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下面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材料,请结合材料与我国国情实际,分析十八大报告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意义。材料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的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近百年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据中国有关专家初步估算,从1994年到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约为4%,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由1994年的76%上升到2004年的83%。材料2Algore继凭借《难以忽视的真相》摘得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后,他又与联合国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分享了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公告中说,戈尔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在确立和大力推广与“由人类活动带来的气候变化”有关的知识以及扭转全球气候变暖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自从在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惜败给现任总统布什后,戈尔就一直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成了一名“环保斗士”,并获得了多个环保奖项。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两者相辅相成。气候变化看似与和平搭不上边,但是全球变暖带来的干旱、歉收和热带疫病可能使一些地方变得更为贫穷和动荡,而海平面上升也可能使一些低地国家出现大量难民,给这些国家自身及其邻国造成巨大压力。这些都会成为产生或加剧冲突的根源。正如诺贝尔委员会所说的那样,气候变化可能会触发人类大规模迁徙,竞争地球自然资源也会更为激烈。这些改变将把尤其沉重的负担施加给世界上最为脆弱的国家。结果是,国内和国际出现暴力冲突和战争的危险将会增加。材料3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日益增大。一是资源约束加大。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淡水、耕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石、铝土矿等。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消耗大、浪费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高,据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的产值,能耗是美国的4.3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过程中,资源和能源约束越来越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二是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发展方式导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过大,有的超过了环境容量,水、土壤、空气污染加重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污染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三是生态系统退化。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系统退化现象普遍而严峻,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地质灾害频发、湿地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洋自然岸线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等,生态系统缓解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四是气候变化问题突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所有这些表明,传统的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要点:党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并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总体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新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人类社会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党对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并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反映了党对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水平。(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涵。当前,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战略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反映了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是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也应该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3)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反映了党对当今世界发展新趋向的深刻把握,对推进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人类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类对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时代潮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党准确把握了这一新趋向,从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度认识和解决资源环境等问题,这不仅为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论指导,也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积极的有益的促进。(4)注意:在答题时,要求结合本题材料进行论述。第8章案例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1据报道:2013年6月7日,高考语文科考前20分钟,四川宜宾一中一名女考生因痛经在考场内当场昏迷。同考场的一名男考生发现后,抱起昏迷女生往校外跑。将女考生交给交警后,男考生满头大汗返回考场,而昏迷的女考生打完一针后坚持回去考试,迟到了两分钟。后续报道:宜宾一中已授予黄子恒“宜宾市第一中学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校向宜宾市人民政府为黄子恒申报市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四川省军区已通过宜宾军分区与黄子恒取得了联系,将在军队媒体广泛宣传他的事迹。如果黄子恒愿意报考军队院校,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材料22013年6月7日傍晚发生的厦门公交车起火事件,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事件被定为一起刑事案件,纵火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警方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据了解,陈水总与亲人、邻居关系不睦,且和妻子皆无固定工作,生活困窘,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他为此多次上访。另外,在厦门公交车纵火案中,共有15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其中8名遇难,受伤的7名参加高考的考生,福建有关部门通过和考生及家长商量,决定按照第一天考试的成绩和平时在校成绩,照顾这7名考生到相应高校就读。材料3据胶东在线报道:2013年6月7日,被称作“史上最严高考”的高考如期而至,很多家长选择全程陪同。与往年相比,今年陪考的家长有所增加。很多家长都是“全程陪同”,他们有的还专门请假过来。“我儿子学习一般情况,前几次模拟考都不是很理想,所以复习压力大,我怕出点意外,就一直在等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生家长表示,现在就业压力大,尤其是男孩子更应该有自己的事业,实现这些的首要条件就是高考。要点:上述三个材料均发生在2013年高考一日,折射出很多有关和谐社会建设的问题,如友爱、法治、安定、教育、就业、健康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要求通过材料的提示,回答“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进行分析。(2)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就教育、就业、分配、社保、健康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第7章案例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下面是有关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材料:中国传统文化清单上我们遗失了什么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好行乐、盛气、豪壮、造世界、“常思将来”、“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的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地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中国味淡不可闻。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新少年中国》,而不仅仅是《少年全球化》?忠孝仁义信礼智勇何为忠孝仁义?何为信礼智勇?现在只有在台北的大街看路牌才能见到它们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道要维护的那个秩序不再回来,也切断了我们与“忠孝仁义”的关联。“信礼智勇”好歹还是一个各社会通用的生存哲学和基本要求,但我们嫁接了西方的价值理念,在儒家的词语外壳下,内涵不再。古人曾把道德修养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奋斗、快乐、自由通通比道德来得重要;现在的孩子还有很多别的事要忙。孔融让梨“孔融为什么让梨?”“是因为大的梨是坏的。”那个固执而陈腐的孔融如果听到现在的孩子这样回答,肯定气得从棺材里跳起来。是的,传统的道德范式正在流失。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被教导:不劳动者不得食。他们几乎从懂事开始就置身于竞争当中,天生就是达尔文主义者。三年级的孩子每周要上40节课,每天要练3小时的琴,六年级的孩子每天做功课到深夜12点,初二的孩子课外还要参加数学竞赛、英语演讲比赛、学生会竞选……他如何能够说:同学,第一名我不要,让给你吧!没人会感激孔融。只是,当整个社会都开始认同“谦逊使人落后”这种工业文明的价值观的时候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2)文化承接着过去又昭示着未来,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结合时代特点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以继承和发扬,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3)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加以积极借鉴,做到洋为中用,博采众长。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P6-7案例2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下面是有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材料:长征:献给世界的壮丽史诗公元1000年至公元2000年间,中国有三个事件被世界认为具有巨大影响,并入选取人类历史进程中的100件重要事件。它们分别是:1100年火药武器的发明,1211年成吉思汗的帝国和1934年的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艰难险阻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15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20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5座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30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远征。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8.6万多人踏上长征之路,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为近8000人。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的10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1936年10月到达甘肃省会宁时全军3.3万余人。长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征。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25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20岁,14岁至18岁的战士至少占40%。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读懂中国工农红军所进行的长征。读懂了长征,就会知道人类精神中的不屈与顽强是何等的伟大,就会知道生命为什么历经苦难与艰险依然能够拥有快乐和自信,就会知道当一个人把个体的命运和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时,天地将会多么广阔,生命将会何等光荣。为此,我们有必要重新上路,走过那千山万水,感受那风霜雨雪,认识中国工农红军中杰出的共产党人和行进在这支队伍中的伟大的红军士兵。长征永载人类史册!(出自新华日报,)(1)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精神条件。(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3)时代精神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进入新时期,我们不断培育、积累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我们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经受了各种严峻考验,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开辟了中国百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创新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4)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