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l、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再次得到发展机会。重工业在这一时期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轮船航运为主。中国的新式银行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兴起的。大战后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资本集中的现象,形成了一些大的民间资本集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开始渗入农村,加速了商品化农业的发展。至1919年,全国产业工人达200万左右。影响:(1)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生产技术提高,大机器生产的工业产生;推动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2)推动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3)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及军事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4)促进了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2、试述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提出的基本口号、直接斗争目标和发展阶段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上的失败消息传出。基本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直接斗争目标: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要求惩办北洋政府三个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发展阶段:5月4日到上海6月3日为第一阶段。中心在北京,主体是学生。6月3日的三罢斗争到6月28日拒签合约为第二阶段。中心在上海,主体是工人。3、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历史意义:(1)是一次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2)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与干部上的准备;(3)培养造就了一批现代中国杰出的人物;(4)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5)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广泛发展。开端:从领导阶级看,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从革命阵线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从指导思想看,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4、通过具体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需要先进的阶级和政党来领导。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三次论战,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组织基础。5、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最高纲领提出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走俄国革命的道路;各种思潮涌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与反马克思主义者三次论战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成立的;好人政府主义、联省自治运动、制宪救国、废督裁兵等主张不能挽救贫弱的中国,中国革命需要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来领导。最低纲领提出的历史条件: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由“互竞侵略”转为“协同侵略”,国内军阀混战加剧,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列宁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制定当前的革命纲领的理论根据;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主张》,分析了中国的内忧外患,直接为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作了思想准备。6、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是怎样掀起的?它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提供的经验教训是什么?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集中力量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并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工人运动得以迅速发展。1922年1月的香港海员大罢工是这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推动了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5月1日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工大会,促进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推动了罢工斗争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1922年9月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工运高潮的一面旗帜。1923年2月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使工人运动达到最高峰。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显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彻底性和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提高了中共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威望,扩大了中国无产阶级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加快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步伐。经验教训:“二·七”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面对强大敌人,工人阶级必须要有巩固和强大的同盟军,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7、论述中国共产党“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1)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2)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3)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是在帝国主义由“互竞侵略”转为“协同侵略”,国内军阀混战加剧,民族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列宁阐明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和中国共产党发表《对目前时局的主张》的历史背景下制定的。这一纲领对中国革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但没有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8、论述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三大”关于民主联合战线政策的演变中国共产党“一大”确立了在政治斗争中,党应“坚持无产阶级的立场”,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二大”认为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提出了联合全国革命党派,组织民主联合战线的政治主张。中国共产党“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组织与领导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9、论述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形成的历史过程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原是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辛亥革命后,大批官僚政客混进了国民党,“党务反不如前,几乎成了一盘散沙,把从前革命的精神都无形丧失了”。孙中山曾两次进行改组,但成效甚微,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也屡遭败绩。当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陷入困境时,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逐渐萌发了“以俄为鉴”的思想。此后,在与苏俄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多次接触中,孙中山对苏俄的了解和好感逐渐加深,但当时孙中山锐意北伐,未认真考虑与苏俄结盟的问题。1922年6月,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遭受到一生中最惨痛的失败,在困居永丰舰的50多天里,孙中山充分思考了过去多次失败的教训,“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而深信“中国革命的唯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192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派李大钊到上海会见孙中山,畅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问题。8月25日,马林也会见了孙中山,同他商谈苏俄与国民党的合作问题,同时转告孙中山共产国际已作出中国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决定。中共西湖会议后,中共领导人陈独秀亲自拜访孙中山,会谈两党合作事宜,并建议按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孙中山当即同意,并在数天后亲自主盟,吸收李大钊、陈独秀等为国民党员。1923年1月,《孙文越飞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确立。8月,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军事。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巴甫洛夫为军事顾问。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正式形成。10、简述这一时期北洋军阀政府权力的更迭1916年袁世凯死后,时任副总统的黎元洪接任总统之职;1917年6月张勋复辟;1917年7月段祺瑞击溃张勋,控制了北京政权,开始皖系军阀的黑暗统治。1920年7月直皖战争中,皖系段祺瑞战败,开始了直奉共同把持北京政权的局面;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了北京政权;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张作霖控制了北京政权;北京政变后段祺瑞重新执掌北京政权,但实权掌握在奉系军阀手里。第二章1、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重新解释的三民主义增添了哪些新的内容?历史功绩: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会议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灵魂的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重新部署了国民革命的伟大事业。国民党“一大”宣言规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并选举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及各部部长。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成为掀起全国革命高潮的新起点。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国共两党建立黄埔军校和农讲所,领导国民会议运动和工农运动,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行北伐战争,最终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国共双方力量均得到发展,表明国共双方合则兴,分则损。增添的新内容: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2、国民党“一大”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发展表现:(1)创办了黄埔军校和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造就了革命军和农运骨干;(2)通过东征南讨,消灭了陈炯明、邓本殷军阀势力,平定商团叛乱及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3)以沙面大罢工为起点,工人运动重新走向高涨;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的爆发,掀起了反帝革命风暴,开展了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喝国民会议运动,国民革命兴起;(4)国民革命军组建,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北伐战争开始;(5)农村大革命轰轰烈烈,城乡的国民革命组织迅速建立,国共力量均得到发展;(6)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基本问题进行了探索,初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历史意义:五卅运动是北伐战争前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五卅运动的斗争中受到很大锻炼,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干部,党组织也得到极大发展,在斗争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党领导大规模的群众斗争奠定了基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省港大罢工是五卅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不仅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气焰,而且为国际工人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省港大罢工工人组织了担架队、宣传队、卫生队等,随军出征,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3、试述北伐出师前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同国民党右派斗争的情况(1)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右派的反共活动日益猖獗。他们刺杀了左派代表人物廖仲恺,公开反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2)戴季陶主义的出笼;(3)西山会议派的分裂反共活动;(4)在国民党“二大”上,蒋介石当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