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代礼仪的探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一.题目中国周代礼仪的探究二.作者组长:组内成员:三.课题的由来通过本组成员的观察与体会,大家一致认为在这个礼制遭受重创的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在这个充斥着西方文化冲击与现代化情节的信息社会中,有必要重新拾起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并不要求身体力行,但一定要详细了解。这样才能在各民族的文化潮流中不会随波逐流,人们也就不会被各式各样的现代细想或意识心态所干扰。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研究本民族的礼仪文化,融进民族血液的思维传统,不是那么轻易就能立即洗去,转而全盘接受一种新的道德思维习惯。四.课题的目、的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组嵯峨雄浑、高峰迭起的巨大山脉。它自古就有“声明文物之邦”(声:指语言、音乐;明:指光彩,色彩,包括服装、绘画;文:指文字、文体、文法、文学、文献;物:指经人类加工过的物质)的盛誉,仅以其中文献一项而论,就浩如烟海,令人叹止。但是,由于历史沧桑的冲击,岁月风雨的洗礼,这片文献浩海去却留下许许多多的秘史悬案,有如雾罩云漫,扑朔迷离。这之中又尤以中国文化史上地位最显赫,最具影响力的《四书》、《五经》最为突出。后来的学者对《四书》、《五经》的内容进行了总结,整理出了三部关于礼仪的书,分别是《周礼》、《仪礼》、礼记》。“三礼”之中的《周礼》是搜集周王室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制度,添附儒家政治理想,增减排比而成的汇编,记有冠、婚、丧、祭、饮、射、燕、聘、觐等具体仪式。因为它所记均属于“士”之一阶层的礼仪,而没有天子、卿、大夫、诸侯之制,所以又称《士礼》。而《礼记》是对《礼仪》的解释、说明与补充,侧重于阐明礼的作用与意义。严格地讲,《仪礼》与《周礼》才是“经”,称“礼经”;而《礼记》仅是“记”|,并非“经”。研究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我们的探究活动通过对《周礼》、《礼记》、《仪礼》的研究,进一步学习、探索中国周代的礼仪制度,来体会情景、情理对于反思历史文化的重要。礼2法是礼制与法律相结合的概念,礼就是制度或云典章制度,就是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这之中,自然包含了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仪式与仪态。在教化引导功能上,礼制是德治梦想的具体化,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礼是构造人羞耻之心的工具,有羞耻之心,人就学会了自我检讨,反躬自问,改变行为。第二,我们的探究活动通过对周代礼仪制度的学习、探究,来感受礼仪的教化功能,探索中华民族礼仪传统对塑造行为、深化思想的作用。五.人员分工本组的探究任务是全面调查周代的各种礼仪,在图书馆查找各种文献及刊物,搜集一切有关的网络资源和图片,制作出完整而详细的演示文稿来辅助更多的人来学习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我们组的林治贵制作演示文稿、搜集图片;董利军、王琳查找各种图书及网络上的资料;撷兵兵负责活动记录;王艺晖整合资料并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报告。六.研究的方法、步骤本组的实践活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法,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总结周代礼仪的研究目的。我们组的研究进度是:第3—4周,确定课题;第5—6周,全组成员查找各类相关资料,制作演示文稿;第7周,撰写结题报告;第8周,结题。七.研究的过程(一)文献搜集:查找有关周代礼仪的文献和文献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二)摘录信息:从检索出的书籍和网络资料中摘取并记录与调查课题有关的信息,同时制作演示文稿。(三)文献分析:对所摘录的有关周代礼仪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来了解其中所反映的外在内容及其本质、规律,以及作者和其有关的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说明调查研究课题的目的。八.研究的结果一、吉礼1、事鬼敬神的方式研究表明:最早的礼是由祭祀鬼神活动衍化而来的。那时,人类正处于原始社会末期至文明社会初期阶段。在当时的人们看来,鬼神(包括天、地、祖先诸鬼神系列)的力量是无所不能的,但也与人一样,具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有种种3需要和要求。所以在世的人就应该为它们准备好各种祭品,让它们的愿望得到满足,一但他们得到满足,即使是恶鬼,也能庇佑人们六畜平安,五谷丰登,万事顺利。如不这样,它们就会不满,就会降祸于人。即使是自己祖先的善鬼,也会根据后人对它们的态度,或赐福于子孙,或降祸于子孙,所以,必须向他们致以虔诚的敬意。这样,最早的祭礼也就产生了。这样的祭天祀鬼敬祖宗的祭礼经过夏、商、周三代长达两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一套颇为周密精致的祭祀仪式以及与之相应的宗教理论观念,即伸到观念和相应禁忌。2、阴阳之道,无所不在《礼记》的作者们在《老子》的启发下,运用“阴阳”之说这朴素的矛盾论和对立统一规律来说礼、论礼,来对国民进行关于礼制与等级制度的普及教育的。《礼记·乐记》说: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这大意讲,地气上升,天气下降,阴阳二气相摩擦,天地之气相激荡,雷霆鸣鼓,风雨以助,四时交替,日月照耀,这才使得世间万物兴盛起来。凡礼都要遵循这样一条基本原则,这就是要体现天地差别,效法四季交替,这样才是合乎阴阳之道,顺应人情之理,这才能叫礼。而对礼持批评态度的人,是由于他们根本不知道礼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何在。《礼记·丧服四制》还说: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3.五常之行,相生相克五行原本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即金、木、水、火、土。古代思想家试图借此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礼记·礼运》中说;故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月为纪。月以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五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这是说,人是天地的心脏、五行的端绪,是食五种滋味、辨别五种声律、在五种色彩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圣人制定原则,就必须以天地为根本,以阴阳为开4头,以自然变化的规律为原则,以太阳、星星的运行来纪时。按一年十二个月来纪事,以鬼神为依靠,以五行为根本……以五行为根本,遵循五行运行的规律,做事情也便会达到人们所期望的。便会事事成功。《礼记》还列举了许多事例,说明只要以五行为根本,遵循五行规律,便会事事成功的道理。二、嘉礼1、婚礼据《仪礼·士昏礼》和《礼记·昏义》,旧时婚制“六礼”为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和亲迎。前五项为婚前礼,属于议婚、订婚的过渡性礼仪。(1)纳采。即男方家长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同意议婚后,男方则备礼去女方家求婚。周代以前,因社会地位不同,“纳采”的礼物也各不相同。如公卿纳采用羊羔,大夫纳采用雁,士用雉,到西周时才改为一律用雁。故纳采也叫“委禽”。(2)问名。即求婚后托请媒人携礼前往女家,问女方族姓名号及生年月日时辰。(3)纳吉。这是订婚阶段的主要仪式,即男方家问名后把女方庚帖与男方生辰在祖庙进行占卜,如得吉兆,便再准备雁礼去通知女方家;女家则设宴酬答。经此仪式表明婚约已成。(4)纳徴。又称“纳币”、“大聘”、“过大礼”等。即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较重的聘礼的仪式,这时婚姻进入正式筹备阶段。(5)请期。即送完聘礼后,选择好迎娶的具体日期,征得女方同意。(6)亲迎。也称“迎亲”,属于正式婚礼,因此也是最隆重、最繁缛琐细的一环。这是新郎亲往女方家将新娘迎来过程中举行的一系列礼仪活动。(7)结婚仪式①传袋,即男方家以袋铺地,当新娘经过后,这袋又被迅速传到前面铺上。②同牢,即新郎新娘共食一块牲的肉,蕴含有夫妻互相亲爱之意。③合卺,及新郎新娘各用一只瓜瓢喝酒。瓜瓢用葫芦制成,两只瓜瓢刚好合成一整只葫芦。因此,合卺含有男女和合的意思,后来演变为“交杯酒”。④拜堂,及新郎新娘拜天地、拜高堂,再双方对拜。⑤婚宴,即男家安排大宴宾客,祝贺新婚之喜。(8)婚礼的时间①农闲时节,化育之时。头年九月至翌年二月,正值秋收至春节前后。5②干爽时节,马儿快跑。古人讲究“同姓不婚”,尤以周代为甚。那是订立婚约的男女双方一般居处较远,又因恐怕亲迎途中突生变故,所以迎聚必用马车。③仲春时节,阴阳交接。具体而言,古人多以仲春——二月为婚嫁时期。迎娶新娘的时辰,古今南北亦无定制。上古之时,婚聚多在黄昏或夜晚。所谓“婚”,便是“昏时成礼”的意思。2、冠礼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三、宾礼1、跪拜礼古人的跪拜礼节早就被《周礼》所记载并规定下来。仅从这点来看,它的成型或完备最迟也是西周时期的事。《周礼•春官•大祝》是这样说的:“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这“九拜”里面,以稽首、顿首、空首为正拜,是跪拜礼节内的最基本类型。《周礼》要求人们辨识“九拜”,最要紧的就是掌握这三拜。而后六拜则是由前三拜衍化出来的。(1)礼中之重——稽首东汉郑玄《周礼注》说:“稽首,拜头至地也。”林尹《周礼今注今释》进一步说,稽首就是“屈膝脆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手在膝前,头在手前。”稽首是臣子对君王表示最虔诚时间最恭顺的大礼,因此要求跪拜于此时,头触地的时间要长久。春秋以降,“稽首”除了用于臣拜君之礼外,也用在子拜父,郊祀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宗庙拜祖、拜庙,学生拜师,臣下迎领圣旨的拜诏,到城隍庙求家人病愈的拜愿,对死去亲人的拜墓、拜坟等古人视为最隆重的大礼中。(2)不卑不亢之礼——顿首“顿首”,郑玄注为“拜头叩地也”。林尹注释说:“与稽首略同,惟头急邃叩于地而触其额。”就是头触地后很快抬,即今所谓响头。贾公彦《周礼正义》还说:“顿首,平敌自相拜之拜”,就是说,顿首在周代属平辈之间的礼节。以后下对上的敬礼也用顿首。其使用场合包括官僚之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6拜候、拜望、拜别、拜谒等。(3)男子常拜礼——空首至于“空首”,郑玄说:“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林尹注释说:“男子之常拜,屈膝跪地,拱手于胸前与心平,俯头至手也。”它与“稽首”、“顿首”的最大不同就是头不挨地。(4)女子正礼——肃拜与女子拜女子的正礼是“肃拜”。所谓肃拜,郑玄《礼记注》说:“拜低头也。妇人以肃拜为正。”妇人遇到喜事、好事,即使是遇到有国君赏赐,须答谢时,也都仅行低头这种肃拜礼。(5)男子丧礼——振动、吉拜及凶拜所谓“振动”,按郑玄注:“以两手相击也”,是“战粟变动之拜”。凌廷堪《礼记释例》说是凶丧拜而后踊。踊指跳起脚来哭的动作。所谓“吉拜”,郑玄注说:“拜而后稽”。就是说是先空首后顿首。这种礼节,所以称“吉”,是说此礼相对凶拜要轻。所谓“凶拜”,郑玄注说:“稽而后拜,谓三年服者。”这是先顿首后空首,是斩衰和齐衰三年(如子女为父母、妇人为丈夫、长子以及父为长子服丧三年)时的丧拜礼。(6)三跪九叩清代还有一种“三跪九叩”礼。行次礼时,首先是刷刷地放下马蹄袖,再跪下,上身挺直,右手平伸举起至鬓角处,手心向前,然后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如此再三为三跪;反复三次即为“三跪九叩”。与此同时,还要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2、名号称谓习惯称呼几种情况举例直称姓名自称厌称或自作介绍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于后谄称对方的字号斋名谥号官名籍贯为官之地有时或几项兼称。表示对别人的礼貌和尊敬。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称对方为“公”“君”“吾子”专门表示尊敬或表示近亲的称谓。吾子淹久于弊邑。7庶子(小人)鲰生(浅陋无知的人)黔首(贱称百姓)鄙视对方唉!庶子不足与谋称对方为“卿”早期古人对人的敬称,后多用君主对臣下的称呼卿欲何往?加“令”“仁”“贤”表尊敬客气贤弟仁兄令堂各种年龄段的称呼:序号称呼年龄序号称呼年龄1襁褓不满周岁10弱冠男子二十2黄口婴儿11而立之年三十岁3孩提二三岁12不惑之年四十岁4始龀七八岁13知天命之年五十岁5垂髫幼年14耳顺(花甲)六十岁6总髻总角幼年童年15古稀之年七十岁7总发束发童年少年16耄耋之年八九十岁8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17期颐之年百岁9及笄之年十五岁(为成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