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中考历史科专题复习之二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梳理一、农业问题1.历代中央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2)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帛多者,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3)西汉:汉高祖、文帝、景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戒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4)三国:曹魏,重视兴修水利;魏建国后,统治者继续重视农业和兴修水利。(5)唐朝: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史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统治前期,重视农业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6)北宋: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广。(7)元朝: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8)明朝:明太祖采取鼓励垦荒,减免赋役;实行屯田,推广植棉等措施;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推广种植。(9)清朝:从康熙统治中期起,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起来。2.历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发展(1)春秋: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开始出现铁农具。(2)战国:在春秋开始使用铁器的基础上,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牛耕得到推广;各国兴修水利,最著名的是秦国的都江堰。(3)秦朝:中原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珠江流域(今广东、广西),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4)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发明和使用了播种工具——耧车;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族得到了铁器,还学会内地铸造铁器的技术;西汉西域传人的作物品种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5)三国:大批北方农民为避战乱迁居江南,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6)南北朝:贾思勰总结北方人民长期生产经验,写出《齐民要术》这部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农书。(7)隋唐:为加强南北经济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创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车。(8)北宋: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9)南宋:棉花种植从广东、福建向北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10)元朝:棉花种植区域进一步推广到全国。(11)明朝: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人民的主要衣料;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3.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影响因素:①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②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工具。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2)过程: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开发,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②隋唐时期:唐朝中后期,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地区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③南宋时:南移完成。标志:“苏湖熟,天下足”,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4.古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如汉唐时期都曾出现一些太平盛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些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如汉初高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汉初经济发展起来,出现文景之治。▲重视水利的兴修,改革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如西汉武帝时调集几万民工治理黄河;汉唐两朝都十分重视生产工具的改革,汉朝发明了耧车,唐代制成曲辕犁、筒车等。▲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如三国两晋南北朝和辽宋夏金元时期,江南经济之所以能得到发展主要是由于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工具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结果。▲新制度的确立。如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民族融合加强推动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经济发展。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元朝的统一等。▲对外交往的加强。如宋朝引进推广占城稻、明朝引进大量农作物,有利于经济发展。上述因素中,对某一朝代来讲,可能有两种或更多种起着作用,要根据实际而定。二、商业和城市(1)隋唐: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也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2)宋元: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都城东京、南宋都城临安是闻名世界的大城市;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泉州、广州、明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元朝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商业都市。(3)明清: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专题练习:1.从下面的几幅图片中,我们能得出的关于原始人类结论是()半坡房屋复原图鱼纹彩陶盆稻谷遗存骨耜A.原始人类已经定居生活B.原始人类的陶器上面绘有一些图案C.原始人类以农业为主要生产部门D.原始人类的商业很发达2.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标志是()A.牛耕的推广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C.农作物的品种增多D.水利工程的兴修3.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统治而采取的下列措施中,属于经济领域的是()①修筑长城②统一度量衡③郡县制④统一货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C.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D.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5.下列史实中,直接促进了古代经济发展的是()①商鞅变法②孔子创立“仁”的学说③贞观之治④江南开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下列历史人物中,为促进古代农业发展作出贡献的是()A.蔡伦B.张衡C.贾思勰D.宋应星7.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货币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1.秦半两2.开元通宝3.乾隆通宝4.交子A.①②④③B.②①④③C.②③④①D.④③①②8.下列农作物中,在中国最早出现和最晚出现的是()A.水稻、玉米B.棉花、粟C.占城稻、玉米D.粟、占城稻9.以下是不同历史时期出土的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哪件工具()A.打制石器B.磨制石斧C.骨耜D.铁犁铧10.“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中,不包括()A.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B.江南地区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C.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D.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11.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A.经济繁荣B.政治清明C.对外开放D.文化昌盛12.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南宋江南某户人家作客,不可能遇到()A.主人盛上占城稻米饭B.主人家桌子上摆着瓷器茶水壶C.主人告诉你有些商人用纸币做买卖D.主人的儿子们正在谈论郑成功收复台湾13.下列关于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表现,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的海外贸易发达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C、“苏湖熟,天下足”D、景德镇的纺织品精美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