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试题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个性化一对一名师培优精讲一、选择题1、家谱记录了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所谓“谱乃一家之史”。下列制度中,与家谱的出现关系最密切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主体意识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3、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位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4、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土地兼并的出现C.井田制的崩溃D.均田制的实行5、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D.郡县制受到挑战6、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宗法制B.宗法制和郡县制C.分封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8、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9、《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0、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11、古代中国第一个王朝是A.秦朝B.西周C.商朝D.夏朝13、《诗经•大雅》上说:“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大国是屏障,大族是栋梁。为政有德国安宁,宗子是城墙。)这段诗歌主要说明了A.分封的依据B.分封对象的主体C.分封的目的D.国家管理的主要形式14、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是有着严格等级规定的。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D﹒秦国率先消除分封制走向集权统治1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B.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D.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17、“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3000年间被尊为正统的定制的主要原因是A.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B.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团结与秩序C.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拨优秀的统治者D.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18、《逸礼·王度记》日:“天予驾六马,诸侯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在河南洛阳发现了六马之驾,被考古学者称为“天予驾六”。这一重要考古发现帮助我们了解了东周王室的真实情况。“天予驾六”的史学价值在于A.体现了周天子的“神权”特征B.修正了《逸礼·王度记》中的错误之处D.有助于考证周朝实行的礼乐制度D.证明周天子与贵族在权力上的矛盾尖锐19、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中国古代的“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朝代。其中“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和宗法制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D.三省六部制20、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和“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己领地上的收入,一个是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无权对诸侯领地直接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A.西周B.秦朝C.唐朝D.清朝、《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22、中国古代某朝代,皇帝和太子同时暴亡,如果你是当时的辅政大臣,你主张立谁为皇帝才会得到朝野普遍认同A.二皇子手握重兵,军功卓著B.三皇子才兼文武,朝野同钦C.四皇子温文尔雅,皇后宠爱D.皇太子遗下一子,年纪尚幼23、有人说,“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制24、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A.公元前三世纪前期B.公元前三世纪晚期C.公元前二世纪前期D.公元前二世纪晚期25、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彻底否定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6、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工作者曾在湖北省云梦县秦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这一发现可以证实下列哪一史料的正确性?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实行皇帝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实行郡县制D.厉行文化专制28、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一,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A.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C.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29、“秦皇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华帝国是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初C.公元前2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30、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A.都有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B.其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地方官员之间分权和制衡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31、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嬴政自称始皇帝D.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32、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33、《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3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成为董仲舒创立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更多地体现了法家的思想要求D.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全面发展了法家思想35、下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小农经济是分封制存在的经济基础36、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A.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的统一B.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37、“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代C.汉代D.唐宋时期38、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B.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二、综合题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请回答:(1)秦始皇是如何“设职授官”的?中止的“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什么政治制度?(4分)(2)请填写材料二中A、B、C的名称,该图表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与秦朝相比,唐朝相权有何特点?(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B3、C4、C5、C6、C7、A8、A9、A10、C11、D12、B13、D14、A15、D16、A17、B18、C19、B20、A21、B22、D23、B24、B25、B26、B27、A28、A29、D30、B31、B32、B33、B34、A35、D36、C.37、B38、B39、A二、综合题40、.(1)三公九卿: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地方实行郡县制。西周的分封制。(2)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相权减弱。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