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协调、联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的含义,有其特定的范围和阶级基础。从民族团结的范围来说,是不分民族大小、先进与落后,不分原先所处的不同社会地位的民族之间真诚的团结。民族团结,从实质来说,是有特定阶级内容的团结,主要是各民族中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团结,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的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政策是执政党、国家机关及其他政治团体在一定时期,为协调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联合、协调友好、和睦的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行为、相关法令、规定、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和。民族团结政策,其内容涉及国内所有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宪法类规定、法律法规类规定、命令、指示决定等之中。▼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政策和民族平等政策构成我国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其他民族政策都是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目标的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民族团结政策始终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谱写了不朽篇章。▼民族团结教育: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内的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转变为平等互助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前夕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民族团结教育: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禁止民族间的歧视、压迫和分裂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共同纲领为民族团结政策确立了政治基础,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团结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明了行动方向,使建国初期成为我党民族团结政策在理论和实践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各民族已经团结成为一个自由平等的民族大家庭。在发扬各民族问的友爱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我国的民族团结将继续加强。”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政策的重要性和原则性,大大提高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民族团结教育:1957年8月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召开的民族工作座谈会上,周恩来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各民族必须在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个新的基础上来达到新的团结。因此,我们就必须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是妨碍我们在新的基础上加强民族间的团结的。▼民族团结教育:经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团结政策在这段历史时期内得到了确立。▼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政策理念上的丰富和发展。民族团结是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民族内部的团结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民族内部的通力合作,散发自我发展活力。以优胜劣汰为特点的市场经济体制在打破地域界限、民族界限的同时,也在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团聚和整合民族内部的力量,以增强其竞争能力,降低其依赖性,以求得民族的自身发展。这是一个现实问题。▼民族团结教育:江泽民视察新疆时提出了“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导致各民族的交往和联系日益增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民族互相帮助,互相依存,共同进步,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必然会日益增强。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必然趋势。▼民族团结教育:加强民族团结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问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全社会、各民族,民族团结蔚然成风,提高了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民族团结教育:一个个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犹如一面面旗帜在祖国各地飘扬,掀起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热潮。充分利用各种宝贵的资源,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为骨干,与其他形式相辅相成,形成了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的整体格局,为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稳定创造了有利条件。▼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抓住了新的历史机遇,获得了新动力。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为民族团结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机遇,为民族团结充实了更科学的指导方针;抓住了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机遇,增强了民族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贫困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使民族团结更加紧密。▼民族团结教育:我们必须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各族人民须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决支持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族大团结事业而努力奋斗!▼民族团结教育:开展纪念民族团结教育月30周年系列活动。自治区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期间,自治区将召开纪念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30周年座谈会、第二届“民族团结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总结推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探索新形势下进一步创新和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措施办法,挖掘和宣传一批民族团结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各地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座谈、讨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主题影视展播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凝聚力量,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民族团结教育: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为载体,大力弘扬和践行“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立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新阶段,从历史和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与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民生建设年”结合起来,与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基层建设年”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积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各民族大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凝聚起团结一心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庆祝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周年系列活动。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展览,举办“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纪念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两周年网上图片展。组织“百姓宣讲团”,用事实说话,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两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变化。召开自治区社科理论专家学者座谈会,畅谈自治区党委领导全区各族人民在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进程中的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各地要结合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三好”教育,广泛运用报告会、研讨会、面对面宣讲、知识竞赛、播放电教片、编发通俗读物等形式,讲形势、谈变化、感党恩,从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教育各族干部群众清晰认识全区上下科学跨越、后发赶超的良好态势和十七大以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取得的新成就,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在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坚定性。▼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和睦、友好和互相、联合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第一,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第二,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第三,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第四,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教育:精心部署,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要求,紧密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制定深入开展第30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方案,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确保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积极参与。统战、民族宗教、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要各展所长,各尽其能,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引向深入。▼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以开展“学雷锋、树新风,践行新疆精神”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媒体集中宣传、典型人物座谈等形式,集中宣传一批践行新疆精神的先进典型,激励人们为推进两大历史任务贡献力量。围绕“奋斗改变命运、愚昧遗恨终生、民生连着民心、爱国无上光荣、和平是古兰经的真谛、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六大主题,编印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典型性、思想性、可读性强的系列连环画,作为面向各族群众开展思想教育的通俗读物,发放到千家万户。开展“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微型党课竞赛,使广大共产党员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带领群众远离极端宗教、远离愚昧落后,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伟大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实际,精心设计培育载体,不断开拓弘扬途径,使新疆精神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转化为干部群众的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民族团结教育:拓展延伸,加大覆盖。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按照“宣传到人、切实管用”的要求,注重不断向广度推进,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要围绕重点宣传教育内容,通过组织宣讲、网上互动、图片展览和运用宣传栏、公益广告、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普及教育。要结合宣传文化工作“基层建设年”活动,把教育活动覆盖到新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覆盖到偏远乡村和山区农牧民群众,使应受教育者都受到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新疆精神”就是凝聚各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凝聚民族团结、同心同德、上下一心的一种群众性向心力,“新疆精神”就是凝聚群众力量,它是一条纽带把各民族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使各民族尽最大努力,发挥自身的精神价值,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民族团结教育:锐意创新,注重实效。提升新形势下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必须推进民族团结教育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和手段创新。要从新疆新时期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把现代知识、现代思想意识教育融入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要坚持大力弘扬和培育新疆精神,激扬各民族群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创造美好未来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把现代传播手段与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起来,采取平民化视角、立体化推介、网络化打造的方式,不断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新疆精神是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集中反映,是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在新疆的地域体现,是新疆人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坐标。新疆精神源自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源自于新疆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源自于新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新疆精神,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把新疆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使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创造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动力。▼民族团结教育: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