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学案6——中国的河流与湖泊(4)重点突破一、河流的开发河流具有水能、航运、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开发价值。中上游地区主要是开发,中下游地区主要是开发,此外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河流还有更重要的灌溉意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黄灌溉,形成塞外江南,但是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也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次生盐碱化。1、水能开发水能丰富的原因:水能开发条件:案例分析:1)试从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水文水系特点分析长江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2)说明珠江红水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3)和三峡相比,二滩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4)怒江水能丰富,但目前很少开发的原因。阅读:长江是我国水能最丰富的河流,主要集中上游河段,尤其是宜宾以上河段,已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有葛洲坝、丹江口(汉江)、安康、二滩(雅砻江)、龚嘴(岷江支流大渡河),隔河岩(清江)、五强溪(沅江)、乌江渡(乌江)、在三峡的西陵峡中三斗坪正在建设世界最大的三峡水利工程枢纽工程。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已陆续建成青海龙羊峡、李家峡、甘肃的刘家峡、宁夏青铜峡、河南三门峡、小浪底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3)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西江上游红水河段,落差大,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且集中珠江水量大,流经丘陵山区,水力资源丰富。[补充]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岩滩、天生桥、龙滩等)有利条件:a、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蕴藏量大b、多峡谷,适于梯级开发,建设水电站淹没损失小优先开发红水河水电基地的战略意义:a、充分挖掘基地所在地区能源潜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b、主要受益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降低用电成本(缓解那里的能源紧张状况)位于红水河上游的龙滩水电站是我国装机规模仅次于长江三峡的第二大水电工程。①西电东送的龙头:它的建设对于促进全国电力联网,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广东和广西电力增长的需要,优化华南地区电力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防洪效益:对减轻西江和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具有明显的效益。③航运效益:红水河自此将成为沟通黔、桂、粤三省区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为黔、桂两省区煤炭及其他矿产资源外运开辟了便捷的新通道。④促进西部大开发:将带动当地建材、冶金、机械、农牧业和第三产业的极大发展。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前沿和“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粤港澳资本、技术、产业西进和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热点地区。龙滩水电站将为广西境内的区域合作提供有竞争力的电价,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这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促进工业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拉动力。2、航运开发4、河流利、弊分析:效益---水能开发,灌溉---改变水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供水----水量、水质、跨流域调水,航运----开发条件、意义;旅游、养殖、生态环境----意义②黄金水道:长江是最主要的内河航道,是东西交通的大动脉,要充分发挥其航运价值,下游价值最大价值: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建设::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五、河流的治理3、黄河凌汛、地上河、断流阅读:黄河的忧患和根治4、2、我国的忧患和黄河的根治忧患的原因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黄河的根治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体措施有: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忧患的原因黄河出黄土高原,流入平原地区,由于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缓慢,大量泥沙沉积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有决口的危险黄河的根治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在于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是治黄的根本。具体措施有:①种草种树,坡耕地退耕还林、还牧,使土石不下坡,清水长流;②修筑梯田,打坝淤地,以减少入河泥沙;③上中游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措施,修水库水仅发电,还可治沙与防洪,调节黄河径流。如小浪底水利枢纽建成后,可发挥防洪、发电、灌溉、防凌、防淤、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下游加固大堤,确保堤岸万无一失。近年来,黄河断流问题正日益引起我国政策的高度重视。今后,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水库建设与管理,调峰济枯;另一面要加强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与管理,增强节水,护水意识;同时要加快黄河上游“引长济黄”工程的论证。5、6、7、长江洪8、9、10、11、12、13、14、15、涝、洞庭湖变迁阅读(1)防洪与灌溉水灾严重河段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水灾原因长江中下游洪水有三个主要来源:宜昌以上的干支流;南面洞庭湖、鄱阳湖水系;北面的汉江。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来自同一时期,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造成水灾。同时,上中游植被近年来遭到破坏,泥沙淤塞严重,中许多大湖,围湖造田,造成分洪能力减小防洪工作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最近又制定了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宏伟规划,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建设灌溉事业的发展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积已占耕地总面积的60%(2)黄金水道运输价值①长江航线与铁路运输相比,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②长江流域资源丰富,沿江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主要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干流上沿岸有众多的工业城市;③干流航线与多条南北铁路和京杭运河相交,既沟通内地和沿海,又联系了南北广大地区航线建设①一方面疏浚长江航道,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进行重点治理,加强沿江港口建设;②一方面吸取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扩大沿江的对外开放大力建设沿江经济带(2)治理——洪涝①原因:自然——中游河道弯曲,普降暴雨时;人为——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人为加剧水患,因此要建设防洪工程(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②措施:加固江防大堤,兴建了一批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库,并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长江上中游造林和水土保持,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1998年长江洪水的成因分析1998年6~8月份,长江出现的全流域组合型的特大洪水,有专家认为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的关系。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导致了全球大气环流活动的异常;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导致大量暖湿空气输向我国大陆,印度洋水温异常使得孟加拉湾的湿热空气变强,吹向中国,使长江流域维持了一个明显的降雨带,造成了长江上、中、下游都降强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水。但是,这次特大洪水的形成,除了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原因:①森林破坏惊人,水土流失严重,造成长江中上游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长江的含沙量剧增,加大了因暴雨而酿成洪灾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自然界本身的抗灾减灾能力。②水土流失导致的泥沙淤积和人们大量围湖造田,使长江流域承担蓄洪重任的八大湖泊面积剧减。③“人水争地”现象突出。长江流域现有4亿多人,本不应该有人定居的泄洪区内都住满了人,并发展了相当规模的经济。这种现象势必加重洪水的灾害程度。通过这次大水灾的教训,国务院提出了“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的灾后重建32字方针。实际上就是要实施长江全流域的综合治理,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使长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凌汛条件:------纬度高,有结冰期河流流向-----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发生时间:------初冬、初春形成原理:------河流封冻或解冻时,冰坝堵塞河道凌汛分布典型地区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湿地发生了什么变化?(2)简要说明洞庭湖湿地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3)分析洞庭湖湿地发生变化的主要自人为原因有哪些?(4)简要说明保护湖泊湿地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