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期末重点Copyright@Cgg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考试时间:1.21THU10:10-12:00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三个基本特点: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放权让利•减少行政计划指令、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国有企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二)20世纪90年代初:以计划与市场关系•计划不一定等于社会主义;市场不一定等于资本主义•计划与市场为经济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三)以产权制度改革•产权明晰、政企分开、权责明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抓大放小2.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比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生产关系(阶级性)社会人&整体主义分析阶级利益西方经济学(经济学)资源配置(无阶级性)经济人&个体主义分析(理性与有限理性)成本收益分析方法需求供给分析框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资源配置以及存在于这种资源配置背后的经济利益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的有机结合3.简述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公有制是指国有、集体、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及集体成份③主体地位表现在:量占主体,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质占主体,以国民经济命脉的控制及对经济发展的导向④怎样坚持公有制主导:a.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其它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加强控制力、掌握经济命脉b.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包括农村集体所有制及城镇集体所有制;他们具有强的包容性:能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兼顾分配公平,且并非一种暂时、过渡的公有制形式。c.发展混合所制经济中的公有成份——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公私合营⑤公有制为主体的实现形式:合作经济:自愿联合生产要素进行合作生产与经营股份制: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公私属性在于控股股份合作:劳动联合+资本联合,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允许员工持股混合所有制:不同所有制的联合,并购⑥为什么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的兼容性强,市场导向明确、利益直接、经营机制灵活符合产业、产品的分工发展趋势,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企业分工、协作利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合有利于增加竞争4.市场经济为何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他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市场经济的内涵: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交换的场所、渠道和纽带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资源配置遵循产权规则•资源配置的权力与行为人拥有的资产量成正比–排它性产权至关重要–区别于等级规则②决策分散化•微观主体(企业、个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自由、平等竞争•从事交易的行为人的地位及机会平等④价格协调微观决策•价格、供需自动调节并不必然导致道德滑坡-市场经济具有收入分配、传递信息、刺激效率等功能5.对市场和计划的关系有哪些探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讨论–1978年至1983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在流通及生产领域;放权让利–1984年至1987年•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不可逾越的阶段;企业扩权、价格双轨制–1987年至1992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综合利用计划与市场机制–1992年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计划与市场均是经济手段–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产权关系明晰;价格由市场决定;市场开放性;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解决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生产功能;消除基于所有制的歧视性政策;引导健康发展•公有制与私有制经济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融合、渗透b.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方式所有制结构决定•按劳分配原则需要通过市场交易关系实现•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化运营受利息、地租等市场因素影响,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7.什么是渐进式改革?它有哪些特点,哪些经验?渐进式改革:是自下而上的,强调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特点:①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权利中心依赖行政系统组织推动改革,兼顾下级改革需求②增量改革–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下对增量部分引入市场机制③先试点再推广–寻求改革不可逆与稳定的平衡点经验:①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所有制结构与分配结构②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来判断改革的成效-生产力、综合国力、生活水平③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④适时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政治民主8.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塑市场竞争主体。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以下三大战役:①放权让利---利润留成、两步利改税、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②试行股份制---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预算硬化、自主决策能力提高。③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实施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战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对大型竞争性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改革促管理2.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机制是供求、价格、竞争等诸要素互相影响形成的系统他要求:①市场主体产权明晰、硬的预算约束②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③开放市场④流通体制改革⑤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3.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现实中市场失灵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政府需要转变职能,做到①避免对企业的行政干预;②明确经济政策目标,优化经济政策工具,采用经济工具;③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和廉洁的政府服务体系;④使政府的政策及政策的制定过程具有透明性;⑤政府应该成为遵守法律的楷模;⑥实行国民待遇与非歧视原则4.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优胜劣汰分配制度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9.重点掌握两个华盛顿共识。P62华盛顿共识:为了解决拉美国家20世纪80年代通胀、债务危机,世行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提出,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推广(都在华盛顿)设计给拉丁美洲国家的各种政策建议的最低公分母。核心内容:私有产权条件下的资本与市场的全面开放。十个要点:压缩财政赤字;政府支出转向经济效益高及改善收入的领域(文教卫生);税制改革(低率宽基);利率市场化;有竞争力的汇率制度;贸易自由化;开放外国直接投资;国有企业私有化;放松政府管制;保护私有财产产生的问题:分配严重不公、两极分化严重、支柱与基础产业向私人资本及外国资本集中、许多民族产业陷入困境、失业现象加剧、政府职能明显削弱、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一系列金融危机爆发等。后华盛顿共识:以斯蒂格利茨为代表发起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政府积极作用•财政、金融、贸易、汇率、投资、政府体制间的配套与兼容;制度建设的长期性•更宽广的政策目标:经济增长、减少贫困、收入分配、环境可持续•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倡导的私有化、资本帐户开放和经济紧缩政策10.中国渐进式改革的路径,定义,特征和评价路径•自上而下的渐进式改革定义•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改革•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改革,在基本不触动既得利益格局的前提下实行增量改革特征•利用已有的组织资源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利用等级构架组织市场改革逐渐减小等级规则的资源配置作用放权让利—价格改革—产权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增量改革-不率先触动既有利益,边际上推进市场改革»所有制:承认公有经济,逐渐放开个体、私营、合资、外资»国企改革:利润留成(放权让利)--企业承包责任制及股份制--放开搞活国有企业»价格:双轨价格•先试点,后推广-局部经验的推广»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股份制、自贸区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中央政府为改革的组织者&风险最后承担者»与地方政府间的信息不对称评价•理论否定:产权制度与等级制度水火不容改革的最终是“自己给自己挖坟墓”渐进改革必然结果:产权改革冲突等级束缚,重走激进之路;等级束缚产权改革,改革停滞甚至倒退•现实肯定经济增长、贸易及外汇储备、民众收入水平、贫困人口减少地方政府的嵌入式作用激进和渐进式改革的区别(能掌握最好)激进渐进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先搞改革、后求发展既搞改革、又求发展“破”与“立”的关系先破后立,采用“休克疗法”彻底破坏计划经济体系和国有制度,再进行新体制建设先立后破,不断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完善宏观调控&减少指令性计划速度和推进力度重视速度,俄罗斯于1990年制定“500天计划”循序渐进,通过局部均衡各个击破、边际均衡分解难题11.供给主导型制度,因为是我们国家国务院现在在推行的,所以希望大家了解一下。他有哪些特征,有哪些因素会制约它,存在哪些冲突,障碍,全面理解。特征①政府主体决定制度变迁方向、速度、次序、方式–与微观主体比,政治力量及资源配置权力②政府主体由一个权力中心和层层隶属的行政系统构成–控制方式:命令、法律规范、利益刺激③政府主体与微观主体在具体制度创新中的利益摩擦难免–政府与微观主体目标函数及约束存在差异–最终的制度变迁取决于权利中心④权力中心设置制度创新进入壁垒–优先权、改革试点权–下级政府或微观主体只有得到权力中心授权才能进行制度创新⑤统一观念–为下级政府及民众所接受的意识形态制约因素:①宪法秩序-是界定国家的产权和控制的基本结构,他影响制度供给,但具体的制度安排不能超越宪法秩序明确规定的制度创新空间②制度供给成本-制度改革不可能符合每个人的要求,因此是“非帕累托改进”,造成了个体、社会和政治成本。③财政约束-改革需要财政保障,但不一定能实现。④知识约束-对制度的认识需要知识的积累,要适应新规则等。冲突:制度选择目标——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为产权关系明晰化–政企分开、产权界定•决策单元–由分散型决策体制取代集权型决策体制–核心在于政府放权政府组织实施决策权分散化的方式–行政性放权•行政中心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地方或部门,后者将部分决策权下放到企业(国有企业)–放权让利实践•处于更重要的位置–经济性放权•通过政企分开和产权制度改革,使企业脱离对政府依赖在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方式推进决策分散化的障碍:1)经济上的障碍•政府控制下的分权化改革将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下放经营权时(经济性放权),没有下放责任»避免产权重新界定的放权使企业“负盈不负亏”»投资需求旺盛、财政入不敷出–行政性分权刺激地方投资•中央财政收入占比下降趋势–增发货币,公开性的通货膨胀2)政治上的障碍•政府控制下的分权化改革将导致政府权威得以维持的等级制的瓦解–权威扩散化»下级利用上级政府授予的权威去做并未授权于它去做的事情3)所以权力中心面临两难选择•继续改革将瓦解等级规则;–攻艰阶段的改革:与虎谋皮•维持权力中心需抵制通用及维护政府权威–强化等级制度12.什么是诺斯悖论,如何解决诺斯悖论?诺斯悖论:是指一个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率产权制度依赖于国家对产权进行有效的界定与保护,但受双重目标的驱动,国家在界定与保护产权过程中受交易费用和竞争的双重约束,会对不同的利益集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从而会容忍低效率产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导致经济衰退如何解决:需要一种介于微观主体和权力中心控制之间的集体行动——组织,即在既定制度规则下需要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团体地方政府(组织的一种)能够联结微观个体与权力中心,利益独立化的地方政府构成权力中心的制度供给意愿与微观主体的制度创新需求的中介环节,实现权力中心垄断租金最大化和保护有效产权间达成一致,形成了中间扩散型的制度变迁方式。13.理解什么是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为什么地方政府成为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方式中的第一行动集团,财政事权的独立性,官员升迁,以及他追求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