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典型问题剖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典型问题剖析1、“大兴安岭,雪花飘飘;长江两岸,柳树发芽;海南岛上,鲜花盛开。”这三句话反映了一个什么地理事实?答案要点:反映了我国领土跨纬度广,因而南北热量差异大,导致在同一季节内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回答本题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是就事论事,将这三句话所反映的自然景象重新描述一遍,而事实上并未作出解答;二是注意到了这种差异是气候条件的反映,但忽略了造成这种差异最本质的基础——纬度差异,而这正是本题所要给出的答案。2、分析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性特征的地理意义。答案要点:使土地类型、矿产资源、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从而为自然面貌和经济发展的地域差异提供了基础。不能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未能掌握地形之所以成为地理学习基础的三个基本点:(1)地形是构成土地资源的基础。(2)地形是地质作用的反映,因而也是成矿条件的反映,如下列所示:低平地形——外力作用强——易形成沉积矿产;崎岖地形——内力作用强——易形成内生矿产。(3)地形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而二者的配合,又直接影响着河流、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本题的知识容量较大,且与其他单元的知识联系较广。因此在分析区域自然特征(或某一自然要素特征)及经济发展条件时常会涉及到,但不管提问角度、形式如何变化,其要点无非是上述三条。3、分析我国地势特征对气候的影响。答题要点:(1)西高东低、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2)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3)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碍印度洋暖湿气流伸入西北内陆,并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本题中的(1)即是地势特征对水分条件的影响;(2)则是地势特征对热量条件的影响;在同一纬度上,由于地势差异,使本应相似的热量状况产生了明显差异;(3)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气候产生的特殊影响。在对本题的解答中,往往容易忽略(2)、(3)两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分散在教材各章节中的知识点进行综合归类的能力及习惯,这也往往是复习区域地理时的一个容易忽视的薄弱环节,应当引起重视。4、比较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在地表形态特征方面的异同点。答题要点:共同点:高原面均地形破碎,均由流水作用造成。不同点:黄土高原上广泛分布的是流水切割黄土层而造成的沟壑纵横的黄土地形;云贵高原上广泛分布的是流水溶蚀石灰岩层而形成的多奇峰、异洞的喀斯特地形。由于共同点的分析在考核中较少出现,因而在平时的学习、训练中往往易于忽视,但这对于地理概念与地理事象特征的理解、掌握、提高准确度是很有帮助的。分析共同点,关键是要把握住比较对象的本质特征。本题中,由流水作用造成的破碎地形就是黄土高原与云贵高原地表形态特征的最本质之处。不同点的分析是地理考核中常见的,但在平时学习、训练时往往比较偏重综合比较,即列出比较项目后,逐项叙述比较对象的各自特征。本题中的不同点比较则不能采用这种方式,而应在本质点上(即共同点上)寻求比较对象的差异。5、回答下列有关我国降水分布情况的问题:(1)为什么我国冬季降水少?(2)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季节过后即进入伏旱期?(3)为什么台湾东北部山地东麓是全国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而台湾海峡却年降水量较少?(4)为什么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呈现自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征?答题要点:(1)受冬季风控制,而冬季风从高纬吹向低纬,从陆地吹向海洋,因而水汽含量少且不易凝结致雨。(2)梅雨过后,锋面雨带移向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气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此时天气炎热,水分蒸发量大,水汽不易凝结致雨而出现伏旱。(3)台湾东北部山地东麓地处迎风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运行受阻易抬升致雨。台湾海峡则处于背风坡,气流下沉,水汽难以凝结致雨。(4)夏季风来自海洋,因而东南沿海地区水汽来源比西北内陆地区多,降水也就丰沛得多。上述问题实际上是“形成降水的条件”这一问题的变式。有关降水条件问题,在“地球上的大气”单元中已具体述及,在具体提问时,只要按照这些条件进行分析,正确答案是不难得到的。6、分析夏季风的强弱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影响以及对黄河下游地区旱涝的影响。答题要点: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很快推进到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短、伏旱期长;黄河下游地区易涝。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徘徊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长、伏旱期短;黄河下游地区易旱。本题实质上是“为什么夏季风强的年份北涝南旱,弱的年份北旱南涝?”问题的一种变式。回答这些问题,关键要抓住以下两点:(1)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降水的主要形式为冬、夏季风交锋形成的锋面雨。(2)锋面雨带的推移速度取决于冬、夏季风的强弱对比。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向北推进速度快,反之则慢。7、为什么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明显,原因何在?答题要点:因为我国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气温低,夏季则高,因而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大;同时,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所以说我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明显。原因:冬季风增大了我国冬季降温幅度,夏季风则增大了我国夏季增温幅度,因而增大了我国气温的年较差。我国的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因而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较大;夏季风进退迟早和强弱每年均有差异,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8、分析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答题要点:纬度因素——跨纬度广——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海陆因素——距海远近差异大(受海洋调节作用差异大→气温东西差异大;降水量空间分布差异大。)季风因素——夏季风影响明显地区和影响不明显地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差异大。地形、地势因素——小气候多及气候的垂直差异大。本题实质上是“影响气候的因素”这个问题的一种具体设问方式,自然应逐一对各个因素作全面分析。在具体考核时,本题的内容可能会分解成较小的单元,例如“从海陆位置角度分析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何差异”等。但只要有了综合的观念,这类问题的回答并非是难事。9、说明我国气候的地区差异同内、外流区域划分及河流特征的关系。答题要点:我国的内外流区域的界线大致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相吻合,反映了我国流域的划分深受气候的影响。在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表现出如下特点:(1)夏季风来临时,河流水位上涨,形成汛期。由于夏季风是由南向北推移的,所以各河流汛期也由南向北逐渐推迟(与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一致:5月——珠江水系进入汛期;6月——长江水系进入汛期;7、8月——华北和东北地区的河流先后进入汛期)。(2)夏季风撤退时,河流水位自北而南先后下降,到冬季,北方河流普遍进入枯水期。(3)冬季风盛行时期,气温下降,淮河以北河流普遍有结冰现象,纬度越高,冰期越长。淮河以南河流无冰期。(4)降水的地区差异,造成地区间湿润程度差异,秦淮线以南及东北东部地区属湿润地区,因而河流水量丰富,含沙量小。在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影响,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水源,因而表现出如下特点: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水量增加;冬季:气温降低→冰雪停融→断流。因此,季节性为内流河的主要特征。本题包含了三方面内容:内外流区域划分的基础;外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及成因。这三方面内容可变换角度,分解成若干小题,如:“分析珠江和塔里木河的不同水文特征及原因”、“珠江比黄河短,流域面积比黄河小,为什么水量却比黄河大得多”、“某条大河,5月份水量最大,这条河属于什么水系”、“阅读季风区内几条大河的流量图,指出哪条流量最大?哪条汛期最长?并将这几幅图按南北顺序排列”。上述各题,貌似各别,实质相同,都是气候因素对内外流区域河流特征影响这一基本内容的变式,因此只要抓住季风气候影响外流河水文特点,气温变化影响内流河水文特点这两个本质点,就可做到以不变应万变。10、简要回答有关长江的几个问题:(1)“长江流经地区除源头外,都是外流区,大气降水是其唯一补给水源”这一说法是否正确?(2)长江上游为什么水力资源特别丰富?(3)长江中游历史上多水患的原因是什么?解放后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4)长江下游为何水运条件特别优越?有何潜在问题?答题要点:(1)不正确。回答这道题的关键是掌握好内外流区域概念和“河流不可能只有一种补给形式”这一基本观点。按内外流区域的定义:供给内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内流区域;供给外流河河水的区域,叫外流区域。长江是外流河,源头雪峰的水分是供给长江的,因此当然也属于外流区。由于长江源头的水分是由高山冰雪融水汇成的,因而显见大气降水不是长江唯一的补给形式,只能说是主要补给形式。(2)由于长江上游坡陡、峡谷多,落差大,且接纳了不少支流,水量较大,因而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本题的回答容易忽略水量问题,这是没有掌握水力资源概念必须同时包含落差与水量两大要素的缘故。若落差大但水量小甚至断流,这就缺少了物质基础,亦就无水力可言了。反之,若水量大,但落差很小甚至没有,这就缺失了动力条件,同样无水力可言。不过,两大要素中,落差是首要的,因此回答本题,重点仍应放在为何落差大问题的分析上。本题可变换多种方式考核:a.直接变换。如通过阅读水系和干流剖面图来分析上游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试题的分析思路无非如上面所述的那样:从水系图上可看出长江上游支流较多,反映了水量丰富;从干流剖面图上可看出长江上游落差很大。二者的综合即是答案。b.反向变换。如判断是非题:“长江下游江宽水深,水量很大,因而水力资源丰富。”由于长江下游处于平原地区,落差很小,因此虽然水量大,但缺少形成水力的动力条件,上述说法显然是错误的。c.延展变换。如分析河流上游段成灾的原因及治理和开发利用的前景。由于坡陡流急是所有河流上游段的基本特点,因此河流上游成灾的基本原因也是共同的,即径流不稳定,丰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易造成洪涝灾害;枯水期则因不易保住水分,因而往往发生旱灾。明确了成灾的基本原因,治理、开发措施也就容易得出,即采取措施变不稳定径流为稳定径流,如建造水库,把洪水蓄积起来以备旱季所用,这就能控制洪涝和干旱;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地表径流流速变缓,水分渗入地下成为稳定的地下水,可有效地缓解水旱灾害及水土流失;此外,水库建成后,随之可利用落差和稳定水源,发展水电事业。上述分析适用于任何河流的上游段。虽然这在形式上是另一问题,但基本思路却a、b是一致的。(3)长江中游,江水由峡谷区进入平原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淤塞河床,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易成水灾。尤其是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段,特别弯曲的河道难以承担上游的洪水来量,同时使泥沙更易沉积,使河床淤塞严重,因而十分容易造成水灾。治理措施:人工截弯取直;在险要河段,修筑大坝防洪。本题实际上是“河流中游成灾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的一个具体变式。回答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地势平→流速缓→多曲流、易淤塞→多水患。治理措施也就随之而来:多曲流→人工截弯取直;易淤积→疏浚河道、加固堤防。(4)长江下游水运条件优越的原因: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河口宽展,因此万吨海轮可上溯到南京,五千吨级海轮则可全段通航。潜在问题:由于上、中游的许多地方滥伐森林,加重了水土流失,长江的含沙量有所增加,并影响到江口一带的海轮航道。11、简要回答有关黄河的几个问题:(1)黄河入海水量的70%以上来自兰州以上的河段,但在流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时,水量明显减少,其原因是什么?(2)黄河有何特殊的水文现象?这种现象的时空分布情况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3)黄河下游多灾害的原因和治理的关键所在。(4)黄河总水量仅为长江的1/20,为什么水患却大大地超过长江?答题要点:(1)这一段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少,蒸发耗水却较多;这里是西北内陆地区的灌溉农业区,引黄灌溉耗水多;这一段几乎无支流汇入。考虑河流水量的增减问题,无非是从收、支两个方面的比较来确定。以外流河而言,水量的收、支情况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收:大气降水、支流补充;支:蒸发耗水、经济用水。从上述比较中,可明显看出河流水量的丰歉情况。(2)黄河在水文上有冰坝阻塞水流的特殊现象,即凌汛。黄河凌汛在时间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