“炎黄子孙”的源头和由来,加深民族认同和自豪感。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合作学习,归纳共同点,寻找历史线索,提高抽象归纳能力,逐步学会从历史表象看实质。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是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的原因;二是大禹治水和禅让制,要注意引导学生禅让制与世袭制的不同;三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结果以及评价。教学难点:氏族、部落、部落联盟、流域、人文初祖、王朝、原始社会、大禹治水、奴隶社会等历史名词在本课出现很多。三、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炎帝、黄帝和蚩尤板书:炎黄战蚩尤著名战役:涿鹿之战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黄帝——“人文初祖”教师归纳: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二、“禅让”时代的尧、舜、禹禅让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选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三、大禹治水禹吸取了鯀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改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四、教学反思: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2、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二者都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学难点:西周分封制与等级制的关系。认识奴隶社会的进步性和残酷性。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二、讲授新课夏传子,家天下1.夏朝的建立:建立者:禹2.意义: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商朝的建立时间:约前1600年建立者:汤定都:亳4.商纣的暴政5.武王伐纣商朝的灭亡时间: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6:西周的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周武王都城:镐京7:西周的分封制教师讲述:西周后期,政局混乱,爆发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结束了西周的历史。四、教学反思: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代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经历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它反映出商代社会的一些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对中国早期文字的认识能力,并了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的历史。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以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为代表的基本史实;了解青铜工艺水平之高和分布之广的基本史实;青铜文明发展与中国文字完美结合的基本史实。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青铜工艺教学难点:关于甲骨文的简况介绍及其文字的演变。教学过程一、新课学习1、甲骨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观看插图)2、青铜器的精湛工艺课后反思: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不断;战国时期,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此起彼伏。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了解不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只有革故鼎新者才能富国强兵。教学重点:1.齐桓公争霸;2.晋文公争霸;3.秦国的崛起和东进。教学难点:1.春秋战国两个时期争霸兼并战争的特点及影响的异同;2.改革与争霸战争并存。教学过程:一、导入:让学生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1、关于东周2、春秋五霸先后起来争霸的霸主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位诸侯,史称“春秋五霸”。3、战国七雄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长期混战,史称“战国七雄”。课堂练习:完成同步练习的填空和选择课堂小结:历史进入东周之后,国家由西周时期的统一,走向分离,进入我国的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战乱年代。春秋时期先后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霸起而争霸;战国时期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改革和变化的时期。国家分久必和,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期战乱之后,国家又由分离逐步走向了统一,七雄兼并的结果是强大的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全国。课后反思:第7课商鞅变法与秦统一六国一、教学目标(1)了解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及意义;(2)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3)同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商鞅、李冰和赢政这些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发展做出的贡献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历史作用;(2)秦统一六国教学难点:生产技术的进步,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三、教学过程新课教学1、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主要有哪些内容?其中哪条措施最为重要?为什么?((2)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2、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3、科学技术4、秦统一六国秦统一的意义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鞅变法的意义及给社会带来的影响,铁器与牛耕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完工,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人民。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达百年的混战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课后反思: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孔子的学说及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2)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3)思考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项值得继承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2.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各学派的基本主张。三、教学过程新课教学1、老子2、孔子创立儒家学派3、百家争鸣四、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这句话是对的。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六、课后反思:第9课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目标1、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了解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伟大的工程;指出秦朝疆域四至。2、认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统一具有的历史重大意义。教学重点1、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1、是焚书坑儒和对秦始皇的评价。2、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教学内容:一、授新课1.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皇帝最高统治者君主太丞御专尉相史中央政府制大夫中央郡守地方政府集县令权教师小结:由此图可以看出,从皇帝到地方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又能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再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里,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个制度的核心权力是皇权。2.巩固统一,发展经济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提问: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有什么历史作用呢?小结:有利于经济的交流,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上:统一文字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影响深远。思想上:焚书坑儒3.秦朝的疆域教师简单介绍匈奴族历史及匈奴南下侵扰,北方的秦、赵、燕分别修筑了长城来抵御匈奴南下。提问: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御匈奴呢?小结:秦始皇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派蒙恬攻打匈奴,夺回河套地区。第二、征发了许多内地人民到边塞垦田戍边。第三、把原来战国时秦、赵、燕的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再向东西延伸,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影响: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工程。教学反思:秦朝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作用:①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立教学目标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巨鹿之战;楚汉之争。教学重点1.秦朝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2.陈胜吴广起义,也称作秦末农民战争。教学难点1.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2.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基本沿用秦制和采用“无为而治”政策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二、授新课1.秦朝的暴虐统治秦的暴政主要表现:(A.徭役繁重B.赋税沉重C.刑法严酷D.秦二世残暴统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2.陈胜吴广起义知识拓展:讲解“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的故事。3.西汉王朝的建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4.本课小结:时间重大事件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建立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开始公元前202年楚汉争霸结束,西汉建立第11课汉武大帝的“大一统”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和解决王国问题进行的主要改革;为实现政治思想上的大一统,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活动区域已经从黄河、长江、珠江等流域所在的东亚地区向西深入,发展的亚洲大陆的内陆地区。教学重点:本课是秦汉时期的重点。“汉武帝的改革”又是重点中的重点。教学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导学生读导入部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二、新课(一)汉武帝的改革1.削弱相权,加强皇权2.加强中央的监察权。3.加强中央的经济权。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具体措施:(1)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2)在长安设立太学,置《诗》、《书》、《礼》、《易》和《春秋》五经博士。(3)又设博士弟子,跟随博士学习经书,成绩优异者可以做官。3.影响:从此,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这对传播儒家文化、提高官僚素质起积极的作用。经略边疆:北击匈奴、张骞通西域和西南设郡县。课后反思: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和丝绸之路的发展情况;2.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了基础;3.掌握张骞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建立及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4.掌握丝绸之路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1.利用导入部分的相关资料导入新课;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