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后题答案第一章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空想的、无法实现的学说,但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因此,此学说中已经包含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历史功绩:⑴无情揭露和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为启发工人阶级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资料;⑵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已经包含有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萌芽,预见了一些社会真理,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⑶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预见,猜测到了不少社会主义原则,并被后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所科学论证,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想素材。局限性:⑴其世界观总的来说是唯心主义的,主张先验论的理性论,是凭借头脑的空想,凭借对人类理性的认识,而不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⑵它们不懂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⑶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使命,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⑷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2、《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哪些基本理论?基本思想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二,无产阶级必须用各种手段推翻资产阶级,以实现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转变。第三,为了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第四,为了夺取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还必须建立无产者的国际联盟、工农联盟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统一战线)。第五,过渡时期结束后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基本思想:(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决定社会政治精神面貌,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使整个人类获得解放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宣言》科学地评价了无产阶级,正确地阐明了无产阶级成长、成熟的意义,回答了无产阶级向何处去这一时代的重要课题,其理论和实践影响,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越发强烈的,因为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为其真理性提供新的印证。《宣言》在回答时代课题中创建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得以日益发展和日趋成熟并完善的基石。《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用科学共产主义来指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纪元。3、19世纪中后期,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利用议会民主和平过渡与坚持工人民主共和国的思想。2)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思想。3)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还有扩展能力,共产主义不宜普遍使用。4、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最根本的内容并不是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描述,而是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转变,即把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分析的基础上,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趋向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尽管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所不可避免的局限,马克思恩格斯的个别结论过时了,但是因为它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分析上的,并不影响他们关于社会主义理论整体的科学性质,至今没有失效。第二章1、如何评价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为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2)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3)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4)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5)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苏联早期的新经济政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1)要重视市场作用。2)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3)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4)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5)立足本国国情,以与时俱进的态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6)在经济建设中要尤其注重掌握“度”,注重辩证法的应用;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并在发展经济、进行各项建设的同时,加强党的自身能力建设。3、试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果、特点及弊端?成果:1)特定历史条件,战争与革命时代产物,第一个成功的社会主义建设典范;2)全面促成苏联的现代化,创建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3)有效抗御了资本主义的围追阻截,成为二战胜利的保障;4)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首次执政的成功之作,具有世界影响力。特征: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过度集权,缺少社会主义民主、自由、法治、人权。1)政治方面的表现。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地位特殊的国家案例机关。2)经济方面的表现。国家所有制占绝对优势,过度集中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体制,过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经济管理方法,过分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3)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过度集中的思想文化管理机制,领袖言论成为真理与错误的惟一标准,公共舆论一律。4)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从20年代新经济政策阶段的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封闭,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转向冷战对峙,甚至准备并进行热战对抗。苏联还立足于领导世界革命,要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挥中心、控制中心和统治中心。弊端:1)民主范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2)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3)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4)对外关系中的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由于既存体制被理想化、固定化,这种弊病后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克服,由此也就产生了严重消极作用,即体制过于僵化,缺乏自我调整的能力。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论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的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实践中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想倾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不拘泥于已有的现成的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独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践意义:1)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历史事件,有力地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地增强了他们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信心,有力地支持了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世界和平的力量。5、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摸索的经验教训有那些?1)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国经验的教条主义。2)必须尊重科学知识,遵守客观规律,反对主观主义的唯意志论。3)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反对急于求成和急于过渡的冒进思想。4)必须大力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滥用。第三章1、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哪些挑战?50年代中期开始,东欧、南欧社会主义遭遇严峻挑战1)二战后期,在苏军庇护下建立共产党政权,成为苏联“卫星国”,社会主义缺少群众基础2)共产党不能独立自主执政,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作风生硬霸道”3)奉行斯大林模式,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内部矛盾逐步加深,不断引发民怨4)直面西方世界,与资本主义竞赛处于下风2、评述分析50-60年代苏联、东欧各国社会主义改革答:50年代中期东欧各国改革的原因:1)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2)苏联大国霸权主义干预;3)东欧各国不能独立自主,强烈要求摆脱苏联模式;4)东欧各国要求脱离社会主义阵营;5)社会主义缺少群众基础;6)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内部矛盾不断加深。改革:1)匈牙利改革是东欧各国较为突出的,因为斯大林模式的僵化,阻碍了匈牙利经济的发展。匈牙利政府总结了“匈牙利事件”的发生,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局部调整。后被苏军平息。(卡达尔改革)3)南斯拉夫的“自治社会计划”较为成功;2)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全面改革,出现了“布拉格之春”,但在苏联的强大压力下走向终结;4)1956年,波兰波兹南工人抗议运动,波兰政府平息后,开展反对“修正主义”斗争;5)苏联:苏共二十大严厉批判个人崇拜,摒弃“斯大林主义”;赫鲁晓夫掀起政治变革之风,加强民生法治建设,解决历史问题,调整工业结构,舒缓农业政策,加快科技创新;缓和苏美关系,谋求社会主义阵营团结。总之,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制约,加上苏联的干预,缺乏独立自主权利。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都没有获得最终的成功,与苏联一样,改革后不久,又陷入了经济危机,80年代末导致最终爆发东欧剧变。Or:东欧50、60年代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实践主要特点是:围绕改进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要求提高经济效益而展开。这次改革仍然没有涉及体制本身的弊端。由于苏联出兵入侵捷克而受到严重挫折。(1)变革的背景: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促使东欧各国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的要求。(2)改革的主持者:波兰——哥穆尔卡;匈牙利——卡达尔;捷克斯洛伐克——杜布切克。(3)改革的内容:波兰: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扩大企业自主权。匈牙利:从1968年起,开始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础上,把国民经济按计划发展的中央管理与商品关系、市场积极作用有机联系起来。捷克:捷共公布了革新社会主义《行动纲领》,提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贯彻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4)改革的结果:波兰:未取得明显效果,60年代末,出现了经济困难,长期无法摆脱困境。匈牙利: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经济发展平稳,人民生活有较大提高。捷克:苏共领导指责《行动纲领》离开社会主义道路,并于8月出兵占领了捷克,捷克的改革由此中断。由此可见:①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照搬苏联高度集中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经济困难政局动荡;受苏联干涉,要求独立发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