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总部综合考试题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总部综合考试题目在充分派生和不考虑现金漏出的情况下,问:(1)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最大数额?(2)给出整个银行体系在创造派生存款前(即刚接受现金存款时)和创造出最大额派生存款后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3、试述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迅速增长的条件5、现阶段缩小我国东西部收分配差距的主要途径。招商银行非典的时候用学校发的剩余的“龙安84消毒液”把寝室发黄的窗帘漂洗的相当白。4.你认为那些因素会阻碍你成功?为什么?你能为招商银行带来什么?(220字以内)我觉得没有实践经验是最大的阻碍。我的经历几乎是毕业了再入学学习,虽然有少量的社会实践,但是书本上的理论和这些少量的实践经验对以后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我希望能和贵行工作人员一起,为贵行更加辉煌努力。11、货币政策是如何通过信贷传导发挥作用的?12、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13、试述布林顿森林体系与金本位体制下两种固定汇率制的异同。14、简述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主要思想。15、试述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基本特征货币银行学论述题试题集附参考答案1.试分析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有哪些?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分析:股票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能够上市流通的股票占比较小,上币股票的行业结构相对集中于传统产业,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本占总股本的比重过低;债券结构不合理,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占比过高。最后,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货币市场参与者存在着数量少,覆盖面狭窄,参与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服务于货币市场,并对货币市场的资金、信息流动有着重要意义的各种中介机构短缺。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的参与者结构不合理,存在一个数量十分庞大的个人投资群体,而稳定性好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太低。第二,发展策略:针对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发展金融市场的着力点在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调整金融市场结构。金融市场结构的调整依赖于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和完善。当前,特别需要大力发展银行信用以外的多种信用形式,尤其是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通过重建社会信用基础,活跃信用活动改善金融市场的结构。同时加快货币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改善现有金融工具的结构,增加商业票据、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性金融债券等投机性较小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为迎接金融市场的开放做好准备。3.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化和金融化问题?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经济货币化反映的是经济和金融发展的程度,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比如是否还停留在物物交换的初始经济;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一般来说,货币化程度高的经济体中,货币的作用范围扩大,货币功能得到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或宏观调节。当然,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和金融的作用程度。而金融的作用程度又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二是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因此,各个国家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有一个货币化程度逐渐提高的过程,我们前面讨论的货币作用、货币需求等问题时,都隐含了要随货币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货币化进程的特点有:(1)经济货币化进程不是匀速的,有一个从慢到快又到慢的轨迹。(2)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不是无限度的,当货币化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便会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3)经济金融化是货币化发展的趋势。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金融化程度越高,表明金融在经济中的地位越重要,作用力越大,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的融合程度越高。因此,金融化程度的提高,有利于金融在经济中充分发挥其先导和推动作用,扩大金融的影响面和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也将加大金融在经济发展中出现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的可能性,并且使这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的破坏力随之增加。所以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我国的货币化问题有特殊的情况。我国有漫长的自然经济历史,自给自足的小生产方式占主导,商品经济不发达,金融的作用很小,货币化程度低下,这是历史的原因。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货币化程度仍然长期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很复杂,既有政策原因使我国农村和数亿农业人口仍停留在以自给式为主的半自然经济状态,商品产出率和消费率都很低,这是我国货币化程度低下的一个基本原因,更主要还是由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产品统购包销,资金统收统支,货币只是一种简单的计价工具;商品流通以计划调拨为主,消费以平均配给为主,职工收入分配以实物分发和泛福利制度(即由政府或企业包揽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退休乃至生活服务、精神文化消费等)为主、货币工资为辅,忽视价值规律,否定市场机制作用,在生产力发展的低水平上试图取消商品货币关系,这是造成我国货币化程度一直比较低的体制性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大幅度提高,M:占GDP的比重1995年以后已经超过100%,2004年底M2为253208亿元,占GDP的比重已经大于200%了,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中。金融的作用越来越大。4.如何理解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对金融起决定作用,金融则居从属地位,不能凌驾于经济发展之上;金融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影响和副作用。(2)经济发展对金融的决定性作用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金融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二是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阶段和层次。(3)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通过金融运作的特点、金融的基本功能、金融机构的运作以及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这四条途径来实现的:①通过金融运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便利条件;②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③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来提高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的效率;④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做贡献。(4)在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因金融运作不善使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将导致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因信用过度膨胀而产牛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破坏经济发展三个方面上。(5)正确认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重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积极防范金融对经济的不良影响。摆正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位置,使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获得自身的健康成长,从而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发展服务。5.如何认识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及经济发展的影响?(1)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来实现的:①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首先,金融创新通过大量提供具有特定的内涵与特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交易方式或融资技术等成果,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同时提高需求者的满足程度,增加了金融商品和服务的效用,从而增强了金融机构的基本功能,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运作效率;其次,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第三,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②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首先,提高了市场价格对信息反应的灵敏度;其次,增加了可供选择的金融商品种类;第三,增强了剔除个别风险的能力;第四,降低了交易成本与平均成本,使投资收益相对上升,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和筹资者进入市场,提高了交易的活跃程度。③增强了金融产业发展能力。④金融作用力大为增强。金融作用力主要是指金融对整体经济运作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能力,一般通过对总体经济活动和经济总量的影响及其作用程度体现出来。(2)产生的新矛盾和挑战。金融创新在繁荣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对金融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首先,金融创新使货币供求机制、总量和结构乃至特征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金融运作和宏观调控影响重大。其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货币政策的决策、操作、传导及其效果,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三,金融风险有增无减,金融业的稳定性下降。第四,金融市场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膨胀的不良倾向。综上所述,当代金融创新虽然利弊作用皆存,利弊作用力都放大了,但从总体上看,金融创新的利远远大于弊,并且其利始终是主要和主流性的。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金融创新对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是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其动力作用,主动驾驭并把握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最大限度地推动金融、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前提。当然,当代金融创新的副作用亦不能忽视,必须加以有效的引导和监管,进行防范和控制。对创新在不同方面存在的弊病可以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予以克服或减轻。总之,只要改善宏观调控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当代金融创新中的副作用应该可以减轻到最低限度,安全与效率并非不可兼得。6.从存款货币银行特征角度,说明对其应实施监管的必要性。①存款者一般难以判断银行真实经营情况,往往是银行倒闭了存款者才醒悟他们存款选择不当。但评价银行的可靠性决不是单个存款者力所能及的。为了维护存款者利益和金融业的稳健经营与安全,设立负责存款保险的机构,加强监管是必要的。②流通中货币量的主要部分是由商业银行创造并提供的,一旦发生银行倒闭风潮,通过派生存款倍数缩减机制,相当部分的货币供给就会突然消失,由此将造成严重的经济震荡甚至萧条。③整个社会转账支付系统是以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为依据的,庞大的支付系统中哪怕只出现一个短暂的故障,也会引起支付链条的中断并造成极大的混乱和损害,因此必须力求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及资本充足性给予足够重视。④防止由于挤兑引起银行连锁倒闭。当公众看到某些银行倒闭时,他们也可能向其他银行提取存款,造成挤兑风潮。如无监督管理,这种挤兑也会导致那些经营良好和安全的银行随之倒闭。此外,为了限制大银行不合理的扩张,为了保护银行顾客不受歧视等要求,在某些国家也都成为必须对商业银行进行严格监管的理由。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保证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能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在相互尊重对方利益的基础上进行投融资活动,是金融监管规范化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保障投资者合法利益的前提和基础。7.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异同?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如何协调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是国家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但它们的调节领域、调节对象、调节目标、调节过程均有所不同。从调节领域看,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调节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而财政政策的调节重点在分配领域;从调节对象制来看,货币政策的调节对象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各类金融机构,调节的目标主要是货币供应量的信用总量;而财政政策调节的对象主要是纳税人和财政支出的对象,调节的目标是财政收支的总量与结构。从调节过程看,货币政策由于要经过国有商业银行或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才能影响到市场和经济单位的行为·因此从政策实施到效果显现有一个较长的调节过程;而财政政策无论是征税还是拨款,都直接影响经济单位的购买力,直接影响其投资或消费行为,故调节过程较短。这些差异的存在。说明两大政策不能简单地互相等同或相互取代,而应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在调节的领域、对象、目标、过程方面有所差别,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关联,存在着广泛的密切联系,一个政策的调节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对另一个政策的调节效果发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同方向的,即一种政策的调节有助于另一种政策的调节,二者在效果上是相互加强的。但也可能是不同方向的,即一种政策的调节抵消或削弱了另一种政策的调节效果。因此,在运用两大政策时要注意到相互间的影响,加强彼此间的支持和配合。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中,由于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同一的总体经济目标,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