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了解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环境问题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结合实例,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一、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原始社会时期→被动适应环境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萌芽人地关工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系现代人地关系思想二战以后→人地关系思想完善时间阶段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类与环境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局部地区存在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人类开始大规模的改造自然,扩大耕地,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出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环境污染成为社会公害20世纪60年代以来谋求人地协调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发展;人们认识到,必须寻求一条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二、环境问题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①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危及人类健康。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①人口压力是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典例环境大气污染工业生产、家庭炉灶排放废气,交通工具的尾气伦敦烟雾事件污染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径流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工业排放废物,生活中的垃圾城郊垃圾山的形成问题噪声污染工厂、交通工具产生的噪声,生活中产生的噪声刺耳的噪声影响生产、生活放生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核泄漏海洋污染陆地上的工业和海洋运输船舶日本的水俣湾事件水土流失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生态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森林、湿地的破坏许多动植物资源绝迹或濒临绝迹问题森林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毁林开荒热带雨林的破坏3三、可持续发展1、含义: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内容①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②经济可持续发展-条件③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3、原则物种之间同代人之间①公平性原则代际之间地区之间②续性原则③共同性原则A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输入能量、物质;B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三废”等形式输出给环境;C当人类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资源时,环境对人类社会将产生良性反馈。D当人类掠夺,破坏环境资源时,环境将对人类产生恶性反馈,出现环境问题。例题1.人类在不同文明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和处理,正确的是()A.采猎文明时期,人类大量猎取动植物,人地关系极不协调B.农业文明时期,人类已经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C.工业文明时期,由于科学进步,人地关系基本协调D.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步系统和科学2.人地关系呈现全面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的时期是()A.15世纪以来B.16世纪以来C.18世纪以来D.19世纪以来3.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即()A.大气污染,水体污染B.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C.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D.环境污染,生态破坏4.环境问题的本质是()A.发展问题B.人口问题C.资源问题D.协调问题5.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并未恶化B.人类对于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一些科学的萌芽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4D.大规模的耕地灌溉使生态系统更稳定6.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6-1),回答下列问题。(1)填内容:①建筑材料②燃料③农田④水土流失⑤文明衰落(2)玛雅文明在公元前形成于___________洲。(3)从图中能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而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最少需___________年地力才能恢复重新使用。(4)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森林被砍伐,___________就不可避免产生,这说明在热带雨林地区___________(外力作用)非常严重。(5)从中看出玛雅文明在十五、十六世纪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_的恶化。7.读知识结构图(图6-3),分析回答有关人类与环境的问题。5(1)将下列选项序号填入与结构图中的方框相应的字母后面(每个选项只能选用一次)。①改善环境质量②人类与环境统一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④对立⑤物质资料生产⑥统一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对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了解区域的含义区域差异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结合实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与区域地理环境结合实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一、区域的基本含义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2、基本特征①具有一定的界线②区域内部的相似性和连续性③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互联系、整体性3、区域的空间结构:区域中各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6①农业通常表现为面状②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区域的产业结构①传统的农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较大②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③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二、区域的发展阶段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①经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②其余指标: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国内生产总值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区域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工业化阶段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推进水平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高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对外开放程度低,对外贸易规模小,表现出自给自足特征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提高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大幅度增强交通运输现代化交通线路少而稀疏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现代化交通、信息网络逐步完善城市化水平低,缺乏大型中心城市中心城市发展速度高于区域平均水平高,区域内部差异小发展状态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不平衡增长高水平的均衡状态三、区域发展差异1、我国东、中、西部差异①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桂)7中部9个省区(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赣、湘)西部10个省区(陕、甘、宁、青、新、云、贵、川、渝、藏)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异:东部: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教育水平都比较高,发展速度亦快于中西部。对外开放时间早,程度高,第二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和轻重混合型为主。中、西部: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总体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西部。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西部以重型传统工业为主,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2、南北差异(东部季风区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北方南方区域特征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平原高原为主;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多山地丘陵,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治理污染四、区域经济联系1、当今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欧盟、东盟、APEC等)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①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②南水北调:规划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连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形成“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东线中线西线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上到山东半岛和天津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北京、天津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调水量较大较小大水质差较好最好③西气东输:主体工程从新疆塔里木盆地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环境污染④西电东送:开发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水电和煤电),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地区,分北、中、南三条线路意义:保证东部地区能源供应,加快西部资源开发,拉动相关产业⑤资源跨区域调配对环境的影响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对调入和调出区及沿线地区都会产生一些生态环境问题3、产业转移原因:①降低成本:成本的区域差异,导致产业向低成本地区转移②开拓市场8世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③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影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差异带来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例题2010年5月14日,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天津闭幕,会议签署并发表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关于中阿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天津宣言》。1.阿拉伯世界幅员广大,有2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是依据()A.民族和宗教B.地形和气候C.经济发展水平D.自然和人文的综合指标2.据考证,“阿拉伯”一词的意义为沙漠,而纬度相近的我国南方被称为沙漠带上的“绿洲”,两地自然环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地形和洋流D.人类活动3.古代阿拉伯人逐水草而居,靠饲养骆驼为生,是最早的游牧民族之一。中国是农耕文明的杰出代表,这反映的区域特征是A.整体性B.差异性C.开放性D.联系性4.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滨海新区行政区划。对行政区的调整,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A.原因是区域自然条件发生了变化B.目的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C.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D.能更加合理分配区域用地,优化空间结构。上海世博会冰岛馆“冰立方”外形剔透唯美,在“纯洁能源-健康生活”的主题下,冰岛极力展示“能源之美”。读图回答5—8题。5.冰岛馆主题中的“纯洁能源”主要指的是A.海洋能源B.太阳能C.地热能D.水能6.该能源在我国蕴藏量最丰富的地区是A.新疆B.青海C.西藏D.台湾7.冰岛埃亚菲亚德拉冰盖火山2010年5月7日再次剧烈喷发,并腾起灰黑色蘑菇云,导致欧洲南部的机场陷入混乱。这次火山喷发的原因是由A.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张裂形成的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的C.美洲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碰撞形成的D.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碰撞形成的8.冰岛极力展示“能源之美”不是指A.自然、能源和人和谐地统一B.低碳之美C.不开发使用矿物能源D.能源开发是“美”的事业读世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示意图,回答9—10题。埃亚菲亚德拉山99.不属于全球纺织工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