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的气象灾害说课稿一、说教材内容(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的气象灾害》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四节。本节课主要包括了四部分内容,即干旱、台风灾害、寒潮和气象灾害多发区。本节课的内容建立在《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基础之上,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应用。学习这些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二)三维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图片及图表资料中,分析出中国旱灾的分布规律,台风和寒潮的运动路径和分布特点,并根据已有知识对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2)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以及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前搜集有关中国气象灾害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结合当今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华北地区的气象灾害成因、表现及危害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和学以致用的科学态度;(2)通过了解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旱灾的分布规律、旱灾类型与特点;台风灾害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寒潮侵入我国的路径、影响范围及区域表现差异;(2)难点: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及表现类型2、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1)旱灾、台风、寒潮是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所以明确它们的分布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危害,对我国的国民生产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2)将气象灾害多发区的成因及表现类型确定为教学难点的原因在于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系统性和综合性较强,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二、说教学方法只有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把握好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法。本课的重点是气象灾害在中国的分布规律,主要是通过图表来表现规律性特征,可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化抽象概念为直观表现,更好地展示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加上探究学习法的应用,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学多媒体的作用,实现图文并茂,创造学习情境,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觉。三、说学情学法(一)说学情1、有利因素本节课属于高二地理的范围,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在高一时学习了“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常见的天气系统”等内容,具备了大气和气候的相关知识,也从媒体上接触到了一些关于气象灾害的信息,具备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气象灾害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学习资料。2、不利因素具体的案例分析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二)说学法1、读图分析法:让学生重视图文转换,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密切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并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2、自主探究法: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探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说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引入。分别展示的云南旱灾、东南沿海台风灾害、08年冰雪灾害、华北地区沙尘暴这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了解到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利用图片导入的好处在于,图片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并在总体上了解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新课】现代教学论认为,地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自我建构是新课标改革的重要要求。本节课主要分为四部分内容,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选择性引导启发。所以此处教学设计以“学生读图——教师引导分析——学生探究思考得出结论——教师评价”为主要过程。(一)旱灾教师活动:通过分析云南旱灾的实例,并结合教材上的图2.30,引导学生总结出旱灾的特点: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和频发性。根据教材上表2.4,引导学生回答出我国旱灾的区域性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对旱灾的特点、现象及影响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如下问题:①结合云南旱灾和图2.30,分析旱灾有哪些特点?②结合表2.4,说明我国区域旱灾的特点,为什么东部季风区是旱灾频发区?③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我国“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④结合实际生活,说明旱灾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仔细阅读教材和图表,从中提取有用地理信息,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以上四个问题。(二)台风灾害教师活动:展示“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运动路径”的图片,由此引导学生总结出台风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根据教材案例7,引导学生总结出台风对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的影响。多媒体展示如下内容:案例7:9216号台风思考题:①结合图2.32,说出台风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②结合案例7,回答台风对我国沿海农业和城市有哪些影响?学生活动:仔细分析图片和图表,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总结台风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特征和对我国沿海农业和城市的影响。(三)寒潮灾害教师活动: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寒潮侵袭我国的三条路径,并由此引出寒潮南下受到的影响、危害和区域特征。思考题:寒潮灾害在我国南北方分别表现什么影响?学生活动:认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回答出寒潮的路径及影响。(四)气象灾害多发区这部分内容采用案例教学法,从华北地区入手进行具体分析。与之前的内容相比,其综合性和系统性都明显提高。所以这部分内容可采取教师分析讲解为主,加上学生自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师活动:通过课件(例8)展示华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表现,例如干旱、沙尘暴等。并结合实例总结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思考题:①分析华北地区沙尘暴多发的原因。②华北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具体的案例分析,并利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图表信息集中明确,适合于学生自学,这样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各种气象灾害的案例分析,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分析得出总结,教师只是进行总结归纳和评价,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总结】在教学的主题内容完成以后,以提纲的形式对本节课做一个总结,既帮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又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理解。【巩固练习】给学生留3分钟的回顾时间,然后安排5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课后布置适当的作业,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板书设计】*2.4中国的气象灾害一、干旱1、干旱的特点: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渐发性、持续时间最长2、我国区域旱灾的特点(1)东北区:夏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2)华北区:春旱严重,“春雨贵如油”(3)长江区:“伏旱”(4)华南区: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5)西南区:全年都可能发生旱灾3、我国旱灾和涝灾的分布关系时间:交替出现空间:交错出现4、旱灾对我国工农业的影响二、台风灾害1、台风灾害在我国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2、台风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农业和城市的影响三、寒潮灾害1、寒潮侵袭我国的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2、我国地形对寒潮的影响(1)东西向山体影响(2)地理位置差别和地形影响3、寒潮对我国的危害4、寒潮在我国的南北表现差异(1)北方: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2)南方:降温、冻害、雨雪等四、气象灾害多发区1、华北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干旱沙尘暴2、华北地区多发气象灾害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水热条件不稳定;冬季风通道;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植被盖度低。(2)人为原因: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过量抽取地下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五、结束语以上是对《中国的气象灾害》一节教材的一些认识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其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多媒体课件只是提供信息的手段,从而使学生过程成为一个探索的过程,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