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英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2、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法学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组织学生回顾初一学习情况,联系新学期课改趋势,修订课堂评价办法,并落实到位。2、指导学生阅读第1页“导入框”。二、林则徐虎门销烟(一)指导学生阅读本目以及第5页“自由阅读卡•从罂粟到毒品”,讨论回答问题: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原料而侵华,为牟取暴利而走私鸦片。)2.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a.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b.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加重农民负担;c.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d.毒害中国人民身心健康,削弱军队战斗力。)3.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严厉禁烟)收到什么效果?(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销毁在虎门,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4、林则徐处理鸦片是烧毁它们吗?(不是)为什么?(因为烧鸦片会产生大量毒烟,造成人们“被动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与海水化合反应产生的高温来熔化鸦片,避免污染。(二)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三、中英《南京条约》(一)学生阅读本目,思考回答:1、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禁烟而引起?(不是。因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政策,他们要保护肮脏的烟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什么手段都耍得出来。即使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要用大炮说话的。德国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马克思也说过:“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作“鸦片战争”。)2、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3、根据课本第6页“参与园地”: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教师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三)根据课本内容探究: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始终处于萌芽状态。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和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生产力迅猛发展起来,欧洲的资本主义长成了参天大树。而英国这时已成为号称“世界工场”和“日不落帝国”的资本主义“老大”。它与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四)小表演活动: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仪式上双方代表的对话(可自由发挥)。四、巩固小结:指导学生根据“知识网络”,进行“接龙复习”,并完成《一课一练》相应题目。2、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思考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进行中国人民一贯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光荣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及列强侵华罪行。加强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与教具: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北京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在北京西郊有一个兼具江南和江北风光的“万园之园”──圆明园。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粹,收藏着难以数计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古玩字画、图书典籍。然而,当我们前往北京参观游览时,看到的却是断壁残垣,园内的古籍珍宝荡然无存。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吗?圆明园的断壁残垣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走近历史,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新授: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学生自学思考:《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呢?他们为什么要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学生阅读材料,分组交流,由小组代表发言。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由于这场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侵略国: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罪行1.英法──火烧圆明园议一议:近年来有人提出要重修圆明园,也有人反对,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侵略者除了焚毁圆明园外,在其它地方的表现也暴露了他们的海盗本性。更为可恶的是俄国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有今天的新疆那么大。那么,这些领土是怎样被割去的?通过哪些条约割去的?我们学习完下面的内容,同学们就会明白的。2.沙俄──割占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引发的斗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师提问,学生结合书上的内容回答1.农民政权主要领袖是谁?定都在哪里?2.打击的目标是什么?(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3.取得了哪些成果?(1)1853年占领南京,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2)1860年,青浦之战大败洋枪队;(3)1862年,慈溪战斗击毙华尔,严惩洋枪队。4.结果怎么样?(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讨论: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要想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就必须推翻国内的腐败政府,坚决抗击外来的野蛮侵略。小结:列强之所以肆无忌惮,如此嚣张放肆,是因为当时社会制度的落后及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青年学生更应该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不让历史悲剧重演。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始终没有放弃过反抗斗争,才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的命运。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3、左宗棠收复新疆教学目标:阿古柏侵占新疆的罪行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认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自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教学重点与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以及为此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门户,物产丰富,地理环境独特。这里有高耸入云的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还有众多壮观奇丽的人文景观,著名的历史古迹。贪婪的侵略者早就垂涎三尺,窥视着富饶的新疆。新授:一、阿古柏侵占新疆(1865)1、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2、俄英利用阿古柏,企图分裂中国3、沙俄直接出兵占领伊犁地区阿古柏入侵新疆得到哪些势力的支持?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海防”与“塞防”之争2、左宗棠收复新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中俄通过交涉,收回伊犁手段:以武力为后盾,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犁问题代价:割占中国西部的一块领土,并索取大量赔款4、新疆行省的设置(1884年)巩固与检测1、左宗棠的事迹有()①进军新疆,打败阿古柏侵略军②率兵收回伊犁③收复新疆(除伊犁外)④设立新疆行省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2、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等地,悍然成立“哲德沙尔国”。无视中国主权,竟承认阿古柏政权的国家是()A.英国和美国B.英国和法国C.英国和俄国D.法国和俄国3、主张放弃西北塞防的清朝官员是()A.左宗棠B.林则徐C.曾国藩D.李鸿章4、19世纪70年代率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曾国藩D.刘铭传5、材料二:“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请回答:(1)这是谁的话?(2)此话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的?(3)这种观点有何意义?(4)为了收复新疆他都做了哪此斗争?(5)他收复新疆采取了什么军事策略?(6)收复新疆有什么历史作用或意义?(7)如何评价他?(曾参与镇压太平军,是刽子手之一;率军收复新疆,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的战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三、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4、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称作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及邓世昌的事迹;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等。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的内容。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引出本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1、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学生阅读17页有关日本的介绍。(引导学生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思考,19世纪的清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回答出,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从不可一世的天朝大国沦为任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已经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师引导概括:“腐败无能,饱受欺凌”(字幕)。教师指出,此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还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改革富强,野心勃勃”(字幕)。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它的野心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演示: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这就是明治维新后日本确定的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那么其发动对华战争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答案是必然的。(1)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舰队对中国军舰发动袭击,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因为这一年是农历甲午年,所以称为甲午中日战争)教师结合地图作相应的战争进程演示。1894年7月,丰岛战役。牙山战役。1894年9月,平壤战役。鸭绿江边燃起战火。1894年9月,黄海大东沟燃起战火。学生阅读相应段落,讲述黄海大战的经过,说出自己的感想。教师展示黄海大战的地点、时间、视频、邓世昌像、致远舰部分官兵像和阅读广场中日军司令对我军官兵英勇无畏战斗精神的敬畏(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积极发言,感受“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学习邓世昌等爱国官兵英勇反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指出日本多艘战舰遭受重创,死伤舰长以下官兵六百余人。但是,李鸿章一味强调“避敌保船”,结果日本轻易控制了制海权。面对日军的侵略,统治者的态度怎样呢?学生回答,妥协退让,避战求和。教师用《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演示辽东半岛陷落的过程:九连城、花园口、大连、旅顺。出示反映日军旅顺屠城的照片和揭露日军罪行的纪录。学生说出感想:不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接下来,日军又进攻了哪里,结果如何呢?教师伴随着学生回答,演示日军从荣成湾登陆,于是海陆夹击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至此,清朝所谓“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划上了句号。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清政府与日本议和,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个平等条约──《马关条约》。2、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双方的代表、内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出示“1895年”及会场图片,李鸿章、伊藤博文像、主要内容。结合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哪些严重危害?(多媒体播放)一、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辽东半岛是北洋门户,与山东半岛相合环抱渤海,南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