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是否存在可替代的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期望赶上发达国家是一种自然的、正当的想法。•但几乎所有采取赶超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最终都没有赶上发达国家•日本和东亚经济是唯一的例外•日本和东亚经济的经验是否对成功经济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路径?020406080100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9501953195619591962196519681971197419771980198319861989199219951998WesternEuropeWesternOffshootsEasternEuropeFormerUSSRLatinAmericaAsiaAfricaWorld日本和四小龙经济奇迹的竞争性假说•日本的特殊性•儒家文化•冷战•自由市场:让价格机制发挥作用•政府干预:不让价格机制起作用•鼓励出口的政策自生能力•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如果在自由进出的竞争性市场上可以赚到社会可接受的预期利润的话,就说它是具有自生能力的。•对于不具有自生能力的企业而言,它的建立和持续经营需要政府或其他外部机构的补贴和扶持。•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而言,是否具有自生能力取决于它的技术、产品、产业选择。在单产品经济中的技术选择在单产业经济中的产品、技术选择在多产业经济中的技术、产品和产业选择自生能力和比较优势•在开放经济中,自生能力的概念与比较优势的概念高度相关。自生能力指的是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而比较优势指的是一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两者都是由经济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自生能力的概念在开放和封闭经济下都可以适用,而比较优势的概念只适用于开放经济。传统发展战略的问题•传统发展战略把技术、产品和产业的赶超作为直接的目标来追求。•传统战略与自生能力问题•政策性负担和政策性支持•政策性支持的例子–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贸易壁垒和垄断–对利率、汇率和其他要素价格的扭曲•价格扭曲和资源的计划、行政配置•寻租、裙带资本主义和预算软约束新发展理论•发展政策的目标应该是提升要素禀赋结构,因为:–要素禀赋结构在任何一个固定时点是给定的,它同时决定该时点的总预算和各种要素的相对价格。–要素禀赋结构从长期动态来说则是可以改变的–要素结构的提升同时会导致技术/产品/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要素结构的提升•要素禀赋指的是一个经济体中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总量。•要素禀赋结构指的是资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相对丰裕程度。•经济中,要素结构的升级主要取决于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决定因素•经济中剩余的多少–社会性生产活动,私人生产,以及寻租行为–经济的竞争力与经济中剩余的规模•积累的意愿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和要素结构的升级•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与赶超战略相比,可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比较优势战略不存在扭曲,私人性生产活动和社会性生产活动统一•比较优势战略与发展中国家的储蓄意愿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技术升级•拉力:成本结构的变化和节约成本的动机•推力:竞争和技术变迁的压力比较优势战略和赶超的速度•短期内,赶超战略可以建立更多资本密集的产业。•在长期,赶超战略是不可持续的,比较优势战略可以产生更快的追赶。比较优势战略和市场机制•企业的决策是基于要素价格•要使企业的产业/产品/技术决策能反映经济的比较优势的话,要素价格应该体现要素禀赋结构中各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市场竞争是使要素价格反映要素禀赋结构中各要素相对丰裕程度的唯一途径。比较优势战略与出口导向•比较优势战略比赶超战略可以产生更多的出口和进口。•出口导向是比较优势战略的结果,而不是一个有意要采取的政策。政府在比较优势战略中的作用•信息•协调•外部性的补偿为什么赶超战略在德国取得成功,而在中国、印度却失败了?•用1990年美元作为计价单位,德国1820、1870年时的人均收入分别为1058与1821,分别是同期英国人均收入的62%(1707)和57%(3191)。•用1990年美元作为计价单位,1955年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收入分别只有575和676,只有当年美国10879人均收入的5%和6%。人均收入与汽车产业政策的成功或失败•日本在1960年代中采取汽车优先发展战略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国和印度在1950年代中推行汽车产业优先发展政策却遭遇到很大的失败•韩国在1970年代中推行汽车产业优先发展政策成败互参•同一个汽车优先发展政策为何有如此不同的绩效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印度1955108972772105457567619651341959341295706771197516284113493162874897为什么东亚经济改变了它们的发展战略?•东亚经济在1950年代也和其他发展中经济一样采取赶超战略。起原因在于,赶超战略效率低,需要有很大的可动员的资源来支持,可维持的时间长短决定于:•人均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人口规模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