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联系群众的基本内涵大纲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1.群众观的发展演变2.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观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1.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的基本思想2.列宁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和实践3.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党群关系理论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群众路线在密切党群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知识点汇总概念:C01: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众”的概念C0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原理和观点:K0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中“民”的地位K02:中世纪的欧洲的群众观K03:马克思和恩格斯最初的群众观K04: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K05: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的基本思想K06:列宁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和实践K07: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党群关系理论K08:如何做到一切为了群众K09:如何做到一切依靠群众K10:如何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K11:群众路线在密切党群关系中的重要作用重要信息:I01: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具有丰厚的基础正文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密切联系群众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根本体现。什么是“群众”?这一看似简单的概念背后,深藏着不同群体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群众的不同理念和态度。1.群众观的发展演变在中国古代,“群众”指许多人的聚合体,并不具有政治内涵。即使在中国近代社会,也极少见到关于“群众”或“人民群众”的用语。可以断言在中国传统社会,“群众”一词不是一个政治概念。实际上在中国传统社会,同我们今天的“群众”概念相对应的是“民”和“臣民”的概念。在当时的政治框架内它是指社会的底层,统治者统治的对象。尽管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具有丰厚的基础,受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影响颇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认为“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社稷虽重于君而轻于民也。”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结构已经为“民”确定了不可改变的地位,即“君在上,民在下”,“民”必须臣服于君。以上这种定位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是通行的,随着西方社会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对中世纪的专制集权进行了批判,在他们那里“群众”的概念偶有使用。总体上看使用更多的是“民众”或“公民”的概念,其指向主要是作为具体个人的“公民”。从他们的基本观点看,除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等极少数学者赋予“人民”主权者的地位,大多数的资产阶级思想家都是主张“人民”或“群众”要通过契约把权力让渡给社会的精英阶层,由他们行使统治权,人民只能服从而不能反对他们的统治。2.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观最早对西方主流社会关于群众的理论给予根本性颠覆和革命性改造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向人们揭示了社会发展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历史上“人民群众”观念的革命性颠覆和改造,在列宁创立和领导的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和古巴共产党等马克思主义政党那里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对于人民群众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他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更是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上帝”,指出“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不断地工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当然,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群众观点作了进一步的发展:淡化了工人阶级与其他群众的区别;群众的主体凸显了下层农民;对群众运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历史唯物主义的这种基本理论为马克思主义者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及其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了基本前提和基本立场,所以他们得出了与西方群众理论家截然对立的观点和结论。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的行为也需要客观、历史的评价,但是无论如何,它都是客观的,与历史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体现和实现。在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来观察和对待人民群众,才能够产生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二、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密切联系群众,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对于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并长期执政,具有决定意义。1.马克思恩格斯党群关系的基本思想(1)阐明了党与工人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时候,就指明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基本关系,即党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推动力量和领导者;与此同时,也阐述了党必须以工人群众为依托——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功能的阶级基础。一方面,这个“基本关系论”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决定了它是工人群众的当然领导者。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关系论”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它必须依托无产阶级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作用。(2)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在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前面提到的那样一种基本关系的原因在于,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根本利益是吻合的、一致的。共产党之所以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就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党的领导地位取决于工人乃至人民群众的认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不是被动地接受党对阶级利益的代表,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主要在于工人乃至人民群众的认可。如果党的措施不能代表工人群众的利益,就不能获得无产阶级的支持,党的领导地位也就没有了实现的可能。2.列宁关于党群关系的理论和实践(1)人民群众具有人数上的优势,是无产阶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原因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在社会上争取尽可能多的群众支持,这是政党取得政权、巩固政权的基本条件,也是列宁党群关系理论中强调的多数原则。列宁强调,党执政的起点在多数群众之中,工作在于紧紧抓住民意。(2)密切联系群众关系到党的生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无论是执政前,还是执政后,党的存亡都取决于群众。如果党不能依靠本阶级,那么,党不仅不能实现自己的领导地位,更重要的是,党在非法状态下的安全将受到威胁;而当党的生存面临危险的时候,政党也就根本无法实现夺取政权的目的。3.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的党群关系理论(1)正确把握党与群众的地位关系共产党是先锋队,是群众的代表,应该成为群众的楷模,而决不能凌驾于群众之上,这是共产党有别于过去其他政治力量的根本所在。(2)正确处理党与群众的利益关系从根本上说,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的利益与群众的利益具有一致性;但在具体工作中的某些时候、某些方面二者也存在矛盾,如何使这一矛盾得到合理解决则是关系到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的重要问题。毛泽东认为应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党的性质的根本要求,是“为人民服务”的要求。(3)处理好依靠群众与教育群众的关系共产党人只有依靠群众才具有改天换地的伟力,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但作为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人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要成为群众的先锋与楷模,要教育与引导群众。党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就是要给人民群众指明正确的方向,提高他们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力,提高群众革命与建设的主动性。(4)高度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坚决反对官僚主义毛泽东同志强调:共产党员要善于同人民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他提醒全党同志不要因为胜利而滋生骄傲情绪,警惕由于骄傲而脱离群众的危险,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在执政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全党一再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为重要内容的整党整风运动,颁布和发出了大量的指示和号召,对全党进行党的宗旨教育,坚决遏制官僚主义,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和永不脱离的决心。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是通过群众路线这条纽带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群众路线不仅科学地解决了党与群众的关系这一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而且成为了我们党根本的路线和政治优势所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一切为了群众”讲的是目的,而“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手段的问题。第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第二,一切为了群众,就必须对人民负责,善于为人民服务。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第三,一切依靠群众,首先要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要尊重和支持人民群众的革命首创精神;一切依靠群众,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第四,一切依靠群众,就应该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应该善于从群众的议论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针和政策;第五,一切依靠群众,必须在一切工作中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要在新形势下努力创造发动与组织群众的新方式、新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个过程,从认识论上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这就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同群众路线的工作路线有机统一起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做调查工作。做到从群众中来,只是完成了领导工作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领导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同时,毛泽东同志还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2.群众路线在密切党群关系中的重要作用(1)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具体政治路线,尽管内容不尽相同,但都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根本基础之上的。党的一切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组织路线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组织路线,都是建立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根本基础之上的。党的一切纲领和政策的实现,都要依靠和决定于人民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党在人民群众的事业中,应该是也只能是人民群众的引导者。(3)群众路线是党领导群众的根本方法党在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即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并在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这种领导方法,是作为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根本组织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在实际工作中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最有效、最正确的途径和手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认识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就是党的干部必须先深入到人民群众中间,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要求,然后将人民群众所反映的意见和要求集中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研究,得出符合群众要求实际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措施。到群众中去,主要是指将制定出来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贯彻到群众中去,使其在广大人民群众实践中接受考验,以检验其正确与否。正确的就继续贯彻执行下去,推而广之成为人民群众的具体行动。失误了或不完善的就停止贯彻执行,将其收回重新制定或补充修改。坚持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必须首先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做人民群众的知心朋友,虚心向他们学习。任何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作风,不仅会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将得不到真实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就会不切合实际,达不到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