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学生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现代史各章复习题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1923)名词解释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后改为《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以及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大力宣传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在政治和思想上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主义,破除了传统的封建教条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激励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追求社会公正与进步的热情。2、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为主要工作。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了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领导下,从1922年1月至1923年2月,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一百多次,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包括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922年10月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等;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罢工高潮,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3、中共二大:举例,如一个名词按4分计算,得分点如下:21922年7月在上海召开。(1分)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和关于民主联合战线,关于工会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关于加入第三国际等决议案。宣言规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分)大会决定出版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选举了新的中央领导机关。(1分)中共二大有着伟大的历史功绩,规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特别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对于当时的革命斗争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义。(1分)4、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决定在保持党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性的前提下,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还修订了党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思考题1、民国初年的经济状况及社会结构的变动经济状况: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发展经济的总政策。全国兴起了兴办实业的热潮。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几个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⑴这一时期,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其他轻工业如火柴、造纸也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有些部门如煤、铁等方面也有相当的发展。与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同时,中国民族资本的银行业也得到迅速发展。⑵在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作为的民族资本家。如江苏无锡的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广东侨商简照男、简玉阶兄弟等。⑶虽然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它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依旧很小,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反封建特征。新开班的企业轻工业多,重工业少。小工厂3多,大工厂少。即使在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也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封建势力的束缚。社会结构: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发了中国社会间层的流动和社会结构的新变动。⑴地主阶级依然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发生了新变化,一些地主开始向近代工商业投资。⑵作为中国社会主体的农民阶层此时也发生了明显的分化。大批的自耕农迅速降为少地或无地的农民,无地的农民有的成为游民,有的成为工人。⑶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但其力量仍然很小,不能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抑和束缚。⑷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兴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2、五四后有哪些新思潮竞起,作一简单介绍⑴马克思主义:19世纪40年代形成的无产阶级学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界得到了广泛传播。⑵实用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流派。由胡适等人引入。⑶基尔特社会主义:也叫行会社会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英国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五四时期,梁启超、张东荪等是这种主义的积极鼓吹者。⑷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思潮。20世纪初被当做一种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⑸工读主义或“工读互助主义”:是综合当时流行的俄国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以及新村主义等“新思潮”而形成的。⑹新村主义:主张脱离旧社会的恶势力,另辟一块小天地,建立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脑力和体力劳动对立,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新村。⑺合作主义:主张通过组织合作社,来消灭剥削,实现社会主义。3、20世纪20年代初期社会各界有哪些改造中国的主张?⑴好人政府:最早由胡适提出。主张“好人”应该站出来“监督”和“修正”“不良政4府”,为建立一个“好政府”而积极奋斗。⑵省自治和联省自治:主张省自治和联省自治的人认为,救国治国的办法在与实行“省民自决主义”,各省制定宪法,实行自治,然后在省自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联省自治的共和国”。⑶制宪救国:期望通过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是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改良政治的又一主张。⑷废督裁兵:主张费督裁兵的人认为,“兵祸”是国家最大的祸患,因此,全国应一致要求费督裁兵、化兵为工。4、列举1919—1922年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三次大论争。①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第一场争论,是与实用主义者的争论。这场争论亦被称为“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这场论战开始于1919年7月。胡适在《每周评论》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争论,争论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中国社会改造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根本解决”。②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第二场争论,是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争论。这场争论亦被称为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中国要不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组织无产阶级政党,要不要用革命手段来改造中国社会的大争论。③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第三场争论,是与无政府主义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同无政府主义的争论实质是要不要无产阶级专政的问题,通过这次争论,使大批激进的青年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无政府主义的界限,不少信仰过无政府主义的人转向马克思主义。上述三次论战,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5第二章国民革命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1927)名词解释1、五卅运动:1925年5月,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工人领袖顾正红。5月30日上海工人、学生在英租界举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暴行。在南京路上,英国巡捕悍然开枪,打死打伤群众数十人,制造了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决定组织以无产阶级为中心的各阶层人民的反帝统一战线,实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次日实现了全市“三罢”斗争;6月7日工商学联合会成立提出了“惩凶、赔偿、撤军上海、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要求,形成了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随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游行示威和“三罢”。革命浪潮迅速推向全国,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反帝运动。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2、三二0事件:中山舰事件也叫“三二0事件”。1926年3月18日,蒋介石命中山舰到黄埔候用。。。。(简单过程,只要叙述简要就行)以此为借口,3月20日,蒋介石宣布戒严,断绝交通;扣留中山舰;驱逐了黄埔军校中及国民革命军中以周恩来为首的共产党员等。蒋介石评说此事是国共力量消长的分水岭。通过此事,蒋介石的地位大大提高了,扩大了权势,为以后军事独裁打下了基础。3、整理党务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蒋介石制造的阴谋事件。1926年5月,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谭延闿、蒋介石等9人联名提出旨在限制共产党、篡夺国民党党权的《整理党务案》。它的主要内容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6不得超过总数的1/3;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要交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保管等。陈独秀、张国焘等继续退让表示完全接受。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集团实力迅速膨胀,为他以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4、迁都之争:1926年北伐军占领武昌,国民党中央和政府北迁成为革命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国民党左派主张迁武昌,蒋介石主张迁南昌。是一种权力之争。最后,武汉的革命势力在迁都问题上战胜了蒋介石。思考题:1、中国国民党一大及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中国国民党一大:⑴内容: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开幕式的代表有165人,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担任大会主席,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⑵意义: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为党的政纲政策增加了新内容,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②这次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共产党人的加入,使它增加了新的活力;③大会宣言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一致性,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④大会在事实上确立了联哦、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被称为“三大政策”)。这些标志着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开始。国民党政治制度的确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原则上和在相当程度的事实上确立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制度,即国家制度。经过这次代表大会,国民党正式确立了党在国家之上、领袖在党之上,军队党有党政军制度,即根本的国家政治制度。72、论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⑴政治上北洋军阀反动腐朽,祸国殃民,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⑵军事上,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大派之间矛盾重重,不可能协同作战;⑶北伐军根据为我双方的军力情况,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正确作战方针;⑷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形势下,西南川、滇、黔各省地方军阀,也都转向拥护国民政府。3、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分裂原因探析⑴国共两党分裂的根本原因是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理念的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打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中共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⑵北伐战争后,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也是导致国共两党分裂的重要原因;⑶正当性质的不同,文化的差异,救亡理念的区别也是造成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分裂的原因;⑷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着许多尖锐的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在国民革命时期是国共两党之间无法调和的,所以国共分裂是必然的结果。4、蒋介石、汪精卫“清党”反共原因探析第三章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工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1931)名词解释1、东北易帜:皇姑屯事件”之后,日本阴谋利用张学良制造东北“独立”,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为维护祖国统一,于1928年12月29日,在中国东北将原北京政府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史称东北易帜。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82、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到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混战历时7个月,双方使用兵力共百余万,死伤三四十万兵员,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无计。3、古田会议: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上杭县古田村召开,即著名的古田会议。该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共领导下的新型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