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简论1.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1)物态文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2)制度文化层: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种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2.中国文化的特点:(1)外在特点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中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C.包容性:中国文化能够兼收并蓄。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差异。(2)内在特点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第二章地理概况1.中国位于,其东南濒临,至西南、至西北则居于亚欧大陆的中心腹地2.中国的地势是,落差巨大;山脉因地势而;河流也大多3.高原和丘陵差不多占了,盆地和平原大约有4.四大高原:5.四大盆地:--分布于青藏高原以东的山脉6.四大平原:7.世界屋脊:8.中国的领土大部分处于,因而明显,冬夏季风有显著的变化一、黄河、长江与中国文明1.是远古先民最早栖息、繁衍的地带2.中国的“七大古都”有五个位于黄河流域3.中国第二大河:4.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发源于青海省主峰各拉丹冬山西南侧二、中国历代疆域1.中国地处,最东端位于,最南端位于,最北止于2.西藏在归入中国的版图3.中国有个省,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三、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1.秦汉→隋代:实行(郡县制)唐宋→辽金:实行(道路制)元明清三代:实行(行省制)辛亥革命以后:实行(省、专、县三级体制)22.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设“州”的开始3.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府),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第三章历史发展一、中国文化的源头1.两大块“文化哺育区”:2.云南省发现的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距今170万年3.北京市周口店发现的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4.从时代开始,中国迈进了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5.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而以陕西省西安市的最为著名6.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又称,最早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市龙山镇)7.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2)长江流域文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二、三皇五帝1.三皇:(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2.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3.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4.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1)西方的华夏集团;--黄帝、炎帝两大部落组成(2)东方的东夷集团;(3)南方的苗蛮集团。三、夏代文明1.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中国也由此进入了2.已经出现了青铜器3.夏代在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牧)四、商周社会1.上朝的第一个统治者叫2.公元前1384年迁都于殷,故商朝又称“殷商”,殷都后来遭到很大破坏,故称为3.一带的殷墟发现了商代4.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4.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5.从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6.西周通过实行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7.西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五、春秋战国1.春秋六强:齐、晋、楚、秦、吴、越2.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另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3.以三家分晋为起点,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封建制度已基本确立。4.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35.日渐活跃各国舞台的士的阶层积极谋求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政治作用,为(“诸子百家”)的出现和证明提供了舞台六、秦汉帝国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富强,终于形成由秦国统一中国的局面2.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3.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实行(郡县制)4.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5.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起义时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6.楚汉之争:刘邦和项羽各以其雄势强力争夺天下7.西汉建立后,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过四十年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国家逐步腹腔起来8.刘秀以洛阳为都城建汉朝,历史上称为(东汉)9.(黄巾军大起义)公元184年由太平道首领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领导。10.赤壁之战:在赤壁,曹操遭到(孙权)和(刘备)的联合抵抗,曹操打败,退回北方。1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和都城魏:曹丕,以洛阳为都;蜀:刘备,以成都为都;吴:孙权,以建业为都。七、魏晋南北朝1.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2.“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3.南朝均以(建康)为都4.(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向南方移动八、隋唐时代1.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权臣(杨坚)夺去了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2.公元618年,(李渊)、(李世民)起兵夺取政权,建立了唐朝3.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贞观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史称(贞观之治)4.经过(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富庶盛况,史称(开元之治)5.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的军事叛乱,史称(安史之乱)6.(黄巢起义)失败后,唐帝国土崩瓦解,中国又进入了分裂割据的状态,即(五代十国时期)7.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8.十国:北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九、宋元明清1.五代十国纷乱割据的局面是很短暂的,后周的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但却与北方契丹建立的(辽国),西北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构成三足鼎立之势2.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掉了辽国,举兵南下灭了北宋,中国进入南宋与金国的南北对峙时期3.北方蒙古族在(铁木真)的领导下建立了(蒙古国),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4.至公元1271年,(忽必烈)正式建立(元朝)5.(元)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6.和尚出身的(朱元璋)利用红巾军的力量,统一中国,以(南京)为都城,建立了(明朝)7.东北境内的女真族日益强大,建立了(后金),定都沈阳8.(皇太极)继位后,改国号为(清),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9.(明)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10.(明)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11.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十、近代历史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42.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用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3.《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4.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第四章姓氏和名、字、号一、姓氏的产生和发展1.姓氏是标志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2.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1)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2)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3)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3.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4.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5.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6.姓氏最初的区别:(1)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2)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3)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7.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8.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二、姓氏的主要来源:1.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姬、姜、姚等;2.祖先的族号:唐、夏、周等;3.国名:齐、鲁、燕、韩等;4.地名:西门、南宫、东郭等;5.官职:司马、司徒、司空、帅、尉、史等;6.职业:屠、陶、乐、卜等;7.动植物:马、羊、龙、杨、柳等;8.排行或数字:孟、仲、季、伍、陆、万等;9.爵号或谥号:王、侯、昭、庄等;10.出身:王子、公孙、公子、王孙等;11.少数民族:长孙、慕容、尉迟等。三、古代的望族和大姓1.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以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四、姓氏混杂与谱牒1.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52.姓氏混杂的原因:(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2)战乱: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3.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袭关系五、全国姓氏数量1.全国姓氏中以(李)最多,其次(王)和(张)六、中国人的名、字与号1.“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2.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3.名和字的关系:(1)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2)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3)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4)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5)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6)取于古语或成语4.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第五章汉字一、汉字的产生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2.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二、现存最早的汉字1.我国现存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2.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