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读本(笔记+真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读本电子书+真题目录第一章导论1第一节创新的重要意义1第二节创新的概念与理论演变9第三节创新能力的内涵与构成21第二章创新活动的特点和类型32第一节创新活动的特点32第二节创新活动的类型41第三章创新活动的模式和过程66第一节创新活动的模式66第二节创新活动的过程77第四章创新能力的要素和评价102第一节创新能力的要素102第二节创新能力的评价121第五章创新能力建设的路径和方法134第一节创新能力系统性塑造134第二节创新能力动态过程性建设139第三节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178第六章建设和完善创新生态系统183第一节国家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184第二节企业层面的创新生态系统195参考文献209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创新的重要意义一、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一国之兴衰具有重大影响。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创新发展的历史。一个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的活力。今天,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现在世界已进入技术高度密集的文明时代,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化创新的制高点和话语权,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正在兴起,科技竞争正在走向白热化。美国大力实施“国家创新战略”,欧盟积极推进“2020战略”,日本确立“再生战略”……创新已成为时代的急切呼唤。知识链接:美国创新战略知识链接:欧盟2020战略从我国的情况看,创新一直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古代就以创新的方式创造了璀璨的文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历史性变化都离不开我们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尤其是突出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以科技创新来引领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但深入分析就可发现,虽然我国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但与形势发展要求相比,目前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强,不少重要产业缺乏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在世界产业分工格局中处于价值链低端。我国的企业普遍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创新动力不足。2012年我国有70余家企业进入全球500强行列,其中科技型企业只有28家。世界500强企业的研究与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在5%~10%,而这个比重在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中仅为1.38%,R&D投入明显不足。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创新动力不足,在科研项目立项、产业关键技术研发等方面没有形成上、中、下游合理分工、协同攻关、创新资源共享的机制,没有真正发挥科技在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赶超跟随的时代终将过去,简单模仿的路子正越走越窄,必须更多地依靠自身科技和人才,而不是靠消耗物质资源、损耗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破解各种深层矛盾,转型升级排除各种成长烦恼,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而不是靠廉价人力成本、超幅优惠条件来促进增长。因此,创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睿智抉择,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创新既是全面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与人们自身发展的现代化的内在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和恒久的生命力。当前,全社会已形成共识,即解决我国当代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将成为影响现实经济发展和长期结构调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国际竞争问题、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问题、和谐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以及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等。知识链接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创新的重要思想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后,创新成为伴随我国发展的重要韵律。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高度重视创新的作用,在各种场合留下了关于创新的重要论述。1992年10月,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创新”问题,之后,他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五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多次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要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历史上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1998年3月4日,江泽民在与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科学家座谈时强调指出,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永远受制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也是富于创新精神的民族,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要树立全民族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的轨道上来。同时,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1999年8月,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越来越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与标志,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如果不能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兴盛,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把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质的飞跃,摆在经济建设的首要地位。这要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指导思想。”在这次大会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被确立为中国科技跨世纪的战略目标。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创新的基本体制架构。”2006年1月9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首位,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2007年12月12日,庆祝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008年6月23日,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就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任务。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快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投入,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动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一批具有核心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国际著名品牌。要坚持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进步和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二是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要以服务国家目标、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重要目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体现中国特色又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三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遵循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不拘一格,广纳群贤,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锻炼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就人才。四是必须以创新文化激励科技进步和创新。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最大限度地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特别是要为年轻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和鼓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2013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国经济已由较

1 / 3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