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典园林史复习第一章:概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她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意义: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园林的概念:传统概念:是在一定地块范围内,以山石、水体、植物、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美的规律以及工程技术,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现代:改善生态系统,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园林美的衡量标准: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中西方的园林艺术比较:自由与规整。西方:以意大利、法国的园林为代表。中西方园林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和园林美,其原因有三:(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天人合一、人本主义;(2)从园林创作者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诗情画意、几何审美;(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内聚性、外拓性。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雏形期)•狩猎、采集获取生活资料;•人类完全依赖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第二阶段:农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时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对自然的破坏不突出,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此阶段园林的三大特点:1、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2、封闭的、内向型的。3、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并非自觉体现社会环境效益。第三阶段:工业经济阶段(古典园林的终结,现代园林的兴起)•十八世纪中叶,英国产业革命成功,世界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大范围的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立。Olmsted•1857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187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公园”;此阶段园林与上一阶段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四点:•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政府所有的、向群众开放的公园,园林不再为少数人服务;•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原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为开放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发挥其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城市人群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的活动的场地——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信息文明时代(现代园林实行可持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园林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趋势。•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多元化的研究。•引起园林的内容和形式性质的变化:1、私人所有的园林早已不占主导地位,城市公共园林、绿地以及户外娱乐交往场地的扩大,城市建设发展都建立在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中国古典园林的意识形态:儒、道、释三家学说构成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儒家:以仁为本、以礼为核心;君子比德;中庸之道、和为贵。•道家:自然天道观;返璞归真;神仙境界。“一池三山”•佛家:众生皆有佛性;强调“意”、直觉。意识形态:1、“天人合一”: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起源于周代。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人类的政治、伦理等一切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这种哲学思想对我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寄情山水”:社会风尚;山水文化。•3、“崇尚隐逸”:隐士;隐逸思想的载体。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一、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可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1、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造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造,或借助于原有地形的起伏,加以艺术的加工,把天然山水风景移缩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在城镇内居多。(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2、天然山水园:局部或全部作为建园基址,然后再配置花木和建筑营造,将原始的地貌因势利导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关键在于选择基址。一般建在城镇近部的山野风景地带。如:承德避暑山庄•二、按园林的权属关系:主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秦汉至明清均有;皇帝个人和皇家私有;自然式但也要利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的气派和皇家的至尊。•皇家园林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之分。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一、生成期:商、周、秦、汉。(1100多年)•二、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60多年)•三、全盛期:隋、唐。(370多年)•四、成熟时期:宋、元、明、清初。(770多年)•五、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0多年)•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思考题:1、园林的概念及四要素。2、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地选择和开发方式、按园林的权属关系)4、中国古典园林史的五个分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点。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公元前16世纪-公元220年)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囿、台、园圃。•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了为王室提代祭祀、丧祭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以外,兼有“游览”功能。台的定义:用土堆筑成的方形高台。功能是古代人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园圃的定义: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蔬菜的场地,除食用、药用外,也发展为观赏用。在中国古代园林史中,秦汉时代以“建筑宫苑”为主要特征。•上林苑是一座庞大集锦式皇家园林,可谓空前绝后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建章宫是上林苑内的主要的十二宫之一,宫内挖“太液池”,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决定中国古典园林从开始就向着风景式方向发展的意识形态方面的精神因素是哪些?“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颐和园)小结:生成期:1100多年,持续时间长,发展缓慢,分为三个阶段。1、商、周:初始阶段。“贵族园林”(皇家园林的前身)。2、秦、汉:重要阶段。出现真正的皇家园林。“宫”、“苑”。3、东汉:过渡阶段。生成期的园林特征:一、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主流是皇家园林。二、园林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园林总体规划粗放。三、三种思想(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神仙思想)支配着人们对于大自然尚保持浓重的神秘性。对大自然山水风景,尚未构建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思考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是什么时候?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3、历史上第一座具有“一池三山”模式的园林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是?4、生成期的园林特征。第三章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作为“神”的世间宫苑——寺观园林形象地描绘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所谓“深山藏古寺”;•第二,道士佛人都崇尚自然,悉心根据自然山水美景去精心营造园林景致;•第三,寺观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的旅游胜地,起到吸引香客的作用;•第四,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赴佛”,和尚、道士不愁无人。寺庙有钱有人也就发展起来。寺观园林的选址原则:1、近水源,以便于获取生活用水;2、要靠近树林,既是景观的需要,又可就地获得木材;3、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寺观园林与帝王苑囿、私家园林相比,有一些特点:一、绝非私园,除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二、在园林寿命上,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而言寺庙园林较稳定,如少林寺;•三、寺观选址地域广阔,可选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僧占名山”成为中国道、佛史上规律的现象;•四、由于寺庙园林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在造园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设计手法:1、善于把建筑人工美和自然山水美天趣的融合——顺应地形之基架屋;善于因山就势,建筑营造;2、善于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3、善于运用质朴的材料,净净的色彩,造就素雅的建筑格调;5、善于运用园林建筑小品,对景象进行组织剪辑,深化景观意境等等。北魏时期的邺城(洛阳):第一次使用了南北中轴线-中(雍)阳门大街;而建(迎)春门-金明门大街将邺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城市中轴线的使用,即以此为始。皇家园林综述:1、规模较小,设计较为精密细致;2、由山、水、植物、建筑综合而成,其重点从神仙仙境趋向人间现实;3、写意手法筑山理水,构成人工地貌;4、沿袭“宫”“苑”,启用“园”,大内御苑成为以后皇都模式雏形。小结:魏晋南北朝历时369年的动乱时间,思想、文化艺术活动十分活跃,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1、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表现自然,由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2、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活动已基本消失或保留其象征意义,而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去追求视觉的景观美的享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但处于简单、肤浅的状态。•3、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大内御园居于城市的中轴线上成为城市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造园成绩。私家园林也就分化了二种倾向——一种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另一是文人名士为代表的隐逸,追求山林泉石,怡性畅情,成为后世园林的先声。•5、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领域,对风景区开发起到主导作用。思考题:1、寺观园林的特点。•2、哪个都城开创了我国皇都规划的新格局,确立了此后的皇都格局的模式?中轴线的构成。•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特点。第四章园林的全盛期——隋、唐(公元589-960年)1、隋西京:长安设计人:宇文恺,在考察了曹魏邺城、北魏洛阳之后,于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动工,在汉长安东南建造大兴城;先筑城墙,后开干道,再筑里坊,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三月初成。城规模9721×8651.7m,周围36公里,城墙内8300公顷(84.1km2),城墙厚12m。开始分宫城、皇城、郭成。人口多达1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主要有三种类别:•1、大内御苑:大明宫、兴庆宫•2、行宫御苑:洛阳西苑•3、离宫御苑:华清宫、九成宫•4、行宫御苑兼具公共游览:曲江大明宫成就及特点:1、规模宏大,规划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门窗朴实无华,给人以庄重、大方的印象。5、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行宫御苑:西苑——历史上仅次于西汉上林苑的大型皇家园林。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的到来。华清宫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我国早期出现的自然山水园林的艺术特色,随地势高下曲折而筑,是因地制宜的造园佳例。私家园林:唐代私家园林较之前阶段艺术水平大为提高,其原因有三:•一、隋代统一全国,盛唐之世,政局稳定,经济文化繁荣,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之乐,私家园林如雨后春笋。•二、豪阀、士族势力大减,科举制度选出各级官吏,皇帝以下政府机构再不为豪阀士族世袭垄断。经营园墅别业是为了退隐林下而独善其身。所以官宦几乎都要修造园林。•三、科举取士,文人做官者较多,相互交往,社交场所最佳之处——园林,代表其身份、雅兴、品德、品位,从而把园林艺术素质提高一大步。城市私园——履道坊宅园(履道坊宅园是白居易经营和游赏时间最长的一个园林)王维的辋川别业图主要特点:特点为:1.利用山林溪地创造自然山水园林。2.景点多‘诗情画意’。3.景点连贯形成整体。小结: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4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思考题:•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盛期在什么时候?•二、隋唐西京长安城的规划特点。•三、什么朝代出现了完整的皇家园林的三个类型?代表园林是什么?•四、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造园特点。第五章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