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专题三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这是对中日战争矛盾总体的分析。具体而言,“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所以,这场战争会经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经过持久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1)上述材料体现的思维方法是________。A.分析法B.综合法C.分析与综合法(2)我们应该如何自觉有效地运用该方法认识事物?【解析】(1)毛泽东从具体和总体两方面分析中日战争,运用了分析与综合法,故选C。(2)本题考查运用分析与综合法认识事物的方法。应主要从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以及分析和综合必须具备的条件等角度分析。【答案】(1)C(2)正确地运用分析与综合法,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准确地理解分析和综合的辩证关系。辩证的分析是揭示事物整体的基础,所以,应该在对整体的认识指导下进行分析。辩证的综合不是把各个部分简单地相加,而是在了解各部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有机整体。第二,分析和综合必须是客观的和全面的。2.中医诊治的依据是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获得的病情信息,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1)上述材料说明中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A.思维聚合B.具体思维C.抽象思维D.分析综合法(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分析综合法内涵的理解。中医诊治先通过四诊从不同的角度检查病情,从而收集临床资料,然后对病情进行综合的把握,运用了分析综合法,选D。(2)本题考查考生对分析综合相关知识的理解。组织答案时,要运用课本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答案】(1)D(2)①中医诊治通过望、闻、问、切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体现了分析的方法。②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体现了综合的方法。③中医整个诊治过程都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3.马克思从分析商品开始,认识到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是其本质属性,进而分析货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总过程,写出了《资本论》一书,从而建立起一个再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密的科学体系。上述材料对我们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有什么启发?【解析】做好本题首先要根据课本知识,明确如何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做法能够体现哪些必经步骤,最后据此回答即可。【答案】实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要选择正确的环节。(1)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上升起点。这样的起点是这类事物中最基本的概念,它包含着研究对象整个发展过程的一切矛盾。(2)确定逻辑中介。这一中介能把最抽象的起点和作为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连接起来。(3)运用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方法,达到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逻辑终点,把握客观对象的整体及其发展规律。4.自上世纪90年代初确立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便有了促进经济“又快又好”的说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经济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世纪教育网--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增长速度过快、内需不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中央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提出要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这表明我们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中央对经济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体现了哪些真理的知识?【解析】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央不断深化和发展关于“发展观”的真理性认识,根据这些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具有客观性。“又快又好”是对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反映,是真理,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真理是有条件的,具有相对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暴露出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内需不振、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等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又快又好”就不能正确反映这些现实,这体现了真理的相对性。(3)我们要在实践中推动真理的发展。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变化就是在推动对“科学发展”的真理性认识的发展。5.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自由落体运动受着空气阻力因素的干扰,人们直观看到的现象是重物比轻物先落地,因此,亚里士多德作出了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的结论,人们也因此没有认识清楚落体运动规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还无法用物质手段创设真空环境来从事落体试验,伽利略就依靠思维抽象,在思想上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从而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定律,认为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轻、重物体的自由下落速度是相同的,即重力加速度的大小都是相同的,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结论。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是如何进行思维抽象的。【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自由落体运动定律的发现中运用了分离、提纯、简略化、理想化思维抽象方法。【答案】(1)分离是思维抽象的初始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了化学现象、生物现象以及其他形式的物理现象,把落体运动这一特定的物理现象从现象总体中抽出来。(2)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在这一发现中,撇开空气阻力的因素,设想在纯粹状态下的落体运动,进行了提纯。(3)简略化。一般说来,落体运动是在地球大气层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要把握自然状态下的落体运动就要考虑阻力因素,相对实际情况,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是一种抽象的简略认识。(4)理想化。伽利略设定的真空状态就是一种理想化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