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未来厨房的设计主张Update:2010-11-02蒋红斌背景与挑战“民以食为天”是中国的一句传统古话,围绕着“食”所展开的“所指”一定有着其不同时代的特质和语境。当今中国社会赋予厨房的内涵,早已远远超越了烹饪、做饭等意义,而是覆盖了文化、健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更具生活意味和生产意义的,有着丰富背景的行为范式和价值指代。今天,尽管我们的厨房已经看似完备,使用方式丰富,围绕厨房所提供的产品和装修也日益新颖与豪华。但如同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们的企业迎来的挑战——“中国制造”面临着向“中国创造”转型一样,围绕着丰富的厨房,我们的用具、电器、环境,只是堆砌了更多的西方品牌与西式符号……西门子、飞利浦、松下等电器来了,双立人、科勒、樱花、康宁、膳魔师、WMF等许多世界著名厨房产品、品牌和厨房装修样式也都纷至沓来。我们开始拥有越来越多与厨房相关的文化与产品,但属于我们自己健康生活的、具有中国时代精神的厨房文明却渐行渐远。无论是设计的观念、制造理念等“软件”环节,还是在产品、装修、科技等“硬件”领域,这种“模糊与流失”都以同样的性质呈现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视角锁定在“中国城市未来厨房设计取向”这个主题上,希望能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厨房领域展开设计思想的探索与分析,密切联系国情,彰显中国城市未来健康发展与生活特质相联系的设计主张。论点与主张当今的中国蒸蒸日上,城市现代化的进程方兴未艾。“城市化”是否就是“都市化”?是否就是建设一个又一个的“CBD”?中国未来城市的厨房是否都是西式的“半岛”和只能适应“平底锅的炉灶”?厨房的设计,是否就是豪华装修的堆砌和世界厨房电器的荟萃?中国的厨房应该将什么作为设计创新的基础?……这些疑问无疑成为我们发展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并已经在诸多领域引发热议。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文化急需确立,并由此才能为中国未来城市厨房增添品质与风采呢?本文认为,设计者应当秉承以下三个核心要点:一,未来厨房与“健康的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即,厨房设计的本质应该以研究“人的生活”为核心,而非“物的形式”。中国的设计研究应该回归到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一舞台上来。未来厨房的设计思想,更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这个原点上。将设计的研究与思考落实在中国城市未来不同人群生活形态和需要目标上,既保持了设计应有的立场,也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总体步调相一致。这个理念应该作为中国设计者的实际工作方法,而非时髦的口号。只有认真执行从“人”出发,而非从“物”出发的设计思想,才能为设计者确立起正确的设计理念和工作方法,进而将设计的本质与中国厨房的特色联系起来。研究人的生活,意味着设计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将创新的性质与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对事物综合的背景因素考察和将身处其中的人们的使用方式、身心特质、文化传统、健康生活等角度予以系统性分析,才能总结出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和愿望。只有将生活作为设计探究的原点,才能对话和抵制一切流于表面的形式、风格、样式追逐,才能凝聚真正体现当代中国城市生活特质的设计智慧与设计文化。二,未来厨房的设计需要与信息科技建立有机联系。即,强调与科技对话,而非“技术发烧”。科技无疑是当今最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的一种强大力量,如何将新兴的科学技术成果转变为生活中的用品已经成为一种惯性思维。但是,历史证明“科技至上”并不是开创人类生活美好明天的唯一答案。如何科学地、有机地协调技术与人的幸福生活之间的关系与矛盾,将成为未来社会越来越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严肃主题。中国的城市厨房需要设计者以冷静的对话姿态,而非直接转化的方式来予以对待。由《寂静的春天》所揭示出来的“将人的生活作为科技成果试验场”的现象,在未来社会中更需要设计者以独到的方式予以回答,从而避免这种危机在未来生活中反复上演。进而,才能确立起中国设计文化与当今世界设计舞台的联系与对话,深化设计作为“人工科学”事业的职能与作用,对社会作出符合设计本质的贡献与力量。三,未来厨房与“标准的力量”的有机联系。即,设计不是对厨房的“拼装与组合”,而需要一种全新的“标准与整合”。中国城市未来的厨房设计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将迎来划时代的挑战,一种基于后工业时代的生产经济特质,即“柔性化生产”,将成为未来厨房设计的新思想。兼具批量与个性的生产要求和经济运行模式,要求在厨房的设计方法和思想上,努力适应中国城市社会系统运行对厨房标准化程度和水平的提高的要求。进而,设计具有开放性系统性质的“集成厨房”,并将这种概念深化为对生态、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都相适应的、更为友好的厨房系统。它的标准化,其实就是国际准则、行业规范和产品标准的一体化。它反映的是未来社会对设计思想的新要求。以上三点我们认为是回答和保障中国未来城市厨房具有健康发展方向和文化特质,并急需建设与发扬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它们的标题之所以都以“……有机联系”作为结尾,是要强调三者之间的整体性与辨证关系。下面,我们将分别针对以上三点展开分析与讨论。分析与论证一,影响中国未来城市厨房的核心设计理念,首先是“研究‘人的生活’”,而非“研究‘物的形式’”。要从根本上奠定如何寻求适应中国未来城市发展要求的厨房设计理念和方法,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设计观念。现阶段我们从事设计事业和进行设计教育的人,大多站在美化物品、创造新颖产品造型,进而实现美化生活的角度上来思考设计的作为与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厨房设计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为“物品、环境、界面”等进行造型艺术的层面上。说到底,“物的形式”成了设计的基本内容。这到底能否起到“设计为人的健康生活谋福旨”的根本作用呢?!就厨房电器来说,我们近期在对若干国内著名企业的深入访谈中,曾问及企业是如何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其设计总监十分清晰地回答:设计最主要的是依托市场的营销反馈,美其名曰:“以市场为导向”。即,什么好卖,就要求设计什么。其中一个企业还举出了生动的例子:2006年国内家电市场刮起了以韩国三星冰箱为主导的“纹样风”,于是企业就立刻设计出有类似纹样的排油烟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临,鸟巢的结构形式和火炬的表面纹理又一次启迪了他们的设计者,新颖的、有着类似纹样和结构线型的形式语言被广泛运用到企业的其他后续产品之上。另外,在中国许多企业中流行着一种“法宝”,即“跟踪”。不断跟踪世界同行中的一流产品,他们生产什么,我们就参考什么。改一改造型,新的产品也就随即诞生。以上两点可说是我们厨具企业所持的主流设计观念。试想,厨房产品的设计创新如果只是流于这样的形式跟风和变化,那么,城市生活的改变所引发的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因素,设计又将如何捕捉?与人们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适应性因素,设计又将何以反映?由此,我们认识到,坚持“从物的形式”上去思考,设计所秉承的意义与作用是十分低微和无力的,它难以关照来自我们生活中更为重要的健康指向。未来城市厨房需要的设计研究,首先是“人理”而非“物理”,即本文所主张的设计应该与未来厨房“健康的生活”建立有机联系。当今一些自恃展开了设计研究的人们,将其全部力量都放在了“物理”的层面上,孜孜以求技术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并认为设计就是将新技术不断运用到厨房中来,进而实现对城市厨房的改变与革新。其实,这就落入了“唯技术论”的泥潭之中。中国厨房的未来是因为城市本身和城市中人们的变革而变革的。技术的研究,在本质上只能成为设计的手段而非目的。“人将如何更健康的生活”才是设计要研究的最核心内容。厨房中一切物品的变革意义应该只有一个,就是研究生活中的“人理”——更健康地生活!中国三个一线城市厨房产品购买者决策因素统计表明,综合性因素已经成为主流其实,城市居民对厨房产品的选择需求也从侧面反映出,综合的设计考量已经成为城市生活者所关注的最主要内容。所以,未来中国城市厨房的真正设计源泉应该锁定在“研究人的生活”这一基础之上。由此,我们才能在更新的意义上思考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所谓风尚、潮流,也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生活节奏和中国特色来!二,本文认为提升中国未来厨房设计水平的核心,是要求设计者以“对话”的理性姿态,而非“发烧”的感性情怀来面对未来涌现出的高新科技和网络技术成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在扼杀传统文化和人文关怀。人性的回归与呼唤必将以反比的形式呈现在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们面前,也将成为设计的最大工作内容。正如笛卡尔所说的“‘文明’就好比是‘文化’的杀手”那样,科技在革新厨房的同时,也急速地销毁着我们的文化和悠久的记忆,甚至危害到我们的健康。譬如,微波炉所引发的电磁波危害,至今一直是西方社会纠结和提防的隐忧;管道煤气所引发的火灾等事故,是现代城市中的一大威胁;不当或复杂的使用方式、控制要领、拆装程序,以及花样繁多的安装步骤与维护成本,还有产品的高度“技术打包”和“零部件整合”带给回收的困难和引发的环境危害等都已成为现代社会难以招架的问题。现实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方面厨房中的电器用品和复杂的自动化程度,正刺激着生产企业以高度的热情激发着各种技术力量,无休止地膨胀着他们的产品种类和样式,为扩大利润而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厨房里的技术堆砌越来越无人过问。正如科尔在其演说中所指出的“人为事物所引发的危机,人们应该有勇气以自己的智慧来解答”一样,未来厨房在与技术对话中的缺失,应当由,也只能由设计来予以回答与支撑。未来的城市厨房将如呼唤“民以食为天”一样呼唤另一种力量,即从“民以设计为天”的人文立场,来与科技对话,进而将技术的成果变为为人类谋福利的手段。此款通讯产品,由于过分堆砌技术而导致设计惨败和推出市场三,主张“标准的力量”,其意义是强调未来影响厨房设计的专业瓶颈将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是一种与企业发展理念,以及社会经济转型等因素有着深刻联系的结构性转变。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的柔性化生产将成为未来中国工业生产的主流方式。所谓柔性化,就是将批量与个性兼顾,将回收与创造有机协调,以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规模效应和自然资源的可循环利用等要求与因素进行高度协同的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和社会管理形式。应对这种趋势,未来厨房的设计在具体的工作理念和设计成果形成上,都要以一种新的结构范式与之相匹配。“标准性质的设计”就是应对这一要求的,并与未来中国城市厨房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未来的建筑,将更多地以系统性集成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住房的建设者、社区的管理者、设备的制造商,以及城市系统的维护者和垃圾的回收者等,他们将连结成为一个服务性的整体。这种系统集成与管理方式,要求未来城市厨房是标准性的和模块化的。它们在尺度、安装和管理上都将以标准性质的组织而出现。任何孤立的,单一的设计都将被排斥和抵制。例如,日本的厨房在尺度、安装方式,以及设备的标准上均与建筑同步,全国的厨房在一种标准中设计和开展维护,这大大节约了资源和生产、管理,以及维护的成本与效率。二,使用者的细分和通用性设计将成为未来城市品质的主流。它要求设计者必须关注所有人,即对不同的使用者都有所适应。设计需要在厨房中实现为不同人群安全、简洁、方便地使用和生活的模式。这种适应性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柔性”,它的潜在要求是设计将严格具有标准的数据模块和使用模块。兼具“熄火保护装置”、“防空烧装置”、“盲人或黑暗提示功能”的多适应性厨房产品模块性设计,已经成为许多企业设计的新理念三,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标准化正在加强。不同标准的产品和设计基础,将会受到新兴市场的严格抵制。高额的维护成本将所有企业拉回在一张桌子上寻求统一。所以,决定中国未来城市厨房结构变化的具体设计要求的,将是全球市场准入门槛的标准而非产品形象或者环境装饰。制约厨房设备企业进入他国或地区的瓶颈也将是设计上是否遵守标准。此时,打破技术和行业壁垒的,其实发生在厨房的设计之初。总之,设计中,标准之争和标准之守将成为未来厨房设计的重要砝码。集成式的厨房产品不管其形式多么异形,其内在的生产逻辑和设计思想都已经全面实行标准化了四,在生态层面上,标准化的意义将不可小视。设计的资讯将严格建立在环保数据库的基础之上。对有害物质的监控和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