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内容:①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做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②权力:设置官员(行政)建立武装(军事)征派赋役(经济)目的:加强统治,巩固王权破坏:西周后期分封制的影响:①积极: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疆,扩大了统治区域构织了全国的交通网②消极:受分诸侯有极大的独立性、诸侯实力壮大时,威胁中央,反而破坏了分封制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含义: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和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政治制度影响: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一、夏商的政治制度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内容: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创立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的设立影响:直接影响到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推广时间:周武王时期西周的宗法制2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1,皇帝制度的建立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2,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公九卿制宗法制表面上看来是周王的“家事”,但是由于西周世袭制,家事也就有了政治色彩,家事即国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国古代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②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③形成完备的分封制与宗法制④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最高统治者尚未掌握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3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至旁落。(分工明确、牵制配合、权力集中)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确保地主阶级的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制确立)3.地方建立:郡县制郡: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皇皇帝帝九九卿卿左左、、右右丞丞相相““百百官官之之首首””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御御史史大大夫夫((副副丞丞相相))律令图籍监察百官(位低权重)太太尉尉军务(虚有其位)三权分立位高权重内外兼管不得世袭军权皇控奉奉常常郎郎中中令令卫卫尉尉廷廷尉尉典典客客宗宗正正治治粟粟内内史史少少府府太太仆仆4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1、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2、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不世袭,官员只有俸禄没有封地。3、诸侯国的独立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2)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3)中央集权制下,皇帝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也因此而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郡县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嫡长子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开创于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中央集权制的影响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就是权力集中。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在矛盾主要是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之争。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主要围绕解决这些矛盾而展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皇帝削相权与将权,强化君权)秦汉魏晋南北朝(三公九卿)(中、外朝制)(三省体制)隋唐北宋元(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一省二院)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秦汉初汉中后期隋(郡县)(郡、国)(州郡县)(州县)唐北宋元(道·州县)(路·州县)(省、路、府、州、县)(藩镇)两汉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的中、外朝制度;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6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北宋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行政:中书门下——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军政: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增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削弱相权,皇帝总揽大权设三司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中央“二府”7元朝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省二院)(综合汉蒙政治制度)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领六部(宰相的一次逆袭)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和管辖西藏分割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朝代地方行政机构监察区两汉时期西汉郡国并行制.后王国势力渐弱州(后成为行政区)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长官为刺史)隋唐时期隋州县两级制(同汉朝)唐州县两级制.后增设藩镇道(后成为行政区)中中书书门门下下枢枢密密院院皇皇帝帝财财政政行行政政军军事事((三三司司))度度支支盐盐铁铁户户部部参参政政知知事事((二二府府))8宋削弱地方节度使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路州县三级制.改“道”为“路”元行省制度如何评价,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许有独立行政体系。(2)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皇帝(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在分权基础上,控制地方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2、这种高度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3、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强化地方: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八股取士·设厂卫特务机构·创立内阁创立内阁的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内阁的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皇皇帝帝吏吏户户礼礼兵兵刑刑工工锦锦衣衣卫卫东东厂厂西西内内阁阁9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清朝政治体制的变革——君主专制顶峰康熙——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南书房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最终加强了皇权。雍正——设军机处——皇帝可以直接指挥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君主专制的不利影响1、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2、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3、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有利的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布布政政司司按按察察司司都都指指挥挥司司三三司司10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科举制度:世官制:奴隶社会时期(血缘)察举制度:汉(孝,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门第)科举制度:隋唐(才能)评价:改善用人制度,以才取仕;用人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教育事业发展,读书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唐诗繁荣)。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促进社会流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局限,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创造力的发挥,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②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中央制度演变特点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地方制度演变特点①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11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认识•产生原因:•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政治基础:地主阶级以强权维护自身的利益;•理论基础:法家、儒家思想的发展适应了中央集权的需要;•社会基础:历史发展的统一趋势。•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君位世袭、独断随意、借助神权•基本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发展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对官员和人民的监督、控制不断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日益加强。•积极影响:•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能有效的组织社会资源进行大规模生产活动;•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消极影响:•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腐败现象;•思想上的统一束缚人们的思想;•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使中国以落后的面貌步入近代社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