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自然对数的底e有关的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与自然对数的底e有关的极限问题。题1:回忆自然对数的底e的定义,nnne11lim:。证明nknke0!1lim,这里约定1!0。注:在级数理论里,我们通常用记号0kka(这个记号称作无穷级数)来表示部分和nkka0的极限(当然假设极限存在),即:0kkankkna0lim。我们将在下个学期学习无穷级数理论。本题的意思是,数e可以用无穷级数来表示,即0!1kke。证明:记nknkb0!1:,则nb严格。另一方面,容易看出序列}{nb有界。这是因为kkkkk111)1(1!1,2k。由此我们得到mknknnkkkb2031121112!1。根据单调有界收敛定理可知序列}{nb收敛。设bbn。我们再来考虑数nnne11lim:。记nnna11:。经二项式展开,na可以表示为nnnnnnnan1111!12111!3111!212。(*)由此可知nnba,从而有be。以下我们证明相反的不等式be。根据上述不等式(*),我们不难看出,对于任意正整数2k和kn,我们有nknknnnan1111!12111!3111!212。于上述不等式中,令n立刻得到kbe,2k。再令k就得到be。于是有be。结论得证。证毕。题2:记nknke0!1:。证明1)!1(limnnn。注:这道题的意思是,数e和nkk0!1的误差大约是)!1(1n。更具体的误差估计见下题。证明:我们将利用Stolz定理(0/0型)证明1)!1(limnnn。将)!1(nn写作)!1(1)!1(nnnn。考虑分子与分母相继两项的差,以及所得差的商,我们就得到112)!2(1!)1n(1)!2n(1-)!1(1-1nnnnnnn,n。因此1)!1(limnnn。证毕。题3:证明nnkennk!1!1)!1(10,1n。注:上述结论告诉我们,用和式nkk0!1来逼近数e非常有效,且估计误差很容易。证明:第一个不等式显然成立,因为)!1(1!k1!11nk0nkenk。对于任意nm,我们有nmnnnnmnn)2(1)2(1211)!1(1!1)!2(1)!1(12nnnnnn!11n)!1(22111)!1(1)(。即对于任意nm,我们有nnnnnmnn!1)1()!1(2!1)!2(1)!1(1。令m,我们得到nnnnnkenk!1)1()!1(2!k1!11nk0.所证不等式成立。证毕。题4:证明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证明:反证。假设数e是有理数,即e可表为p/qe,其中qp,均为正整数。根据题1知,我们可以将数e表为qkqkkkeqp01qkq0!1!k1!1,其中qkqkqp0!1:,如题2所定义。于是,一方面根据等式qkqkqpqq0!1!!我们知道数qq!是正整数。但另一方面,根据题3中的结论,我们得到qqkeqqk!1!1)!1(10q。由此得qqqq1!11。数qeq!不是正整数。这就导出了一个矛盾。矛盾表明了自然对数的底e不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证毕。注1:一个实数称作代数数,如果它是某个整数系数多项式方程的根。非代数数的实数称作超越数。显然,代数数包括所有有理数,以及许多无理数,例如2。因为2是方程022x的根。与代数数相比较而言,我们对于超越数有较少的理解和掌控。在题4里我们已经证明了自然对数的底e是无理数。进一步,我们还可以证明,数e超越数。这是法国数学家CharlesHermite于1873年完成的一项了不起的工作。另注:圆周率也是超越数(德国数学家CarlLindemann于1882年证明)。这里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本书,作者WilliamDunham(美),英文书名:TheCalculusGallery,MasterpiecesfromNewtontoLebesgue.中译本译名《微积分的历程》,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2010。书中有一章节专门介绍代数数和超越数。这本书是学习微积分课程不可多得的补充读物。值得拥有。注2:在习题1.4题17(课本第19页)中,我们遇到了另一个由极限式定义的常数577.0ln1211lim:nnn。数通常称作Euler-Mascheroni常数。这是另一个重要的数学常数,出现在数学的许多地方。相比较数e和数而言,我们对常数的了解更少。例如,迄今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是否为无理数,虽然许多数学家相信,是个超越数。一般来说,证明某个数是超越数比证明它是无理数要困难的多。如果哪位同学想将自己的名字留永久地留在数学史册上,那么研究数可能是一个途径。注3:关于Riemann-Zeta函数在正整数点上的值。Riemann-Zeta函数)(z由无穷级数定义01:)(kzkz。自变数z通常取复数值。当今数学界最重要的猜想,即Riemann猜想是关于Riemann-Zeta函数)(z零点的分布问题。关于Riemann猜想有不少科普书,如《黎曼猜想漫谈》,《素数的音乐》,《素数之恋》,《黎曼博士的零点》。三百多年以来,人们对于)(z在正整数点,2,1z上的值特别感兴趣。Bernoulli兄弟于1689年就证明了01)1(kk发散到正无穷(例1.5.1,课本第21页)。Euler于1734年以及稍后计算出了函数)(z在正偶数点上的值:02261)2(kk044901)4(kk0669451)6(kk一般0221)k2(kkkkrk,kr为正有理数,可计算的。由于是超越数,根据Gelfond的著名定理可知,函数)(z在正偶数点上的值均为超越数。基于上述Euler的工作,关于函数)(z在正奇数点上的值,人们有理由猜测以下结论成立:0121211k2(kkkksk),ks为正有理数。对此Euler保持了沉默。整个数学界也都保持沉默直到1978年,法国数学家Apery在这个研究方向迈出了真正的一步。他证明了0313(kk)是无理数。至于上面所提到关于)12(k值的猜测,今天看来,似乎在可见的将来看不到解决的希望。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