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2011级历史系中国思想史复习题考试要求:考试分为三大部分:一,最具核心的概念与命题;二,每个时代在思想史方面最核心的问题;三,要有“史”的意识,注意规律性问题,把握思想史纵向发展的总体变化名词、概念1.巫觋文化、2.礼乐文化3.意义信仰4.人文生态5.经学6.经学政治7.义疏之学8.自然9.四心10.四德11.“尽心、知性、知天”12.素王:“素王”就是只有其德而无其位的“王”。13.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14.顺向诠释15.逆向诠释16.郭象的独化论、17.内圣外王,18.新儒学,19.四书20.尊德性21.明体达用22.春秋三传23.法言简答题:1.整合经学与子学——姜广辉2.经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应占有怎样的地位?其本质和特点是什么?P63.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及特点是什么?P204.孔子从《诗》、《书》、礼乐中吸收哪些价值原则,并做了进一步发展p585.结合郭店楚简“身心(仁)”,谈谈对《论语》中“仁”的理解p1296.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理路是什么?P1647.性善论对于人的存在有何价值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P1648.试说明在中文语境中自由一词古今不同含义p1859.如何认识《春秋》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P28110.董仲舒的学说对汉代政治有何影响p31411.王弼所说的道、无与老子的道、无有何联系与不同?12.我们可以从这种不同和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P37313.孔颖达《周易正义》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与王韩易学以及程朱易学的关系如何?P39614.宋明理学为何突出“性与天道”的问题?15.较之早期儒学,是否有思想的根据,又做了哪些发展?P46516.宋明理学为何又被称为“新儒学”?如何理解其所为“新”17.朱熹如何提出道统说?对韩愈的道统说有哪些继承和发展?P52218.试分析、说明晚清诸子学的兴起p616名词解释:巫史文化:巫史(觋)文化,是针对殷商文化特质而言的。在中国思想起源时期,巫史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绝地天通”导致了巫的出现,而巫以其职责及掌握的知识、技术,成爲中国历史上最早从事精神活动的集体。殷代的文化特色是祭祀与巫术,其中卜筮的权威超越人心向背与殷王意愿,是最终的神秘力量。而凭借巫术力量进而握有政治决策实权的巫史集团,不仅是殷代的政治精英,更是文化精英。因此,殷代的政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巫政合一。巫和史是中国有文字以来的第一批思想者和知识人。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独特创造,是古人将“礼教”与“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征。礼的基本特征是“恭敬”。到西周鼎盛时已有极其繁多的仪节格式,体现德治、仁政的途径,也是修身的手段。乐的基本特征是“和”。“和”由音素上的和谐关系,逐渐演变出与“礼”相配合,起辅助作用的、用以和谐各种礼义关系的一个概念。《礼记.乐记》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就是教化,这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礼乐文化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经学:经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和价值本原。中国文化常言“六经”“五经”“十三经”“四书五经”等等,所指即是这些儒家经典。所谓经学,即是关于这些经典的训诂注疏、义理阐释以及学派、传承、演变的学问。古代书目分为四大类:经史子集。经部书籍即属于经学范围,此外,史部、子部、集部书籍中论及儒家经典的资料内容,也都属于传统经学的范围。一般来说,经学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学术层面,二是信仰层面。经典告诉人们一种样法,信仰什么样的经典,也就有什么样的生存样法,认识和把握了经学的这个特点,也就认识和把握了经学的关键。(课本9)意义信仰:【P12】【P16】意义的信仰是儒家经学的本质,认为向善之心是人类自身的理性和良知,人们应该服从这种理性和良知。意义的信仰是人本的,是人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意义信仰是儒家经学的本质。中国儒学的意义信仰不是神本的,而是人本的,它不认为人有原罪,需要神来救赎。意义的信仰是人对生命存在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不在彼岸世界,就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在人伦关系中,它不是利己主义,而是利他主义,利他被视为理所当然的普遍性原理。在利他的道德实践中,人们会相信自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从而获得自身精神上的满足。意义的信仰,既然是一种信仰,它就有某种情感的、理想的成分,它不是可以通过知识的认知来直陈的事物,而是一种只有在亲身的道德实践中体验的愉悦境界。)(课本16)经学政治: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的权威。【P24】(汉初推行“精英政治”,但随着朝代的发展,精英政治每代愈下,统治集团的权威性因而受到损害而减弱,精英政治难以为继,而思变革与更始。于是而有“经学政治”的出现。而所谓“经学政治”,就是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的权威。经学政治将各个社会阶层的人纳入到一个大的政治规则之中:“经学政治”是一种文官选拨政治,“通经致用”是学校教育和官吏选拨的重要指标,因而对知识分子起到一种学术导向的作用。“经学政治”又是一种思想教化政治。)(课本24)义疏之学:义是指经典的意指,疏是指疏通之意。义疏之学是对经典著书进行系统全面疏解、串讲。【P27】(南北朝以来的义疏之学是经学发展的一个必经的和重要的阶段。由汉儒的训诂章句之学发展至南北朝隋唐的义疏之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过程。义疏之学中的“义”谓经之意旨,“疏”谓疏通之意。义疏之体裁,实为系统全面疏解、串讲经典之书。唐代孔颖达奉召撰修的《五经正义》,是对南北朝以来的义疏之学的规范和统一。)(课本27)自然:【P84】【P91】自然而然,是人类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自己如此、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和势当如此几层含义。自己如此是不需要外界作用而存在发展;本来如此和通常如此是自然保有原有状态平静持续,无剧烈变化;势当如此是自然状态包含着事物自身内在的发展趋势,没有强力干扰会沿原有趋势演化。(自然是老子哲学,也是道家哲学的中心价值。“自然”的观念见于经典显然是从《老子》开始的。自然在现代汉语中常指自然界或大自然,而在古代汉语中,尤其是在先秦的典籍中,自然就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没有大自然的意思。自然有自己如此、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和势当如此几层意涵。“自己如此”强调的是事务的内在动力和发展原因,“本来如此”、“通常如此”、“势当如此”强调的都是事物存在和延续的状态。不过,“本来如此”侧重于原始状态,“通常如此”侧重于现在的状态的延续,而“势当如此”侧重于未来的趋势。概括说来,老子所说的自然包括了自发性、原始性、延续性和可预见性。)(课本91)四心:【P138】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内在道德禀赋和品质,可以表现为具体的善行,是可欲可求的,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孟子认为,人生而具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就是四心。四心作为一种内在的道德禀赋与品质,“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可欲”“可求”的,同时可以由内而外表现为具体的善行,因为是善的。此四心虽非人性之全部,但它们是人之异于禽兽者,是人之“真性”所在,人当以此为性,人之为人就在于充分扩充、实现此善行。)(课本141)四德:【P146】即仁、义、礼、智,具体是指仁爱、忠义、礼仪、见识。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长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子认为,仁义礼智就是四德。四德是比自然本能、生理欲望更高的要求;仁义礼智是理,是道德理性,但是又以道德情感为基础,体现孟子的“道性善”。课本145)“尽心、知性、知天”【P161】扩充我们的心,实现我们的性,便可理解天,理解天的意志所在;保存我们的心,养护我们的性,便是在侍奉天,是在尽我们的“天职”。这一理论涉及人生信仰、终极关怀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的存在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是孟子“道性善”的基本内容。(生活在世界中,不仅面对人与人的关系,同时面临人与超越者—在儒家这里是天—的关系,存在着“天道性命相贯通”的问题,后者涉及人生信仰、终极关怀等一系列问题,对人之存在具有更为根本的意义。在孟子那里,天虽然是超越者,但它并不是外在于人发号施令,而是内在于人之中,赋予我们心与性。所以扩充我们的心,实现我们的性,便可理解天,理解天的意志所在。同样,保存我们的心,养护我们的性,便是在侍奉天,是在尽我们的“天职”。这样,扩充、完成我们的善性便不仅仅是一种伦理活动,同时还是对超越者——天的回应,这种回应又反过来塑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赋予我们存在的终极意义,使我们在“上下与天地同流”的精神活动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与尊严,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产生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坚定信念。)课本161)素王:【P227】只有其德而无其位的“王”////是指具有帝王之德但却未居帝位的人(春秋》中说孔子是素王。“素”,近代汉语中说“空”。解释可以说是“无冕的王者”或“空头王者”。(课本269))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代则指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在现代,马克思主义中的革命则有这几重释义。第一,革命是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第三,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顺向诠释:【P349】从实际的诠释作品来说,最接近于纯文本性定向的作品可称为文义引申式诠释。这种诠释作品虽然不可能完全摆脱诠释者个人的思想文化背景的干扰和渗透,不能完全摆脱诠释者个人的创造性理解和解说,但是其基本思想是在文本的基础上引申发挥,应该与原文的基本思想方向大体一致,就可以称之为顺向的诠释。逆向诠释:【P350】最接近于纯自我表现定向的诠释作品可以称之为自我表现式诠释。这种诠释作品虽然也会受到诠释对象的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的某种限制,但其作品主要以个人之精神和理论表达为定向,因而会与原作品的精神方向有重要的或根本的不同,因而可以称之为异向的诠释;其中基本方向违背了原作精神或基本上否定了原作精神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逆向的诠释。禅宗(慧能)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惟独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其核心思想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惠能作为禅宗思想的重要代表人之一,以“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等禅宗理念,为传统佛教的禅注入了更丰富的内涵。惠能的主要思想有“定慧”、“自信即佛性”、“顿悟”、“不取不舍的无差别境界”等。内圣外王:指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在外施行王道。//在内修身养德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在外治国齐家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道德与政治的统一,通过完善自己的精神层次,以实现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儒家学者所追求的的最高境界。(“内圣外王”表明了儒家的心愿。“内圣”,內而在于个人自己,则自觉地作圣贤功夫以发展完成自己的德行人格。“外王”,外而达于天下,则行王者之道。“内圣”,虽表明儒家不与政治纠缠在一起,不随时代沉浮,只是为了成就个人的良好德行,来保持它永恒独立的意义。但是最终,儒家所最初推崇的道德心不能与政治划开,完全退缩于以个人之成德为满足。“外王”,所表明政治意识是儒家的本质,此与个人能得不能得、能作不能作无关。课本439)新儒学:宋、明心性之学,西方学者一般称之为“新儒学”,中国以前并无此名,直到民国,中国人才沿用西方人的称呼。此“新”表示思想之发展。具体变现在宋明理学与先秦时期的不同:一、孔子践仁知天,未说仁与天合一或为一,但是宋、明儒者共同倾向于仁的内容的意义与天的内容的意义到最后完全合一或为一。二、孟子说尽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