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转本大学语_诗词鉴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转本大学语文文学作品赏析诗歌(词曲)鉴赏•诗歌鉴赏是2010年专转本第一次考查的题型,分值为15分。•诗歌鉴赏主要考查考生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诗歌这种艺术性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一是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但是这种写作能力以诗歌内容和形式分析为准则,不可以过度发挥。•一般从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且熔铸成文。第六章诗歌(词曲)鉴赏•2010年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并从作品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等角度,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章。(15分)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参考答案:诗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三种景象。上弦月半夜便已落去,树上的栖乌或因月落而惊醒啼呜。深夜繁霜暗凝,使诗人感觉到弥漫着满天霜华。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霜满天写所感,层次分明地体现出时间和感觉过程。这一切和谐地统一于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氛围和羁旅者的孤孑清寥感受中。•接着,诗人由枫桥推想江边的树——“江枫”,给人以秋色秋意和离情羁思的情感。江面上星星点点的“渔火”引人注目。“江枫”与“渔火”,静与动、暗与明、江边与江上,景物的组合描写颇见用心。此时,船上的旅人正怀着旅愁,“对愁眠”的“对”字包含“伴”的意蕴,但不像“伴”字外露,从“对”中可感觉到舟中的旅人和舟外的景物之间无言的交融和契合。•诗的前幅十四个字写了六种景象,后幅两句诗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诗人在枫桥夜泊中所得到的最鲜明深刻、最具诗意美的印象,就是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夜半钟声”衬托出了夜的静谧,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而诗人卧听疏钟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这座古刹,让江南诗意的枫桥带上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色泽。寒山寺钟声仿佛回荡着历史的回声,渗透着宗教的情思,给人一种古雅庄严感,这首诗不再是单纯的枫桥秋夜景,而是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2010年——张继《枫桥夜泊》(唐诗绝句)•2011年——陆游《卜算子咏梅》(宋词)•2012年——徐志摩《偶然》(现代诗)•2013年——郑愁予《错误》(当代诗)•元曲、古体诗、乐府诗、散文、微小说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1.中国诗歌短小精炼,一首诗词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借助俭省的语言外壳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2.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押韵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3.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1)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构成“诗眼”或“词眼”,要详加分析。(2)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陈子昂“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王维“下马饮君酒”、“日色冷青松”;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等。(3)古人喜欢活用词语,可谓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因为写了动态,也就写出了形态,从而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4.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1)再造想象,可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2)诗词的省略与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填充完善省略的景致。(3)中国古典诗词,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语法连接词,从而造成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空白,让人产生丰富联想。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声色具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5)欧阳修《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a.黄昏时分将门掩上;b.将黄昏掩于门外;c.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d.或许以上三层意思兼具。一个关门的动作,时值黄昏,表现了主人公春光流逝之际的寂寞、惆怅与无奈之情。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二、重点解读关键字词(一)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陶渊明“悠然见南山”;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弄”字把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了出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受到的蓬勃春意写了出来,不论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都具有了意境。(二)动词1.在鉴赏诗词时候,要重点关注动词,尤其是具有“多重含义”或“特别含义”的动词。2.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使用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3.再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与“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三)修饰语1.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应该重点关注的解读对象。2.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直达人心。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四)特殊词•1.叠词(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强调作用。(2)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2.虚词(1)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2)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3.颜色词(1)表现心情,强化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2)鉴赏时候,抓住色彩组合词语,体会诗歌描绘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的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感和节奏感。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3)抓住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变化。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着色的思绪”。(4)抓住单一色彩也能体会诗人的别情。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霜林之醉、之红、离人之泪中。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三、语言的风格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语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深刻,平易近人。贾岛《寻隐者不遇》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言简意深,意在言外,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全部隐于“空白”,发人深思。3.清闲雅致。不落俗套,审美愉悦。如杨万里《小池》。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4.形象生动。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的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5.绚丽飘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第一节鉴赏诗歌的语言6.粗犷豪放。7.缠绵哀怨。8.含蓄蕴藉。9.悲怆幽怨。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第六讲诗歌鉴赏参考附件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oc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古典诗词中的形象与小说、戏剧以人物为主的形象有所不同,它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鸟虫鱼等物。•鉴赏诗歌的形象,主要识别形象的特征,感悟其象征意义,认识其社会价值。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人物形象1.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2.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3.如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二、景观场景1.景色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3.如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三、善解意象1.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即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2.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3.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的彷徨悲苦的情怀,所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5.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四、把握意境1.“意境”是指作品中的主观思想情感与客观景物描写的和谐统一,是从这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意味隽永的形象。2.意境以鲜明的艺术形象,采用情景交融的方式,使赏析者一步步走进诗人所创造的一种特有的氛围的境界之中,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第二节鉴赏诗歌的形象3.在古典诗词中,已经一般表现为一种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或给人以强烈艺术感染的艺术氛围,它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4.意境美是我国古代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阅读和赏析古典诗词曲,一定要通过作品的语言媒介,进入到作品创造的意境中去,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并进行鉴赏评析。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这些表达技巧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一、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1.对修辞手法的赏析,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2.比喻——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无形化为有形。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3.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站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等都是夸张。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节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4.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第三节鉴赏诗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