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教案教师:郭凯邮箱:guokai644@163.com密码:461000电话:13837466308第一章家族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五服的概念、内容及准五服以治罪的含义,掌握和理解家族的概念和家族的范围,了解亲属的含义和内容,掌握父权的概念、内容、特征以及父权和母权的区别,掌握古代法律队亲属间侵犯的规定。重点难点五服的概念、内容及准五服以治罪的含义,家族的概念和家族的范围,亲属的含义和内容,父权的概念、内容、特征以及父权和母权的区别,古代法律队亲属间侵犯的规定。第一节五服一.五服的概念五服是指(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礼记·学记》)。《辞源》“五服”:旧时丧服制度,指上五代,下五代(五代以内),以亲疏为差等,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名称。二.五服的内容(一)斩衰斩衰,丧服名。衷通“缞”。“五服”中最重的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布制布制做,断处外露不缉边,丧服上衣叫“衰”,因称“斩衰”。表示毫不修饰以尽哀痛,服期三年。古代,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承重孙(长房长孙)为祖父,妻妾为夫,均服斩衰。至明、清,子及未嫁女为母,承重孙为祖母,子妇为姑(婆),也改齐衰三年为斩衰。女子服斩衰,并须以生麻束起头发,梳成丧髻。实际服期约两年余,多为二十五个月除孝(”三年丧二十五月毕“)。《礼记·丧服小记》:“斩衰,括发以麻。”《清史稿·礼志十二》:“斩衰三年,子为父、母;为继母、慈母、养母、嫡母、生母;为人后者为所后父、母;子之妻同。女在室为父、母及已嫁被出而反者同;嫡孙为祖父、母或高、曾祖父、母承重;妻为夫,妾为家长同。”(二)齐衰齐衰,丧服名。齐,下衣的边。衰通“缞”。是次于“斩衰”的丧服。用粗麻布制做,断处缉边,因称“齐衰”。服期分三年、一年、五月、三月。服齐衰一年,用丧杖,称“杖期”,不用丧杖,称“不杖期”。周代,父在父母服齐衰杖期,父卒服齐衰三年。唐代,为母,父在父卒皆齐衰三年;子妇为姑(婆)亦齐衰三年。至清代,凡夫为妻,男子为庶母、为伯叔父母、为兄弟及在室姊妹,已嫁女为父母,孙男女为祖父母,均服齐衰一年,杖与否,各有规定;重孙男女为曾祖父母,服齐衰五月;玄孙男女为高祖父母,且齐衰三月。《礼记·檀弓下》:“哀公为之齐衰。”《清史稿·礼十八》:“曰齐衰杖期,嫡旁及下际缉,麻冠、致、草屦、桐杖......曰齐衰杖期,嫡子、众子为庶母;子之妻同;子为嫁母、出母;夫为妻;嫡孙祖在为祖母承重。曰齐衰不杖期,为伯、叔父、母,为亲兄、弟;为亲兄、弟之子及女在室者;为同居继父两无大功以上亲者。“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三)大功“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功同工,指做工,大功即做工粗),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大功期一般9个月。清代,凡为堂兄弟、未嫁堂姊妹、已嫁姑及姊妹,以及已嫁女为伯叔父、兄弟,均服“大功”。《史记·孝文帝本纪》:“已下,服大红十五日,小红十四日。”裴骃集解:“服虔曰:‘当言大功、小功布也。’”《明史·礼志十四》:“曰大功九月者,为同堂兄弟及姊妹在室者,为姑及姊妹兄弟之女出嫁者;父母为众子妇,为女之出嫁者;祖为众孙;为兄弟之子妇......为兄弟之子为人后者。”《清史搞·礼志十二》:“曰大功服,粗白布,冠、致如之,茧布缘屦。”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四)小功“小功”(做工细)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服期五年月。清代,凡为伯叔祖父母、常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及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再从兄弟、未嫁再从姊妹,又外亲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均服小功。《仪礼·丧服》:“小功,布衰掌,牡麻致,即葛五月者。从祖祖父,从祖父母报;人祖昆弟;从父姊妹篇,孙嫡人者;为人后者为其姊妹嫡人者。”《新唐书·礼乐志十》:“小功五月殇,正服:为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叔父之下殇,为姑、姊妹之下殇,为从兄弟姊妹长殇,为庶孙之长殇。降服:为人后者为其兄弟之长殇,出嫁姑为侄之长殇,为人后者为其姑、姊妹之长殇。义服:为夫之兄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殇,为夫之叔父之长殇。”参阅清吴荣光《吾学录·丧礼门》一所附丧服各图。(五)缌麻“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清代,凡男子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为外孙、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缌麻。服期三月,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即所谓“素服”,袒是露左臂,免是用布从项中向前交于额上,又后绕于髻。宋人车垓说此仪久废,当时人的袒免亲丧服是白阑缟巾;明、清时,素服,以尺布缠头。同六世祖的亲属便是无服亲了。故《礼记·大传》云:“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六世亲属竭矣。”三.准五服以治罪“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西晋定律第一次把“五服”制度纳入法典之中,作为判断是否构成犯罪及衡量罪行轻重的标准,这就是“准五服以制罪”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亲属间相互侵犯、伤害的情形,也用于确定赡养、继承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五服制罪”的原则实质上是“同罪异罚”的原则在家族范围内体现,它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亲属相奸,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亲属相盗,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有犯,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五服”制罪原则的确立,使得儒家的礼仪制度与法律的适用完全结合在一起,是自汉代开“礼律融合”之先河以来封建法律儒家化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它不仅体现了晋律“礼律并重”的特点,也是中国封建法律伦理法特征的集中表现。自西晋定律直至明清,“五服制罪”一直是封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与完善。第二节家族范围一.家族的概念家族以血统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包括同一血统的几辈人,亦可称为家属。如何子渊家族、陈氏家族、王氏家族等。(一)英语中最常用的骂人话是shit,也可以说是英美的“国骂”。所谓shit,就是粪便,骂对方的人格和粪便一样肮脏。英美还有一个常见的骂人话是“sonofabitch”,常译为“婊子养的”或“狗狼养的”,这是骂对方的出身非常低贱。(二)很多中国人都知道日本的“国骂”是八嘎牙路,八嘎牙路用汉字写就是“马鹿野郎”。(三)中国的国骂:“#妈的”、“#你妈”等等,都不是直接侮辱对方,而是侮辱对方的母亲。“#你奶奶”、“#你祖宗”,则是超过“#你妈”的更高级的骂人话。#你祖宗八辈祖宗#你祖宗十八代(四)总结1、中国更注重家族观念2、中国的祖先崇拜二.家族的范围总结1.中国的家族是父系的,亲属关系只从父亲方面来计算,母亲方面的亲属是被忽略的。2.家为一经济单位,为一共同生活体。族为家的综合体,为一血缘单位。三.亲属亲属:因婚姻、血缘或收养而产生的社会关系。亲属的含义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1.亲属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固定的身份和称谓;2.亲属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产生;3.亲属与家属、家庭成员的区别:家庭成员是指相互负有扶养义务的一定范围内的亲属,主要指夫妻、父母子女,有时也指祖父母、外祖父母、外子女、外孙子女及兄弟姊妹等。但不是家庭成员,因为和这些亲属之间没有法定的权利义务,而且也不可能在一起同共生活。旧中国亲属的分类在旧中国,家属是封建制家中和一个组成部分。家是指以永久共同生活为目的的而同居的亲属团体。(1)宗亲。(2)外亲(3)妻亲。新中国亲属的分类(1)配偶。(2)血亲。分两种:一是自然血亲。二是拟制血亲。(3)姻亲。分三种:一是血亲的配偶。二是配偶的血亲。三是配偶的血亲的配偶。第三节父权一、父权的概念父权是指封建家族的家长对其家族中的一切人和物的最高支配权。二、父权的内容(一)惩戒权指父母自行责罚(二)生杀大权案例一王起长子王朝东恨弟王朝向不肯借钱,持刀追砍。王起将王朝东拉回,向其斥骂,王朝东回骂。王起气愤莫遏,将王朝东活埋。吉林将军照子孙违反教令,父母非理欧杀拟罪。刑部以子骂父,系罪犯应死之人,与故杀并未违反教令之子不同,亦与非理欧杀违反教令之子有间,依律勿论。案例二张二小子年十一,时常在外盗窃,其父张勇屡教不改,起意杀死。将张二用麻绳勒毙,照子孙违反教令,父母非理欧杀律拟罪案例三李增财因子李枝荣屡次行窃,央同外人帮忙,将李捆住,用鉄斧连欧,致伤两肋。李枝荣喊嚷滚转。李增财随即将李枝荣两脚筋割断,身死。刑部以李增财因子屡次行窃,致使割断脚筋身死,与非理欧杀不同,从宽免议。(三)送惩权a.子孙违反教令唐宋徒刑二年明清杖一百b.子孙不孝诅咒父母、祖父母的父母、祖父母在世,却别立户头,另有财产的。不赡养父母的。父母去世,守丧期内(三年)进行婚嫁的,不穿“孝衣”的。父母、祖父母去世,密不发丧的。诈称父母、祖父母去世的。案例四唐时李杰为河南尹,有寡妇告子不孝,其子不能自理,但云:“得罪于母,死所甘分。”杰察其状,非不孝子,对寡妇说:“汝寡居唯有一子,今告子,罪至死,得无悔乎?”寡妇道:“子无赖,不顺母,宁复悔乎?”杰曰:“审如此,可买棺木来。”此寡妇但曰:“子无赖,不顺母。”子即处死。无需罪至死,无需证据(四)绝对财产权a.礼记提到父母在不有私财,禁止子孙私有财产。b.子孙更不得以家中财物私自典卖,法律上对于此种行为的效力是不予以承认的。c.父母在而别立户籍,在法律上列为不孝罪名之一。d.家里的子孙也被认为财产。(五)子女婚姻决定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四节亲属间的侵犯一、杀伤罪(一)子孙对尊亲属---加重主义第一、不孝诅咒父母、祖父母的父母、祖父母在世,却别立户头,另有财产的。不赡养父母的。父母去世,守丧期内(三年)进行婚嫁的,不穿“孝衣”的。父母、祖父母去世,密不发丧的。诈称父母、祖父母去世的第二、误伤父母未死的行为翟小良修墙得钱买鱼酒饮食,翟父见而气忿,揪住小良发辫殴打,小良情急图脱,用刀割辫,不期将父手腕割伤。周三用柳条殴责其妻,母上前遮护,误伤左腮,饮食行动如常,并未嚷痛。后因身体受寒,下炕出恭,失跌喘发,病剧殒命。刑部因伤甚轻浅,死由于病,但业已误伤,伦纪有关,仍照律拟斩决,奉旨九卿议奏,得改斩侯。第二、误伤父母致死的行为白鹏鹤因向嫂白葛氏借灯油不遂,出街嚷骂,白葛氏赶出门首理论,白鹏鹤拾起土块向嫂掷击,适母白王氏出劝,误伤殒命。刑部按子杀父母凌迟处死律问拟。奉旨以遥掷土坯误伤其母,非其思虑所及,与斗殴误杀究属有间,着改为斩立决。第二、无意致父母死的行为戴邦稳在草堆内煮饭,不慎,草堆起火燃烧,母戴吴氏年老不能逃避,被火灼毙。徐长贵随父徐国戚淘井,父在井底挖泥,子在井上循环提桶。提至井身一半,桶梁脱落,泥桶坠井,致毙父命。崔三同父共锯木板,木身摇动,风势过猛,支架木板之小木滑脱,大木倒下,将父压伤身死。常人过失杀伤是可以收赎的,但子孙过失杀伤父母则不得赎,且科罪极重。一般情况下绞决,特殊情况下,只能有绞决改为绞侯。第四、致父母自尽的行为严克连母刘氏素有疯病,时发时止,每逢生气即病发。严克连因妻做鞋迟延,加以斥骂。刘氏喝阻无效,生气触发疯病,服毒自尽。晋抚以刘氏之死实由疯病昏迷所致,与实在抱忿轻生者由间,于绞罪上量减拟流。刑部以该犯使母生气已属咎无可辞,刘氏之自尽虽由疯伐,而疯病复发,则由该犯不听教令所致,依律问拟绞侯。栗松年因妻做饭迟延,加以殴骂。母李氏出而喝阻,不听。李氏欲禀官送究,松年口头央求,不允。随即赴县呈控,回家以后才晓得父母首告忤逆,应问谴戍,虑无人侍养,心生追悔,愁急莫释,投井自尽。有司以李氏之死虽非抱忿轻生,但事由于首告究由违犯教令所致,依律拟绞侯。清律规定的清楚而具体,凡子孙不肖致祖父母父母自尽之案,如审有触忤干犯情节,以致庆生自尽者,即拟斩决,若并无触犯情节,以致轻生自尽者,但拟绞侯。第五、父母并未故意寻死,其死也并非子孙的直接过失陈文轩令子陈子康取茶给饮,因茶不热,倾泼在地,当向斥骂,并取棍向欧,陈子康畏惧跑出房外,陈文轩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