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1-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1)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信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2)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它是进行宣传鼓励或传播新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它直接面向大众,能取得现场实效。(3)孙樵的《经纬集》中有一篇文章《读“开元杂报”》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传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孙樵的文章证实了唐代确有官方发布、抄录、传播新闻的做法。“开元杂报”就是抄件。(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为“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①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有。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文字体裁的分野。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当然也没有广告。③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驿站传递的,而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那时还没有作为独立行业的报业。(5)据考证,到唐代才有确证出现了专门用以传播新闻的媒介,即今人所说的中国古代报纸。(6)敦煌进奏院状(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在仅存两份唐代的官报,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洲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怀申派驻在朝廷的进驻官发回沙洲的,因沙洲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被新闻史学者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即归义军进奏院状。(7)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代开始的(8)宋代太平兴国八年又成立都进奏院,统一管理各进奏院。(9)定本制度:宋代的官报的审查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办法是:进奏院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该院审定,成为一种标准本,据此发抄。这种制度始于公元999年只实施到南宋末。(10)小报:是一种未经官方审查,自行抄传(或刻印流传)的报纸。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内容主要是官报还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的“朝廷机事“,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报纸的一个重要进展。(11)现有较为完整的明代邸报抄件有《万历邸钞》和《天变邸抄》(12)《急选报》是我国现存至今最早的印刷报纸原件。(13)报房:是一种在明代兴起,由民间创办的以赢利为目的并公开活动的独立行业。中国新闻事业-2-(14)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公开发行的京报,可以满足人们的新闻需求,能够起到一些“解渴”作用。(15)明代官方发布的邸报仍为手抄。(中国古代官方手抄民间印刷)自唐代至清,历代官方的邸报都是经过邮驿渠道.。私自刊行的小报和复制的邸报,历代都是自行销售的。民间报房刊行的京报,都是自行办理的。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1)《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创刊。米怜为主编。1、性质:以“阐发基督都义为根本要务”为宗旨,是一份宗教宣传性质的期刊。2,内容:(1)它把宣传“神理”放在首要地位,大部分篇幅用来发表介绍教义和《圣经》的文章,如《圣经之大意》、《古今圣史记》等。(2)其次,宣传伦理道德,当时它称为“人道”,如《论仁》、《父子亲》、《夫妇顺》等。他把忠孝仁爱作为神的意志加以弘扬。(3)再次,介绍“国俗”,即各国情况,如《全地各国纪略》等。(4)刊载天文地理知识文章,如《论行星》,《论地为行星》,《论日食》等。(5)它还发表了一些诗歌、寓言一类作品以及“告帖”(即告示广告)。2、特点:‹1›、宣传策略:处处附会儒学‹2›文章写作:采用略带文言成分的白话文写作,短小,通俗。‹3›、印刷:采用雕版印刷,中国书册式‹4›、发行:免费发行。(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创办人、主编:郭士立。特点:1.雕版印刷,中国书册式。2、阐释教义的长文章没有了,宗教色彩淡化,论述伦理道德和介绍天文地理知识的文章也不多见。3、最早采用京报材料的新式报刊。(3)《蜜蜂华报》第一家在华出版的外文报刊。1822年9月12日在澳门创刊,葡萄牙文。(4)《广州纪录报》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1827年11月创于广州。创办人为英国鸦片商马地臣。(5)《中国丛报》:1835年5月在广州由裨治文出版和主编的英文月刊,以刊载文章为主,也刊载新闻。特点是:以资料丰富著称,提供有关中国最可靠最有价值的情报为宗旨。为后来的中外历史学界所重视。(6)《遐迩贯珍》:创刊于1853年8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家中文报刊。1、最早使用铅字印刷的中文报刊,有中英文对照目录。2、在内容安排上,占首要地位的是时事新闻的报道与评论,以及“洋货时价”、“本地货时价”之类的商业消息,所用篇幅最多;其次为介绍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与报道;最后才是宣传宗教的文章与报道,所用篇幅较少。3、这是中文报刊最早的收费广告。(7)《万国公报》:林乐知创办、主编。《万国公报》发表了林乐知的《印度隶英十二益说》,1907年,发表了《社会党之流弊》一文,英文原意为“社会主义不适用”。(8)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作为《万国公报》的主要撰稿人,他发表了多篇议论变法的文章,推销他的由外国人统中国新闻事业-3-治中国的主张。(9)1857年11月3日创刊的《香港船头货价纸》是第一份中文商业性的报刊,采用两面印刷。(10)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办《申报》。竞争中取胜的原因:1、《申报》满足中国人的需求,力求适合中国人阅读,为此,它聘请中国人担任编辑工作。2、它是一张较完备的日报,既有新闻、评论,也有文艺作品、广告,上下多阶层人等都可阅读。3、此外,它还重视经营管理,注意争取读者和刊发广告。它从创刊之日起,就设立了分工明确的报馆,并制定了《本馆条例》,对广告、发行也提出了具体办法4、降低成本,廉价销售。当时,《上海新报》用进口白报纸,价格昂贵,而《申报》却用中国产毛太纸,价格成本便宜。意义:《申报》的问世,标志着这种每日刊行的,面向大众的、以时事新闻为主的综合性报纸,开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新闻传播媒介。(11)《字林西报》:1864年7月1月更名《字林西报》。外文报刊中,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同英国官方有密切关系,具有权威性。它以“公正而不中立”作为社训,并印在言论版上。他在版面与编辑业务上效仿英国正统报纸,以沉稳、保守的面貌出现,人称它是“上海滩上的老太婆”(12)外国通讯社和外国报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最早的是英国的路透社。首先采用路透社电讯稿的是《字林西报》(13)外报对中国报刊的影响:外报曾经为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但外报又是最早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报刊。它的出现,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史的一个新起点。它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人办报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2、外报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3、外报有助于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1)使中国人认识到现代报刊的功能,产生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外报出现后,把西方的报刊观念、办报模式与方法带到了中国。(2)为中国人提供了办报的方法与经验,并使一批中国人受到新闻工作的职业训练。外报是按西方报刊的体制和方法设立的,在编辑、采访、广告、印刷、发行以及管理等各方面为中国人办报提供了经验.。(3)在印刷技术与设备上,为中国人创办报刊准备了物质条件。总之,外报的实践,在多方面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条件。(14)太平天国后期重要的领导人洪仁轩的《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一系列新闻思想:1设新闻馆;2准卖新闻篇;3兴新闻官4只须写实(15)林则徐,他是清王朝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所办的《澳门新闻纸》是外报的译文汇编。(16)《循环日报》——中国人自办成功的最早中文日报,宣传“变法自强”是该报的基本任务。《循环日报》成为一家著名的政论报纸。1883年,王韬的政论文章被选辑成书,名为《弢园文录外编》,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18)王韬的生平与主要贡献。中国新闻事业-4-生平:1828年生,自动好学,我国新闻传播史上著名的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丛谈》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是政论文章,《弢园文录外编》。主要贡献:(1)鼓吹国人办报;(2)重视报刊政论;(3)致力于革新文风。他的文章,采用浅显的文言,议论时政,坦诚己见,对后来报章体的形成与流行,起了先导作用。第三章、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潮(1)《万国公报》:维新派办的第一份报刊,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康有为独资创办,梁启超、麦孟华分别负责编辑和出版发行,京师强学会成立以后,1895年12月16日将《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2)《中外纪闻》:它是戊戍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最早报刊。1895年12月16日创刊,其前身是1895年8月17日创刊的《万国公报》。是维新派第一家正式机关报。由梁启超、汪大燮任主编,北京创刊,(3)《强学报》: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1896年1月12日创刊。存在时间最短,但它的影响却大于《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4)《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主笔。先后发表了梁启超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和《变法通议自序》两篇文章。《时务报》成为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5)《知新报》于1897年2月在澳门创刊,其中梁启超为撰稿人之一,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喉舌。维新派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6)为《湘学新报》撰稿最多的人士之一是唐才常。《湘报》聘请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六人为撰述,其中撰稿最多、观点最为激进的是谭嗣同。谭嗣同及其办报思想:湖南人。积极参加维新活动,是南学会的组织者,也是《湘报》的核心成员,他撰写了《仁学》一书。在《报章文体说》一文中,将中国古往今来的文章归纳为三类十体。本文是我国最早研究报纸文体的文章之一。办报思想:1主张办报求日新。他认为,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很快,中国必须每天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要在书以外,创办报纸,以求日新。2主张报纸为“民史”、“民口”。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民主性。(7)《国闻报》它是维新派的中国北方的最重要的宣传阵地。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人严复。办报策略:1、重视新闻、尤重视本地新闻。2、重视对外报书籍的翻译和介绍。3、讲究办报策略,消息迅速。4、选择不知名的人为馆主,避免麻烦。(8)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办报热潮的意义(1)两个突破。既突破了外报在华的垄断地位,又突破了封建王朝的言禁;(2)两个开端。即我国的政治家办报和政党办报,都由此发端;(3)两个创新。即在新闻思想和报刊文风两个方面出现新面貌。新闻思想是源自西方,阐述了不少论述报刊的专文。在文风上,他们从采用浅显的文言文到提倡半文半白的“报章体”,也中国新闻事业-5-开了风气之先。(9)简要评这梁启超及其报刊思想。1、生平:梁启超是我国仅大事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报刊活动家。他一生有26年时间从事报刊活动,主办10余种报刊,著述达1400万言。他的文笔犀利,议论耸动。他是报刊的政论文形成了一种具有独到风格的文章,是当时言论界的骄子,我国报刊史上一位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人物。1895年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此北京主持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的编辑工作。1896年创办《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请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2、报刊思想:梁启超在报刊、新闻、舆论、写作等方面,有许多论述,集中代表了维新派的报刊思想,在中国新闻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①关于报刊功能与作用的论述a、“报馆有益于国事”,这种从政治上看报刊的功能与作用,是维新派人士的共识。b、“去塞求通”,他认为,国家的强弱在于通塞,而“去塞求通”的首选工具是报刊。②关于报刊性质与任务的论述。a、报纸性质多样。b、报馆的“两大天职”。他认为,报纸对政府的监督,是舆论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