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玖汉一I古代文学史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3、建安风骨:即建安文学(“三曹”、“七子”的诗歌创作)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格、气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4、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那时的文学领袖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多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代表作有曹操的《观沧海》《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王粲的《七哀诗》和蔡琰的《悲愤诗》等。5、《悲愤诗》:诗歌篇名。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其中五言体较可信。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6、《典论·文论》:是曹丕所著关于文学批评的著作,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篇专门的文论著述。该书论及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的地位和作用、文学批评应有的态度,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7、正始文学:魏曹芳正始年间的文学。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文学创作受到严重影响。正始时期,玄学兴起,思想界玄学成为主流,这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宣扬消极思想,只有阮籍、嵇康的作品还能以隐蔽的手法表现彷徨苦闷的心情,流露出不满现实的情绪,成就较大。该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竹林七贤”.8、竹林七贤: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魏晋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一进颇有名声。七贤的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也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故号“竹林七贤”。9、咏怀诗:为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诗多用象征、比兴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有崇高的地位。10、《与山巨源绝交书》:文章篇名,曹魏正始间嵇康写给山涛的一封信。这是一篇与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宣言书。文章申明自己不愿当官是为了远祸全身。提出做官“必有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提出“非汤武而薄周孔”。11、太康文学:“太康文学”,是指从“泰始”(晋武帝司马炎年号,公元264年)到“元康”(晋惠帝司马衷年号,公元299年)约30多年间的文学。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零玖汉一II的西晋诗风。其诗讲究雕章琢句,追求词藻,流于轻靡,诗风繁缛华丽,代表着当时诗坛的主流。12、三张二陆两潘一左:指主要活动于西晋太康、元康年间的八位诗人的并称。他们是:张载、张协、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及其侄潘尼,还有左思。13、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14、玄言诗:指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诗坛上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代表作家有东晋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诗味不浓,但其中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催化作用。15、游仙诗:两晋之际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郭璞的诗形象鲜明,比喻贴切,词采清新,气势挺拔,寄兴深远,较之当时盛行的“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要高出一筹。16、田园诗:指以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篇。陶渊明的田园诗,多方面描写田园景色和农村生活,表现了农村的恬美静穆和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情,也表现了诗人参与农村劳动的感受,以及与农民的愉快交往。本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异趣,但随着南朝齐谢脁山水诗注意表现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田园诗与山水诗的界限逐渐模糊。人们一般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可见其合流的趋势。17、南朝民歌: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反映男女之情的情歌特别发达,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吴歌主要反映城市中下层居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有较多的市井气息,而西曲则多写水边船上旅客商妇的离别之情,且能结合劳动来写,情调较吴歌开朗明快。18、元嘉体:南朝晋宋之际至宋后期大明泰始年间的一种诗风,因主要历史时期在宋文帝元嘉30年间,故称“元嘉体”。主要特点是山水诗进入诗歌成为审美对象,复归魏晋文学注重抒情,追求辞藻雕琢、描绘形似、语言对偶,多模拟之作。代表作家是“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19、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元嘉三大家是指以元嘉年间为中心的晋宋时期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20、山水诗:指真正以自然山水景物为独立的、客观的审美和描写对象的诗歌,谢灵运是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起了巨大贡献的诗人。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鲜丽,清新,自然,他的诗开启了南朝一代的新诗风,实现了诗歌艺术由魏晋的古朴向南朝追求声色的转变。21、七言乐府歌行体:指鲍照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收和熔铸创造,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言体为主的歌行体。鲍照七言乐府歌行情感激越奔流、注重气骨、哀伤愤切,影响后世七言古诗的发展。22、竟陵八友: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中心形成的一个文学群体,成员包括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防、陆倕,文学史上称“竟陵八友”。他们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澜,形成了永明体的文学新潮流。23、永明体:永明是齐武帝年号,这一时期的沈约、周颙、谢朓、王融等人提出四声八病之说,用以规范诗歌写作,形成了与古体诗相对的讲究声律对偶、句式规范、语言自然平易的新体诗,被称为永明体。又称新体诗。24、宫体诗:宫,即太子东宫,宫体诗是指梁萧纲入主东宫后,围绕他形成的文学集团所作零玖汉一III的诗歌,内容直接描写女性、闺情,歌咏女性服饰、容貌、用品,风格艳丽、直露;后风靡梁陈、波及初唐所创作的同类诗歌都被称为宫体诗。梁陈主要宫体诗作家:萧衍、萧纲、萧绎,徐庾体,陈后主等。25、《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伟的文学批评著作,它不仅把美作为文章的本质,而且就创作的若干具体问题对美的实现进行了讨论。著者为刘勰。所谓的“文”包括文学作品和非文学性的文章两类,提倡“风骨”与文采结合。26、《诗品》:作者钟嵘。该书是对自汉至梁的五言诗进行评论的专著。27、《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系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学总集。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诗、赋以下又各分若干小类,基本囊括了这一时期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28、《玉台新咏》:这是一部以妇女问题(包括男女爱情)为中心而选录的诗歌总集。收了许多关于女性爱情及其悲惨命运的诗,也有对女性勇敢、能力乃至爱美心理的赞扬。是研究我国女性文学——至少是女性思想——的一部很重要的书。对于其作者,有一说是徐陵奉萧纲之命而编,另一说为张丽华所编。29、《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30、《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现存最早的文史典籍中寺塔记的典范之作。记叙塔寺,笔端带有感情,有对古都伽蓝往昔的怀念,有对北魏皇族间的豪奢与贪欲的揭露。全书善于使用整齐的笔法,以四言为主,间有四六骈句,同时又发挥散句的长处,节奏感与自由韵律有机结合,形成了典丽而清拔的风格。31、志怪小说:志怪,即关于怪异事物的记载。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内容很庞杂,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32、《搜神记》:东晋干宝所作的记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该书所载故事内容甚广,多神灵怪异之事,作者意在阐明“神道之不诬”。但亦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及民间故事。其中一些作品揭露统治阶级之罪恶,表达人民之愿望,另有一些故事赞美了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还有一些爱情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的痛苦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对唐人的传奇和俗体文学有重大影响。33、志人小说:是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了后世小说之先河。34、《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梁刘孝标注的一部笔记体轶事小说名。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语言精炼,韵味隽永。对后代笔记文学颇有影响。35、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36、徐庾体:徐摛和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均以写艳体诗著称,文均绮艳,人们遂称这种形式讲究的艳体诗风为“徐瘦体”。二、大题与山水诗有关。以下是课堂上的相关笔记,具体的大家到时自己发挥一下。另一道大题大零玖汉一IV家看看课文,自己把握一下,有什么消息我会及时通知的。谢灵运山水诗特点1、在山水描绘中表达政治失意、生命哀叹2、景色描写富丽精工,雕琢刻镂,“模山范水”,追求形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3、成功的佳句则能流畅地融理于情,融情入景,往往有句无篇《过始宁墅》: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登江中孤屿》: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4、往往全文对仗,句式凝滞5、程式化的诗歌结构,先作出游,次写见闻,末尾谈玄说理,拖着的一个玄言的尾巴谢诗与陶诗的比较1、谢诗善于描绘画境,在移步换景中领略山水之美,把叙事与写景结合起来。而陶诗写田园山水,往往是静观;静观须心境纯净,方能物我亲切交流。2、谢诗中也有哲理,但主要在于化其心中郁结,且哲理往往游离于诗外,形成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往往在诗的最后拖上一个玄言的尾巴,这说明他的诗脱胎于玄言诗但仍留着玄言诗的尾巴。而陶诗的哲理则融于体物之中,故能达到超然物外、遇景成趣的境地。3、语言上,谢诗精工绮丽,刻意追求,多用深奥的书面语和典故,深涩难懂,有佳句而无佳篇。而陶诗则朴素、平淡、自然。谢眺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体现在:①在山水诗方面,他继承了谢灵运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