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宋元课时1宋元时期政治制度的巩固与发展1.(2015·广东深圳调研)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见宋朝()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朝“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分割宰相的权力,A项正确。内外朝制度是西汉开始形成的,B项错误;内阁是明朝设立,D项错误。答案A2.(2015·湖南四大名校联考)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意味着()A.宰相行政效率不断提高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相权对君权的制约加强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解析题目涉及中书、枢密院和三司之间的分权,这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故选B。答案B3.(2015·湖北孝感模拟)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唐宋时期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威胁到皇权,因此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故C项正确;唐宋时期实行的仍然是专制政体,故A项错误;宰相参与讨论军国大事,皇帝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C4.(2015·安徽合肥调研)韦骧《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王安石变法措施作用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和所学史实,可知通过采取保甲法,农民在农闲时忙于军事训练,维护了社会治安;通过政府鼓励生产兴修水利的措施保障了农业生产环境。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A。答案A5.(2015·云南模拟)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可知①的表述正确;元朝的行省是地方上最高行政机构,故③的表述正确;元朝的行省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②;题目中未涉及行省制与以前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比较,故排除④,选择A项符合题意。答案A6.(2011·江苏单科,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解析A项不能从材料反映出来,也不符合行省制的特点,排除。元朝行省的行政长官完全由朝廷任命,权力受中央的控制,故C、D两项有误。“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表明元代的江浙行省获得了“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的紧急事务处置权。故答案为B项。答案B7.(2015·河北邯郸摸底)《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解析解读题干材料,由材料省略号之前的内容可看出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受中书省的制约;由省略号之后的材料可看出行省有较大的权力,这就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A、B、C三项均只涉及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一部分。答案D8.(2013·山东文综,11)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解析解答本题注意理解从秦汉至宋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综合思考。据所学知识,秦朝实行郡县制,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对地方有效管理;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宋代地方的行政、经济、兵权都收归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理,充分说明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故选A项。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是在明朝废除宰相之后,可排除B项;元朝宰相位高权重,直到明朝末年宰相才被废除,排除C项;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从秦朝开始被打破,排除D项。答案A9.(2015·江苏连云港模拟)中央集权制是国家政体的一种形式,它规定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特殊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遂废诸侯改为郡县,以一威权,以专天下,其意主以自为,非意为民……故秦得擅其海内之势,无所拘忌,肆淫奢行,暴虐天下。——(东汉)荀悦《前汉纪·孝惠皇帝纪》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诸侯……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第二》材料三行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有边陲军旅之事,则兼都元帅府,其次则止为元帅府。其在远服,又有招讨、安抚、宣抚等使。——(明)宋濂《元史·百官志》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秦朝“暴虐天下”的制度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这一制度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为“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侯容易“害身丧国”的根源。(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行省的主要职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中央政府是怎样节制行省权力的?(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府行政体制”建设的认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问,第一小问,通过解读材料,材料一中省略号前后显然是因果关系,应抓住关键信息“郡县”;第二小问,联系秦的统一等史实回答。第(2)问,汉初的“创新”是“郡国并行制”;和郡县制相比,其突出的特征是权力世袭,与中央集权冲突,据此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逐一概括;第二小问,答出具体节制行省的措施即可。第(4)问,围绕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辩证回答即可。答案(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2)郡国并行制。诸侯世袭。(3)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