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环境管理与规划复习要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名词解释1、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2、环境标准:是指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3、环境生产:在自然力和人力共同作用下环境对其自然结构和状态的维持与改善,包括消纳污染和产生资源两个组成部分。4、环境评价:从人类社会的环境需要出发,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和评价方法对环境的优劣及其满足人类需要的程度进行评估,预测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及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生物多样性:生物和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总体多样性和变异性。6、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联系。7、环境污染: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8、荒漠化: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原来非沙漠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环境的变化。9、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10、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11、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12、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想,它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过程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13、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土损失,亦称水土损失。”14、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中,一国以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为由,通过立法和制订强制性的技术法规,对国外商品进行准入限制的贸易措施。15、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6、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污量、保护环境的目的。17、总量控制:是指以控制一定时段内一定区域内排污单位排放污染物总量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方法体系。18、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9、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20、ISO14000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第207技术委员会(ISO/TC207)组织编制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其标准号从14001-14100,共100个标准号,统称为ISO14000系列标准。221、环境标志:是一种印刷或粘贴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标志。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及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无损害。22、末端管理:指在生产过程的终端或是在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界之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其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过程的处理,以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总量。23、全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是人类针对环境问题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的调节,环境管理的内容应当包括所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全过程控制就是指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控制。因此,无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组织行为、生产行为或是人群的生活行为,其全过程均应受到环境管理的监督控制。二、简答题1、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同步发展指导方针(“三同步,三统一”方针):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2、我国水资源现状如何?有何特点?你认为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是什么?(1)现状:人均资源量小、分布不均;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2)特点:总量多人均少;地区分配不均,水土资源组配不均;年内分配不平均,年际变化大;部分河流含沙量大(3)关键:综合利用管理、法律、教育、经济、科技等手段„„3、.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①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②协调各部门、单位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活动的原则;③海上、陆上开发活动统筹规划布局的原则;④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2)加强对海洋资源储量、功能的调查,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3)合理利用和精心保护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逐步发展外海远洋渔业4)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5)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6)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7)控制陆地开发行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从哪些方面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管理:(1)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和执法;(2)制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策;3(3)加强生物多样性的科学研究和公众教育。5、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是什么?一)城市环境管理机构①城市各级人民政府是城市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责任主体②各级城市人民政府中的环境保护局是环境管理的主管机构。(二)制定城市环境规划①制定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②城市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③城市环境功能规划④制定环境规划方案⑤制定规划方案实施的各项政策保障和管理措施(三)城市污染物浓度指标管理①综合指标②单项指标③类型指标:指一般分为化学污染指标生态污染指标和物理污染指标三种,各项指标是各单项指标的集合。(四)城市污染物总量指标管理①排污申报②总量审核③颁布排放许可证和临时排放许可证。(五)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其定量考核制度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①确定综合整治目标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③改革环境管理体制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环境质量、污染控制、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4大类共20项指标进行考核并评分。6、如何防治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与废弃物(1)大气污染物的防治:①改善能源结构、采用集中供热、发展无污染或少污染的新能源;②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燃烧设备,努力提高烟气净化效率;③注意改革工艺和革新原料和产品,发展脱硫、脱氮等气体污染物治理技术。(2)污水、废水的防治:①物理法:主要是利用物理作用分离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质,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如沉淀、浮选、过滤。②化学法:利用化学反应,去除污染物质或改变污染物质的性质,主要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等方法。③物理化学法④生物化学法(3)固体废物的利用和处理:综合利用、化害为利是固体废物处理的首选考虑,但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也并非所有的固体废物都可被综合利用或资源化。因此在固体废物防治亡,要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结合起来。4(4)噪声污染控制控制声源有两种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以降低声源的叹声发射功率;二是利用声的吸收、反射、干涉等待征,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以控制噪声的传播和辐射。7、日本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1)具有较完备的环境管理机构.2)适时修改法律,以适应环境管理的需要.3)以环境标准作为政策的目标和手段.4)地方政府的行为超前于中央政府.5)企业环境管理重在“防”8、环境监测对环境管理的作用:(1)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技术手段测定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以把握环境质量的状况。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监测数据,判断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预测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找出该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主要原因;(2)提出相应的治理案、控制方案、预防方案以及法规和标准等一整套的环境管理办法,做出正确的环境决策;(3)发现新的和潜在的环境问题,掌握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和可靠的数据。9、环境审计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对环境管理的某些方面进行功能检查、检验和核实,它是一种管理工具,它用于对环境组织、环境管理和仪器设备是否发挥作用进行系统的、文化的、定期的和客观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简化环境活动的管理和评定公司政策与环境的一致性来保护环境。10、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原则;(2)协调各部门、单位需求,合理安排开发活动的原则;(3)海上、陆上开发活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5(4)综合开发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原则。方法:(1)加强对海洋资源储量、功能的调查,建立海洋资源环境管理信息系统;(2)合理利用和精心保护近海海洋生物资源,逐步发展外海远洋渔业;(3)大力发展海洋科技,积极开发利用海洋资源;(4)建立海洋污染监控网络,加强海洋环境保护,防止海洋污染;(5)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6)控制陆地开发行为对海洋环境的破坏。13、简述中国环境管理的发展历程(1)时间上:四个阶段(1-1)摸索阶段(1949-1973)(1-2)探索阶段(1973-1983)(1-3)开拓阶段(1983-1989)(1-4)发展阶段(1989-至今)(2)内容上:五个方面(2-1)环境管理思想的转变和飞跃;(2-2)环境管理机构的形成与发展;(2-3)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逐步加强: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能:规划、协调、监督指导;(2-4)环境法体制建设进展显著(1)环境法规体系建设;(2)环境标准体系建设;(2-5)环境管理手段进一步强化:八大环境管理制度14、可持续发展与环境管理的关系(1)环境管理学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2)环境管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3)环境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6(4)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依靠环境管理。15、环境标志的概念是什么?目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是什么?环境标志亦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指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向有关厂家颁布证书,证明其产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过程全都符合环保要求,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同时有利于资源的再生和回收利用。包括I型认证、II型认证和III型认证,采用认证、验证、检测三种不同级别的形式,是其发展的趋势。16、土地资源的环境影响,以及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其表现是土地资源的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这类问题也称作土地资源的退化,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污染、城乡建设用地逐年扩大,耕地面积急剧减少等。(2)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原则;①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全面规划,合理安排,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规模;②以提高土地资源的质量为目标,合理调配土地利用的方向、内容和形式;③以防治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破坏为目标,综合运用政策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手段严格控制各种形态污染物向地下转移。2)土地资源环境管理的方法:①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现状开展调查和评价;②制定各个层次的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③制定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和管理保护的政治体系、运行机制和相应的制度体系;④制定并推行完善有效的保障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18、美国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1)通过改革行政决策的方法和程序来实现国家环境保护目标.2)将法律与技术相结合来控制污染.3)将行政管理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以提高管理效率7欧盟环境管理的主要特点:1)通过制定共同的环境保护政策来解决环境问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