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播期对洛旱7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张学品1马义勇2孙灵姣2吴少辉1冯伟森1张园1杨洪强1田文仲1(1.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洛阳471022;2.嵩县农科所,河南嵩县,471411)摘要:本文研究了播期对洛旱7号分蘖成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的洛旱7号主要靠主茎、第一、二、三个一级分蘖成穗,在10月15日播种的产量和有效穗较高。生产上洛旱7号应该依靠主茎成穗或主茎和低位蘖并重来实现高产,其适宜播种期为10月5日至15日。关键词:洛旱7号分蘖成穗播期产量EffectofdifferentsowingdatesontillersandyieldofLuohan7Zhangxue-pin1,MaYi-yong2,SunLing-jiao2,Wushao-hui1,Fengwei-sen1,Zhangyuan1,Yanghong-qiang1,Tianwen-zhong1(1.LuoyangAgricultureSciencesAcademy,Luoyang,Henan471022,China;2.InstituteofAgriculturalScienceSongxian,Songxian,Henan471411,China)Abstract:ThispaperstudiesheeffectofdifferentsowingdatesonLuohan7tillersofLawandyield.Theresultsshowedthat:differentsowingdates,thetillersdependmainlyonthemainstem,first,secondandthirdlevel;inthe15Octoberofthesowingdate,theyieldandpaniclearethemosthighly.Inproduction,theyieldofLuohan7shouldrelyonthemainstemspike,andbothmainstemandtillertoachievehighyield,andtheoptimumsowingdateismid-October.Keywords:Luohan7,tillers,sowing-date,yield洛旱7号是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最新选育成功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同时通过国家和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洛旱7号为半冬性大穗型中熟旱地小麦新品种,旱作条件下可达7500kg/hm2的产量水平。为了进一步开发其高产潜力并对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加快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步伐,2009年度对其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1材料与方法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干旱棚外旱池进行。供试品种为洛旱7号。旱作条件下进行,全生育期不浇水。试验设置4个播种期,第一期为9月25日,第二期为10月5日,第三期10月15日,第四期为10月25日。4次重复,其中第一重复为取样区。每小区4行,小区长2m,行距0.23m,基本苗为210万/hm2。人工开沟摆播。三叶期固定样段调查群体变化,同时不同播期固定10株进行定株定期观察。定株观察每一株的叶片及分蘖的发生、消亡时期,越冬前(12月20日)每3天观察一次,越冬期每7天观察一次,返青(2月10日)后每3天观察一次,本研究调查至拔节期止,成熟后室内考种。2结果与分析12.1不同播期洛旱7号的成穗特点分析定株观察10株的成穗数特点(见表1):9/25播种的洛旱7号总分蘖138个,成穗数36,单株平均成穗3.6个,成穗率26.09%。10/5播种的洛旱7号总分蘖183个,成穗数49,单株平均成穗4.9个,成穗率26.78%。10/15播种的洛旱7号总分蘖205个,成穗数61,单株平均成穗6.1个,成穗率29.76%。10/25播种的洛旱7号总分蘖152个,成穗数47,单株平均成穗4.7个,成穗率30.92%。基金项目:国家成果转化项目(2008GB2D000188)。作者简介:张学品(1976),女,河南洛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旱地小麦遗传育种工作。E-mail:lynkyzxp@126.com.2随播期的推迟,总分蘖数先增加后下降,以10/15播种最高。成穗率则随着播期的推迟不断增加。单株成穗数以10/15播种最高。表1不同播期洛旱7号的成穗特点品种播期(月/日)成穗数(个)总分蘖数(个)无效分蘖数(个)成穗率(%)洛旱7号9/253613810226.0910/54918313426.7810/156120514429.7610/254715210530.922.2不同播期洛旱7号的各级分蘖成穗特点分析从各级分蘖成穗分布情况看:9/25播种洛旱7号的第二个一级分蘖(Ⅱ、出现10个)的成穗率最高,达90%,占总成穗数的17.0%。主茎因冻害达3级,成穗率为70%,占总成穗数的14.9%。第一个一级分蘖(Ⅰ)出现10个,成穗7个,成穗率70%,占总成穗数的14.9%。第三个一级分蘖(Ⅲ)出现10个,成穗9个,成穗率90%。主茎、C、Ⅰ、Ⅱ和Ⅲ共成穗33个,占总成穗数的91.6%。由此说明,此期播种的洛旱7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二、三个一级分蘖成穗。表2不同播期洛旱7号的成穗数及各级分蘖的成穗率(定株观察10株)播期(月/日)成穗数(个)总分蘖数(个)成穗率主茎ⅠⅡⅢⅣCIP其他9/2536138707090904033.3203.510/54918370908010070100372.810/15612059010080905083.323010/254715290809050040180注:Ⅰ、Ⅱ、Ⅲ、Ⅳ分别为第1、2、3、4个一级分蘖,C为胚芽鞘蘖,IP为Ⅰ的第1个二级分蘖。10/5播种的洛旱7号主茎成穗7个,成穗率70%;Ⅰ出现10个,成穗9个,成穗率90%;Ⅱ出现10个,成穗8个,成穗率80%;C出现1个,成穗1个,成穗率100%。主茎、C、Ⅰ、Ⅱ、Ⅲ和Ⅳ共成穗42个,占总成穗数的85.7%。此期播种的洛旱7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二、三、四个一级分蘖成穗。10/15播种的洛旱7号主茎成穗9个,成穗率90%;Ⅰ出现10个,成穗10个,成穗率100%;Ⅱ出现10个,成穗8个,成穗率80%;Ⅲ出现10个,成穗9个,成穗率90%;C出现6个,成穗5个,成穗率83.3%。主茎、C、Ⅰ、Ⅱ和Ⅲ共成穗41个,占总成穗数的67.2%。此期播种的洛旱7号同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二、三个一级分蘖成穗。10/25播种的洛旱7号主茎成穗9个,成穗率90%;Ⅰ出现10个,成穗8个,成穗率80%;Ⅱ出现10个,成穗9个,成穗率90%;Ⅲ出现10个,成穗5个,成穗率50%;C出现5个,成穗2个,成穗率40%。主茎、C、Ⅰ和Ⅱ共成穗33个,占总成穗数的70.2%。此期播种的洛旱7号同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二个一级分蘖成穗。由上分析可知,不同播期的洛旱7号主要依靠主茎、第一、二、三个一级分蘖成穗。播期越早,冻害越重。主茎和第一个一级分蘖成穗率相对较低[1-2]。随着播期的推迟,主茎和Ⅰ的成穗率有所提高,Ⅲ、Ⅳ的成穗率有所降低。生产上应该依靠主茎成穗或主茎和低位蘖并重来实现高产,同时冬前加强管理促根增蘖是保证足够穗数的关键,对于越冬、返青后的无效分蘖须采取深中耕等措施减少其分蘖,避免无端消耗养分[3-5]。2.3播期对洛旱7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从表3中可以看出,随着播期的推迟,洛旱7号的产量先增加后减少,以10/15日播种产量最高,10/5日播种次之。洛旱7号的千粒重受播期的影响不大,均在39-41g之间。10月5日播种的3有效穗最少,产量水平偏低主要因为此期的冻害达3-4级,导致成穗数较少造成的。10/15日播种,成穗数较多,千粒重并不低,产量三因素较协调,产量最高。由此可见,洛旱7号在10月5日至10月15日播种有利于获得较高的产量。表3不同播期下洛旱7号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变化播期(月/日)有效穗(万/hm2)穗粒数(个)千粒重(g)产量(kg/hm2)9月25日548.5532.7340.726353.710月5日608.5532.2739.527126.810月15日651.4531.8039.107235.410月25日596.4034.8041.036534.23结论与讨论1)洛旱7号单从分蘖成穗保证足够群体上看,适播期较长;从产量水平上看,其适播期为10月5日至10月15日。从各级分蘖成穗上看,洛旱7号的大分蘖(主茎、第1、2、3个一级分蘖)成穗比例较高,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因此,洛旱7号应适当早播,播种前施足底肥,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促进生根分蘖,构建高质量群体起点,力争使更多的大分蘖成穗。两极分化期合理促控减少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2)洛旱7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一、二、三个一级分蘖成穗,对于后期的无效分蘖须采取深中耕等措施来减少养分的消耗,并且采取的措施要早。3)小麦的分蘖不仅与品种特性有关,还与播期早晚、播量大小、施肥多少、光照、温度、土壤状况等密切相关。定株观察时人为选择壮苗、稀苗,均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本试验是一年试验的结果,下一年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参考文献:[1]胡廷积等.小麦生态与生产技术[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115-128.[2]梁金城,高尔明.栽培与耕作(上)[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3.51-56.[3]彭永欣,郭文善等.小麦栽培与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205-210.[4]杨小丽,崔守亮,左灵芝.小麦冻害调查及其防御和补救措施[J].河南农业科学,2006(10):43-44.[5]赵广才,田奇卓,许轲等.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J].作物杂志,200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