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洞天福地导入世外仙境导入苍山叠翠导入迷幻世界导入谁持彩练导入沉舟侧畔导入冰清玉洁导入银装素裹导入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深山中。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的狭长形地带上,共有10个。它们的直径在400米至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口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达200米。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熔洞。熔洞内气温反常,酷夏有薄冰,严冬有清泉。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问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导入地下森林断想张抗抗解题二、本文的题目是“地下森林断想”,根据这一大段的内容猜测探究:什么叫“断想”?•断想:片断感想。《现代汉语词典》•根据这一段内容考虑,“断想”似乎是根据某种情况判断、断定和想像。一、地下森林是由于什么原因形成?由于“一次巨大的火山爆发”作者简介张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龙江一国营农场当农工,在那里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198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运用细腻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们内心的创伤和追求。后来在中国作家协会黑龙江分会任职,成为专业作家。1988年英国剑桥大学国际名人传记中将其收入“世界名人录”。字词学习•瘠薄•沉湎•孱弱•浩瀚无垠:•隐姓埋名:•愤懑•万籁俱寂(jíbó):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miǎ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chán)软弱无能。yín形容广大;繁多。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mèn):气愤,抑郁不平。(lài):形容非常寂静。yǐn•浩瀚(hào)鼎(dǐng)盛无垠(yín)•袅袅(niǎo)沙砾(lì)啾啾(jiū)•镜泊(pō)湖嶙峋(línxún)贫瘠(jí)•郁郁葱葱(cōng)沉湎(miǎn)吝啬(lìnsè)•徘徊(páihuái)窥(kuī)测愤懑(mèn)•孱(chán)弱簌簌(sù)崛(jué)起•万籁(lài)俱寂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奇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整体把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整体感知按照下列提示将课文分为三段1.探访地下森林所产生的疑问;2.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过程;3.地下森林的蔚为壮观。——(1~2)——3~20——21~27理解分析精读欣赏第二部分思考(1)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理解分析(1)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理解分析(2)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帮助:不公: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时间也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称为“代价”。理解分析根据课文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的生长过程的煎熬;•沉着谦逊,拥有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默寡言;•乐观豪迈,面对逆境决不悲伤或消沉;•生在不见阳光的环境,却从未放弃对生命的追求。•无私奉献理解分析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在提醒我注意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古藤爬下去,爬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小草”和“森林”似乎有象征意义。说一说,它们各象征什么?•老师提示你注意“这得意的小草儿”。理解分析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绝不会屈服啊!这只是在说“大自然”吗?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更是说社会和人生。•言外之意是提倡在挫折和逆境面前坚忍顽强,决不屈服。•本文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正值“文革”结束后不久,国家刚刚经历过一场巨大的浩劫,人们回首往事痛心疾首,又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敏感的作家们带着这样的心态观察社会与自然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将感悟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心理的大背景结合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正体现了一种时代精神。拓展延伸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地下森林给了作者什么“启迪”?请你代她写几句格言警句。•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坚忍终会造就成功。•优秀的种子,在贫瘠的土地里也能生长。•黑暗,更加使人追寻光明。•小草得阳光关爱,也没有成为森林。•……点此播放教学视频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全文九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第一、二、三问:“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熬过那漫长的岁月?”森林生长环境的痛心之情第四、五、六问:“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里的三问句是无疑而问的,其作用是强化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第七问:“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着什么呢?”这一问句的意义和作用同第一、二、三问句是一样的。第八、九问:“你的歌是唱给曾在困难中真诚地帮助过你的伙伴们听的吗?它们如今都到哪儿去了呢……”这是对经历劫难之后的地下森林的问话,不再有沉重之感,却有另一种动情的感觉,那就是回首往事,怀念艰苦岁月里的患难真情。点此播放教学视频•1.“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作者在这里不用“它”,而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什么感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用“你”表达情感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敬仰和热爱,对读者更具有感染力。•2.“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阳光通常被视为最公平的,但这里表现出轻忽、冷漠和不公正。•时间对地下森林却是另一种态度: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表现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称为“代价”。•3、“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道理。)•置之死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任何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将课文与课后练习三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什么不同?•课文充分运用想像,描写了几万年之前和几万年之中发生的事情,其中大都是作者的“断想”,未必有事实依据,而且语言充满激情。•而所附短文则是平实写来,不带什么感情色彩,句式也没有什么变化,都是陈述句、判断句。由此可以看出两种文体所体现的思维和语言的不同:1.抒情散文,是用感情的主观的笔调写成;说明性文章是用理性的客观的笔调写成。2.抒情散文中处处充满鲜活的生动的形象;说明性文章无须执著于描写生动的形象。3.抒情散文采用“焦点关注”,即突出重点不及其余;说明性文章要全面介绍。4.抒情散文的语言是富有文采的,句式富于变化;说明性文章要求平实、准确。5.抒情散文描写时不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性文章要求准确地说明,常使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