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复习讲座史学理论(学生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培优历史复习资料1花淡水深编辑专项复习:史观史研的运用一、多元史观的解读1.文明史观【理论阐释】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是历史的基本内容。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交替促进、共同发展。文明史观的主要线索:(1)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范围上可以分成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2)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典例】1.(2008•宁夏文综•32)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2.(2015•福建文综•19)托马斯•卡伦德写道:“在历史的某个时刻,在欧洲郇(xún)窄的一隅,生活着近五百万陆地和海岛居民,他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极其匮乏,却创造出了最原创、最绚丽的文化、商业、社会秩序和政治……闻名遐迩”。材料反映的是()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不列颠文明D.阿拉伯文明【备考点拨】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不同文明类型的特点与主要成就,二要注意不同类型的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与碰撞;三要抓住文明史观下古今中外的历史特征。文明史观下的文明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政治文明,也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而不同国家、地区具有不同的文明特征,决定了世界文明的多元化特点。复习角度如下:(1)不同文明时代的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明。①农耕文明时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工商业经济及人文精神的起源。②工业文明时代,西方工业革命、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人文精神的起源发展与近代科技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中国反抗外来侵略,借鉴西方政治文明成果;经济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和曲折发展,文化上形成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③信息化时代,西方俄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变化,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曲折艰难的发展。(2)同一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时期文明的纵向整合。如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西欧的政治文明发展历程等。(3)同一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文明的横向整合。如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文明的比较、古代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17~18世纪中国明清民主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比较等。(4)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内部的三种文明间的整合。如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等。(5)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之间文明发展演变历程的比较。如古今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历程、古今中外经济发展模式及特点、古今中外思想演变历程等。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培优历史复习资料2花淡水深编辑2.全球史观【理论阐释】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其贯穿的主线是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各地区交往的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注重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联系和互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决定因素,重视全球范围内整体把握人类社会横向发展的历史进程,强调交往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典例】1.(2010·上海单科,25)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A.进化史观B.文明史观C.整体史观D.现代化史观2.(2015•山东文综•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备考点拨】复习备考时,主要从以下角度:(1)注意整体史观考查历史视角:一是从全球的视野和宏观历史学的角度去考查和研究世界历史;二是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发生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查世界历史的新视角;三是从纵向和横向角度,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人类交往的历史,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四是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将中国历史发展置于世界历史发展大背景下考查认识。(2)把握人类历史整体化的进程: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则是整体世界发展的深入阶段。(3)树立“全球史观”观察问题的正确态度:一是树立一种全球意识。面对共同的全球性问题,有着共同的利益,是不同文明间的对话的可能和必要的根据;二是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其多样性;三是要有各方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友好气氛,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3.现代化史观【理论阐释】现代化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即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即生活方式、习俗的变革。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典例】1.(2013·课标全国Ⅱ,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培优历史复习资料3花淡水深编辑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2014•福建文综•19)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备考点拨】(1)注意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角度理解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主线;从横向角度理解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内容,主体是以科技为动力,以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为核心,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同时注意横向角度分析对比中国与世界近代化的相互影响与借鉴。(2)注意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阶段及模式。世界现代化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两种基本模式,走什么道路是历史的选择,由国情决定。(3)理清人类步入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一是原发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如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国家;二是外部刺激型,是回应和学习,如亚非拉落后国家。(4)防止认识现代化的几种偏差:①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世界现代化(近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需要客观评价认识。如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②不能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态度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4.社会史观【理论阐释】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社会问题,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社会史观认为,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小人物”,关注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与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小人物”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本质上体现了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典例】1.(2015•四川文综•6)1919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该事例说明()A.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C.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2.(2012·海南单科,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备考点拨】(1)明确社会史观包含的主要内容: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及其相关问题。社会问题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等特点。其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社会政策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培优历史复习资料4花淡水深编辑(2)归纳新课标教材涉及的社会史观问题,挖掘隐性的中外社会问题。如美国罗斯福新政稳定社会的改革措施、苏联新经济政策、中国60年代初国民经济的调整等。理解社会民生问题,明确当今世界面临重大社会问题。如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分析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影响;再如注意梳理中外历史上社会转型问题、自然环境问题、动乱或战乱问题、人口迁移问题、社会生活的变迁问题、婚姻习俗变化等问题。(3)重视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历史上的社会问题要突出如何借鉴或吸取历史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来解决现实社会问题5.革命史观【理论阐释】革命史观,就是从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从时代革命者的立场与视野来研究和品评以往革命斗争史中的事件与人物的一种历史观。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典例】1.(2015·山东文综·19)史学研究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表2所列为1949—1978年间国内史学界发表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专题研究论文数量,它反映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不均衡性。表中“丁”指的是()表2研究专题论文数量(篇)甲722乙287丙614丁96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2.(2012·广东文综,15)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衡阳市八中2016届高三培优历史复习资料5花淡水深编辑【备考点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革命史观看待中外历史的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梳理中外社会历史上引发社会革命或改革的主要矛盾,注意阶级社会里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认识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的历史特征,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