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居民储蓄持续增加,消费需求持续低迷,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阻碍因素。因此,分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原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以发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边际消费倾向是联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纽带,为了探究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可以通过对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究收入和消费黑箱以及消费者行为,分析了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问题。关键词:边际消费倾向收入需求结构消费习惯一、引言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国民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根据Porter(1990)的竞争优势理论,一个国家需要实现的是具有稳定消费需求的消费型社会,消费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才是真正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方式。消费型社会是一国经济发展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迄今,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任何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过渡的迹象。而且,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下降趋势非常明显,从2000年到2010年,居民消费率由46.22%下降到33.22%。消费率下降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储蓄率不断上升(ModiglianiandCao,2004)。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长,从2000年底的6万亿增长到2010年底已经超过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6%。总消费需求与经济发展绩效之间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到经济增长的质量。针对这种现象,许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居民消费不足问题加以解释。方福前(2009)指出,近10年来,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分析了消费不足问题。袁志刚和朱国林(2002)对收入分配与总消费的关系做了很详细的综述,认为很多消费函数理论均隐含了缩小收入差距能扩大消费需求的结论,如以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为代表的消费理论,以及以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的考虑到遗赠效用的广义生命周期理论。Ma(1993)指出,由于传统消费理论难以解释我国消费不足现象,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两个假说,即隐蔽性通胀假说与结构转型假说。隐蔽性通胀假说认为,由于供给相对于需求不足而导致居民把受到抑制的消费转向储蓄,从而表现为居民消费倾向低下。供给不足的现象是我国过去经济阶段的特征,不同的是当今的供给旺盛甚至过剩,因此隐蔽性通胀假说缺乏我国消费不足的解释力。刘强(2006)提出了消费结构变动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影响关系,由于相关政府政策支持力度的缺乏,我国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负担过重,从而导致其他项目的消费受到抑制。谭玉顺等人(2005)构造了一个基于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运用含有消费习惯形成的效用函数对当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偏低及储蓄率居高不下的现象给出了数学解释。Dynan利用对数线性欧拉方程估计了滞后一期的消费和收入不确定性兑现其消费的影响。Hayne(1968)在效用函数三阶导数为正的条件下证明,不确定性降低了当前消费、提高了储蓄,这一储蓄被称为预防性储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是消费行为理论研究发展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我们知道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的桥梁,因而把消费倾向作为中介,解开消费和收入的黑箱进而分析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消费疲软的原因,并为以后解决居民消费问题的政策建议提供依据。二、居民消费倾向变化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既是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和收入高速增长的过程。实际收入的不断提高必然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结构的调整,居民消费倾向作为衡量消费需求状况的主要变量也必将以我国的经济环境变化为背景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消费倾向的衡量指标:一是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二是是边际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动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变动的比率。可见,在收入和收入增量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倾向的大小可用来衡量消费需求的大小。1、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城镇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中国统计年鉴》中城镇居民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使用是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农村居民的收入使用的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消费支出使用的是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数据。经过测算,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如图一所示,首先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相对比较平缓;在1989至1996年间,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大致相等,除此以外各年,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都大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1988年以后出现了持续的下跌,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动呈现阶段性的上下波动:在1978至1984年间,呈现下降趋势,在1984至1989年间,缓慢上升,从1989至1999年十年间,也是一个下降趋势,尤其是从1995年到1999年是一个加速下降过程,从2000年开始逐步回升。图一:城乡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变动趋势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城镇APC农村APC图二:GDP增长速度024681012141619781981198419871990199319961999200220052008GDP增长率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2、边际消费倾向的变化趋势在计算边际消费倾向时,由于使用消费增量除以收人增量(ΔCONSUME/ΔINCOME)计算出来的边际消费倾向波动很大;采用跨年度方法计算边际消费倾向的又无法避免计算结果容易受所选时间段的影响。因此目前学术界普遍公认较为严谨的方法是:C=a+bY系数b是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在计算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时,采用的是按收入等级分组的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性支出,计算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采用的是分省的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数据计算得到。经过测算,城乡居民各年边际消费倾向如图三所示。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较大,尤其是农村居民,一度从1981年的0.92下降到1984年的0.67,降幅达27.2%,然后又从1984年的0.67上升到1986年的0.87;城镇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1985年开始,就持续走低,虽然期间某些年份略有回升,但增幅不大,且未能持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无从比较,不具有规律性。图三: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00.10.20.30.40.50.60.70.80.9119811983198519871989199119931995199719992001城镇MPC农村MPC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历年数据计算比较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可以看到,它们二者的变动趋势几乎完全一致:1981到1984年下降,1985年出现回升,然后出现持续性的下降,同时在1995年和2000年,二者又都出现一个上升。从图二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的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关系。在经济的高速增长期1981至1985年间,居民消费倾向都是先下降,1984年降到谷底,然后出现上升;1990至1992年间,除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出现较大波动外,其余三者均呈水平波动。因此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动不是由经济的短期波动所引起的。三、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因素1、收入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1)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中较早的将收入加以分类: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研究这些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当前,我国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收入来源日益多样化,也使得居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在增加,因此有必要将居民收入进一步分解研究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我们认为,消费者能够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通过跨时选择来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借鉴Carriker(1993)的结论,并考虑到消费者惯性和收入间的不完全替代性等因素,将消费函数的形式设定为:ttmstsstWCYC3121,10其中,Ct是t期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s,t是t期第s种是城乡人均收入,β1s是第s种收入来源的的收入所对应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Wt是t期居民所拥有的人均财富量。假定消费C的年增长率为g,财富W的年增长率为r,求解长期边际消费倾向:tmStsttWYCg31,102)11(因此,可得gYWLMPCtsts112,31对于财富边际收入)(,tstYW的分析,我们依据Evans(1965)的简化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推导,消费只是与当期收入(Y)和财富(W)有关,并且财富的变动量与当期储蓄水平相等,即WS。YWYWYYWYSYWYC101010YWYWYW1011011r111(YW)1)r1)(1(r1)(1(10)YW由简化后的消费函数可知,长期内财富与收入的比例固定,从而使财富的边际收入与财富收入的比值相等,即YWYW因此,gYWLMPCtst112,3s1s方福前(2011)基于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和消费,利用系统广义距估计方法进行估计,并对工具变量的有效性进行Hansen检验,定量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继而对边际消费倾向的长期变动趋势进行考察,结果如表一:表一:城乡居民的短期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不同来源的收入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短期MPC长期MPC短期MPC长期MPC人均纯收入0.50700.79170.56570.6100人均工资性收入0.19560.41610.75650.8213人均经营性收入0.27550.61570.79050.7864人均财产性收入0.30430.11500.65010.6087人均转移性收入0.30140.34220.42770.4530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明显弱于城镇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与此相反,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强。收入结构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反映出不同来源的收入在满足消费上是不能相互替代的,消费者会依据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潜在地决定不同的收入用于消费的份额,进而影响消费支出。(2)收入差距对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结构和经济运行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带来经济利益在不同利益群体间的重新调整和分配,使不同群体间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日渐扩大。(如图四所示)图四: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变动趋势00.050.10.150.20.250.30.350.40.45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城镇基尼系数农村基尼系数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传统的传统消费理论认为,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储蓄倾向低。杨汝岱、朱诗娥(2007)构建了凯恩斯基本消费函数模型iibYaCi和考虑到工具变量(家庭资产规模、住房情况、耐用消费品情况、家庭成员的受教育水平)的扩展计量模型iiicXbYaCi,并且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对收入以10%、25%、50%、75%、90%分位数为临界点进行划分,将所有家庭划分为低收入、较低收入、中低收入、较高收入和高收入六个阶层,利用1995年和2002年城镇和农村住户及个人调查数据(数据参考李实、罗楚亮(2007)),对8个计量检验方程进行回归,得到边际消费倾向的估计值。结果证明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阶层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现我们假设,收入分配服从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为2xf,累积分布函数为F,方差2表示了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2越大,分配越不公平。我们将消费者按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者、中等收入者、高收入者三个阶层,并以1x和x2为分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