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在技校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在思想、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为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对青少年的教育,运用这些通俗而又精彩的故事,能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国家明确提出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但现行的考试、升学等一些具体制度,使得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更多地注重学生“智育”的发展,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往往忽略了学生“德育”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初中毕业生,成绩不够理想而就读技校的青少年学生,相当数量的学生缺乏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针对这种普遍的社会现实,技校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肩负着对他们道德思想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技校青少年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在注重技校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的培养,从而塑造出全面发展的新人,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在这之中,对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思想加以辩证的分析,吸取精华,结合技校青少年的现状进行思想教育,促进技校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条重要的选择路径。1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的特点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在历史的进程中具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1注重教育内容的选择我国古代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重在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因此,以下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可以说一直贯穿在我国古代整个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品德教育。孑L子说“弟子人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中“孝”和“弟”是教育子女要做到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懂得长幼有序的道理,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但关心父母,尊老爱幼的美德在今天也应是大力提倡的。“谨而信”是教育子女从小要诚实,言而有信。“爱众”,“亲仁”更是培养儿童善良的品性。1.2注重家庭教育的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常常是“家国一体”。在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把家庭教育作为社会道德教育、国家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的纽带,使其紧密联结在一起。早在春秋时期,《礼记·内则》中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喻。六年,教以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于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这段话虽然显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显示出了封建社会男女有别。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对于当代社会的家庭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1.3注重德育教育的方法“在德育教育的方法上,注重教化与修身的统一。”以儒家思想为例,在政治上,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说领导的人如果实行以德治国,人民就会像天上的星星围绕着北极星那样围绕着你,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在学习态度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随时学习他人的长处,以他人的短处为戒,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不仅提高自身修养更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在个人修养上,孔子的后人在《礼记·大学篇》中提出的三纲即“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指发扬光大人所固有的贤德,“在亲民”中的“亲”同“新”指人弃旧从新,去恶从善,以达到儒家伦理道德至善的境界。1.4案例的典型性和鲜动性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简单明了,容易被技校青少年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产生共鸣,讲授故事时老师轻松,同学们听说时也很喜欢。2新时期技工学校学生的特点技工学校的学生,除了具备高中学生所具有的思想特点以外,由于受学校特殊环境的影响和面I临着就业的迫切现实,还具有自身的特点。2.1学习缺乏自觉性技工学校的生源多为升不上初中或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基础知识薄弱,认知水平较低,学习自觉性不高,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较差,在学习上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往往表现出不知所措。2.2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技工学校的学生都是处于15~l9岁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敢想、敢说、敢干,勇于标新立异;另一方面,他们仍处在思想不稳定,易冲动的青春期,开始逐步确立成人意识,独立性、自主性增强,但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易摇摆不定、把握不准。2.3专业的满足感与自卑感并存技工学校的学生70%来自贫困家庭子女,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能吃苦耐劳。同时,由于受家庭条件和学习基础较差等因素影响,部分学生在进校时便表现出较强的自卑感,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强烈的失败感、学习消极、不愿作出努力,不愿与其他人交往。2.4缺乏远大理想。人生目的不明确现在技工学校学生多为“90后”,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思学习,纪律较为涣散等。在不利环境中好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缺乏对现实自我的客观评价,易受他人或外界的干扰。2.5不能按部就班地学习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部分学生产生“读技校无前途”、“技校生无用论”的不良情绪,因而出现厌学、逃学、混日子毕业的想法。3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应用李岚清同志说得好:“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善于挖掘出传统道德中“美德”之本,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当前,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时期,既有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从当代青少年的实际出发,科学地运用中华传统美德故事,可以从爱国、勤奋、谦虚、勇敢、诚实、智慧、礼貌、节俭、敬业和修身这十个方面进行思想教育。在实践中运用传统美德的故事教育应当抓住以下十个方面。3.1运用传统的爱国故事对技校学生进行爱国、爱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十分强烈,历史上有无数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这种忧患意识又总是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青少年生活那么幸福,有什么好忧患的呢?首先,我国还是个发展中的国家,改革开放虽使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富了起来,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其次,21世纪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人的素质的竞争。竞争就要有压力,当代青少年应当清楚地认识到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三,当前要充分利用国际和平、国内稳定的有利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应使青少年具有忧患意识,并把它与责任感结合起来,与“祖国同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融人社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国学者顾炎武的名言。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又如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得台湾等等一些精彩爱国故事,都是教育技校青年学生的好事迹。3.2运用传统的勤奋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勤奋学习教育学习需要勤奋。勤奋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无数与勤奋有关的事例历来为人们称道,车胤“萤人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呜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呜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过了一些时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一带饱学之人。3.3运用传统的谦虚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学习谦虚教育《尚书.大禹篇》中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一个学习、工作成功的准则。相信任何一个人,从小就知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了!骄兵必败,做人不能骄傲,否则,“输”将是你的归宿!如《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因为骄傲而失败。青少年很容易满足,取得了一点成绩会自以为了不起。关于谦虚故事很多,比如:柳公权虚心拜师的故事,最后柳公权通过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下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孔子求教采桑娘、唐寅学画等一系列的故事。3.4运用传统的勇敢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勇敢的人格教育勇敢就是人们有勇于敢为人先的精神或气质。敢为人先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气质,只有那些有勇气的人,有勇气敢为人先的人才能被称作是勇敢的人。面对危险,不怕死、无所畏惧;面对挑战,向前冲、迎难而上;面对考验不退缩,安如泰山;面对困难,不放弃、坚持到底;面对死亡,不害怕、从容安泰;面对威逼,不投降、大义凛然。这方面的故事有:宁死不屈的颜鲁公、霍去病夜捣敌巢。3.5运用传统美德中的诚实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诚实教育通过和学生的交往,发现很多学生不说真话,还有些学生喜欢欺骗家长。在日常的交往中,人们喜欢交朋友、找伙伴,但关键是双方是否相互信任。而这个“信任”的前提是“信用”,“信用”是基础,“信任”是成就。譬如:1984年有一个体业主李某想在原有的基础上开一小型服装生产厂,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本钱不够,当时李某向好多人家借都不肯,原因是,由于改革开放刚开始,当时是以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为主导,一个小小个体户想开厂,有点痴心妄想。后来有两个人借给他3万元钱,一个是朋友陶某,另一个是邻居何某,借款时只凭一句话:“保证一年之后连本带息双手捧还”。到了次年同月,李某由于经营上的问题,亏损了2万多元,不要说还债,就连生产也很难进行,怎么办,李某为了当时的承诺,用高利贷的办法又向他人借了5万元,先还债,剩下的继续开工,陶某、何某都得到了应得的钱。当陶何两人得知上述事后,深为感动。到了1998年春天,李又向陶何两人借了25万元,这时两人爽快地答应了。而李某又一次在事业上成功了,当问其原因时,李某坚定地说,关键是一个人的“信用”。“信用”以传统的方式,显现了非凡的力量。信用指的是某个“个体”能够履行预约、实践诺言的一种有效的无形的行为范畴。人们通常习惯地用“讲不讲信用”来对某个“个体”进行道德水准评判。一个人心地善良,容易被人接受,讲信用的人对别人、朋友十分忠诚,别人有困难,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讲信用的人有一种牺牲精神,为了他人会放弃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让他人给自己的形象或名誉遭受损害,有句老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就是这个道理。当今社会,类似某装潢公司或某药店的这种不讲信用的情况毕竟少数,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人多起来,势必动摇一个社会的稳定基础。如果人人不讲“信用”,彼此互不信任,社会还能向前发展吗?讲信用是起码的社会道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为此,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一种资本,更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无所不在,它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晏殊信誉的树立、曾子杀猪教子、汤显祖不受丞相之位这些故事。3.6运用传统美德中的智慧故事对技校青少年进行启迪智慧教育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处理的能力。依据智慧的内容以及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智慧分为三类:创新智慧、发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