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形势的分析与预测刘德谦一、总态势2001~2002年,中国的国内旅游业继续顺利地向前发展。其总体态势可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见图1)。(选自刘德谦《中国国内旅游研究》)从这一示意图里,我们不难看出当前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总态势。因此,我们在这里对图1作一个极简略的解说。(一)产生因素一在《2000~2002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我们已经分析到,作为大众旅游的中国国内旅游,在我国近年之所以形成高潮,除了与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背景直接呼应外,更在于近年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居民选择旅游提供了可能。从图1的下中部可以看出,形成我国居民选择旅游的因素,不仅有实际收入增多和闲暇时间增多这两个因素外,还有居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见图1,下中部)。这些促成居民选择旅游出行的因素,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正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制《人类发展报告》时所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暗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所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尽管还不是对人类发展的一个全面的衡量尺度,但它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成就上,还是抓住了关键性的标志。这个标志,由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组成,即“寿命、知识、体面的生活”。其具体的尺度为:预期寿命,受教育程度(成人识字率以及中小学和大学综合入学率),按美元购买力评价计算的调整后的平均收入。“人类发展指数”之所以和旅游活动产生的因素暗合,这是因为,旅游本身就是人类“体面的生活”的一部分。(二)产生因素二其实,以个体活动和个体感受为中心的闲暇和休憩类旅游,并不是人类旅游活动的全部。从世界各国的旅游统计中不难发现,一种以群体活动和人际交流为中心的旅游,不仅在全球旅游活动中占有巨大的比重,近年在中国国内旅游活动中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显现。这就是商务旅游和会展旅游。这两类旅游产生的基础,并不是基于居民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闲暇时间的增加,而是基于经济发展对交流的需求、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对交流的需求,以及人类其他活动对交流的需求(见图1,左下侧)。还应该看到,还有另一些旅游活动的产生,也与传统的收入、时间增加决定论不同(见图1,左下部偏中)。其所形成的,便是我国一度颇盛行的由工作单位安排的福利类旅游和当前一些现代企业已逐渐推行的奖励旅游。这两类旅游,或只需要旅游者支付部分费用,或根本不需要旅游者自己付费;其活动也大都由工作单位安排在“工作”时间进行。或者让每位员工平等享受,或者只奖给上级认为应该奖励的人员,自然其产生的原因便与个人收入多寡和有否假期完全无关了。还有一类旅游是专为学生安排的,这便是以学习为目的的修学旅游,此外还有学校的“春游”、“秋游”等等。尽管这些旅游活动也涉及学生家庭对费用的支付和对非学习时间的使用,但却与家庭收入多少和假日多少无关。它的产生是基于学校教学活动安排,而且所去的目的地也多选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处。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的“暑假社会活动”等,其产生的因素也大体可归于这一类,不过其旅行或旅游的重要目的,还少不了服务于目的地群众。很显然,这些旅游活动的产生也与收入和闲暇没有太多的关联(见图1,左下部偏中)。(三)促进因素无论是追求个人感受的休憩类旅游,还是谋求交流目的的交际类旅游,以及为了其他目的的旅游,近年在我国的勃兴,几乎无不与社会的进步有关。尤其是现代消费思潮、现代休闲方式、现代健身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等等的冲击和影响,更使得即使是同样的收入水平、同样的闲暇时间、同样的健康状况、同样的教育程度,以及同样的交流需求,选择旅游的个人和群体也日渐增多。但这些影响因素并不能自身产生旅游活动,而只能作用于有了一定基础的个人和群体,使其提早和增多对旅游的选择(见图1,右下侧)。(四)中国国内旅游需求以上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于是形成了我国当代的旅游需求。但是图1所要表示的,却只是中国的国内旅游需求。(五)正向释放国内旅游的这些需求,有相当部分得到了正向释放,其主体便是我国目前国内的闲暇和休憩类旅游、国内商务类旅游、国内会展类旅游、国内奖励类旅游和福利类旅游、国内修学类旅游和另类旅游另类旅游(alternativetourism),是因其特征突显而逐渐被认可的一种新的旅游类型。《全球旅游通论》又将其译为“替代旅游”。(见图1,上中部)。(六)制约的瓶颈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得居民的国内旅游需求并没能得到充分的释放。这些制约因素,有的来自旅游产业本身,如产品引力不够,接待能力不足,交通便捷程度和运力不强;有的来自外部,如旅游业整体运行的环境,以及与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市场秩序等等。当然了,克服制约并打开瓶颈的最有力措施,除了正确引导国内旅游的开发和建设,加速中国旅游业的全面进步外,还有待于适应市场经济的旅游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有待于非障碍性的政策的出台,包括市场秩序的整顿在内,归根到底,还得依靠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的完善(见图1,上部的左右两侧,其中空心箭头上方文字,表示有待加强的内容)。(七)被分流由于目前旅游接待能力与旅游需求的矛盾(尤其是旺季,更显接待能力的不足),由于部分旅游目的地引力的不够(或开发不到位,或促销不到位),由于交通便捷程度差或运力有限,致使许多原拟选择国内旅游的潜在旅游者做出了别的选择,如选择了居住地的其他休闲活动,选择了其他享受型消费和半享受型的其他消费。而其中特别热衷于旅游的消费者,往往也就以出境旅游代替了原拟选择的国内旅游(见图1,中部左侧)。(八)被抑制由于受到瓶颈的制约,一部分原拟选择旅游消费的旅游者在犹豫观望或不得已时,便只得放弃旅游的安排;但是,他们又未选好或来不及另选别的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因而便只能留在家中乃至睡几个大觉;至于原拟用于旅游的费用,或仍以现金形式留存手中,或再存入银行,或改做了别的投资。至于其中部分仍旧热衷于旅游的消费者,如果没有另选出境旅游的话,便只好把旅游的实行,安排在了“下一次”。二、2001年的国内旅游(一)2001年国内旅游业的实绩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01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实绩是:①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3。74亿人次,农民4。10亿人次。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3522。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65168亿元,农村农民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有关调查方案,此处的“农村农民”实系指“农村居民”。旅游消费870。69亿元。③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49。5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08。3元,农村农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12。7元。18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为了一目了然,不妨留意表1。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2002》。如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对2001年的总结来看,中国国内旅游发展的态势也同样是十分喜人的。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至少有27个省市自治区接待国内旅游的人数比上年出现了7%以上的增长,至少有25个以上的省市自治区的国内旅游收入的年增率达到了两位数。为了便于读者了解,现将有关数据汇为表2:但是应该指出,如严格地说来,表2中各省市的数值的可比性并不是很强的(文中将此表命名为“一览表”,而不称“比较表”,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因为,虽然各地在进行统计时都采用了相同或相类的方法,但有鉴于历史的因素和操作的差异,某些出入的存在也是完全可能的。尽管如此,各省市自治区的以上数据,仍给我们提供了各地国内旅游发展的一个总轮廓。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除了港、澳特区和台湾以外的我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中,2001年接待国内旅游者多达3000万人以上的省市,已有21个。它们是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四川、湖北、河南、河北、湖南、辽宁、云南、广西、重庆、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天津、黑龙江(以各省市自治区统计资料为准,依数额大小次第排列)。如从接待收入来看,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内旅游收入,超过了100亿元人民币。它们是广东、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天津、四川、辽宁、福建、河北、云南、湖南、广西、安徽、重庆、黑龙江、陕西(以各省市自治区统计资料为准,依数额大小次第排列)。其中,前三位的收入超过800亿元;前六注:①在《中国旅游年鉴,2002》“地方旅游业”的描述文字中,上海和甘肃的统计资料未标明“年增长率”,无法计算,故均暂缺。②在上述年鉴中,广东统计的这一国内旅游人数,特标明为“过夜国内旅游者”。③在上述年鉴中,广西对国内旅游的统计并分别有“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客”的分项,因不便与其他省市并列,故从略④在上述年鉴中,西藏、青海和宁夏统计的旅游收入,是入境与国内旅游总收入(未分列出国内旅游收入),宁夏的旅游人数,也是国内外游客总数(亦未分列出国内旅游者),因无其他权威资料代替,故从略。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2002》。位收入超过400亿元;前14位收入超过200亿元。在这20个国内旅游收入超百亿的省市自治区中,收入最高的是广东(895亿元);即使是位处第20位的陕西,收入也高达142亿元人民币。如就以上诸多统计做一简单推算,还可以发现,2001年国内旅游者在上海的平均花费最高(每旅游人次平均花费104044元人民币),而在青海的平均花费最低(每旅游人次花费25390元人民币)。至于广东,好像也可以从以上数据中推算出每旅游人次平均花费124446元人民币的数值,但却不能这样推算,因为表2中广东的接待人数是“过夜国内旅游者”,而广东的旅游收入却是包括了过夜国内旅游者和一日游国内旅游者两部分的。(二)2001年国内旅游出现增速减缓以上有关统计已经充分地说明,中国国内旅游在2001年仍旧保持着继续增长的态势。但是,如做进一步的分析,则可以看出,2001年中国国内旅游在出游人数增幅加大的同时,却出现了旅游收入增幅缩小的态势(见表3)。这种增速的趋缓,应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在连续多年的较高增长之后。如将2001年的业绩与2000年细加比较,则可发现,国内旅游总收入增速放缓原来是出游者人均花费增速趋缓形成的。如再对构成中国国内旅游的旅游者,做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划分,则可以看出,对城市居民的出游而言,是出游人数的增速放缓了(减少了2。17个百分点),出游率的增速放缓了(减少了3。8个百分点),人均花费的增速放缓了(减少了整整6个百分点),自然反映出来的就是总花费的增速的放缓(减少了9。23个百分点)。对农村居民而言,就不是增幅放缓的问题了,而是一个负增长。出游人数减少了(减少了600万人次),年增率自当为负数-2。40%)少了13。9元),年增率也当为负数(-6。13%);自然反映出来的,便是总花费的减少(减少了69。59亿元),其增长率也就只能是负数(-4。40)。其情况详见表4。资料来源:《中国旅游年鉴,2000》、《中国旅游年鉴,2001》、《中国旅游年鉴,2002》。①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统计局《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的有关调查方案,此处的“农村农民”实系指“农村居民”。②农村居民在出游人数减少的情况下,为什么其出游率反而上升?这是因为农村居民总人口的减少形成的。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我国乡村人口1999年、2000年、2001年三年的年底数,分别为82038万人、80837万人、79563万人。(三)值得注意的2001年的一些消费特征如粗览《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2)》,不难看出,2001年国内旅游者的消费特征,与2000年是大体一致的。但如将《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1)》和《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02)》做一详细比较,却也可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细微特征。就城镇居民的消费特征而言,最显著的几处是。①2001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出游仍以散客为主,但团体客人已从2000年的104%,上升为2001年的121%。这不能不说是旅行社的引力发挥和诸多工作的成功。②2001年,在各年龄段的出游者中,尽管25~44岁出游者所占比例仍有366%之众,然而它却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