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专项增分练(十一)小说阅读(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一)小说阅读(一)(时间:40分钟满分: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乡愁夏阳第一次盘问了小吴,真不能确定他在我眼皮底下多久了。偌大的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纷纷攘攘,游客络绎不绝。大家背对巍峨的城楼,无不在忙着摄影留念,“茄子”声此起彼伏。小吴不是这样。他到处转悠,瞅瞅这个,看看那个,时不时还支棱起一对耳朵,像一条狗一样撵在人家身后,偷听人家在讲些什么。形迹可疑。作为广场的巡逻人员,我截住他,问,你干吗?他捏着衣角,嗫嚅道,我在丰台那边打工。我是问你来天安门广场想干吗。没干吗呀。老实点,我注意你不是一回两回了,你老盯着人家游客干吗?我……我在找人。找谁?找老乡。我来北京三年,还没遇到一个老乡。我鼻子一酸,拍了拍小吴的肩,叮嘱道,注意点儿形象,别太露骨,更不准妨碍人家。他眼里汪着泪,点点头。天安门广场,草原一样广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人群,河流一般朝这里涌来。黄昏时候,夕阳之下,人流涌得愈加湍急。小吴迎着无数面孔走去,仔细辨别暮色下的每一张面孔,每一句方言。夜深了,广场上的游客稀疏,灯火慵懒,小吴拖着疲惫的身躯,追上了20路公交车。公交车从我跟前一闪而过时,我看见小吴抓着吊环,挤在一群人中间,眼里满是恋恋不舍。小吴来的时间很固定。每个星期天早上,换乘三趟公交车来,晚上又换乘三趟车回去。我巡逻时经常遇到他,有时会问他找到了没有。他总是一脸黯然。有一次,我发现他神情大异,跟着一个旅行团走了很久,最后还是悄悄地离开了。我问他,不是吗?他失望地答道,不是,是隔壁那个县的。隔壁那个县也是老乡啊。他摇了摇头,固执地说,连一个县都不是,能算是老乡吗?我安慰他说,实在是想家了,就回去看看吧。他冷笑道,回家?我爹在山上打石头被炸死了,那个女人改嫁去了外省,哪有什么家?说完,撇开两条瘦腿,消失在人海中。小吴找到符合他的定义的老乡,是在一个下午。远远的,看见他和一个夹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在国旗下拉扯。我立即赶了过去。小吴看见我,激动地说,他是我老乡,绝对的老乡!那中年男人甩开小吴的手,整了整领带,呵斥道,老乡?谁他妈和你是老乡?老子北京人!小吴说,你耍赖,你刚才打电话说家乡话,我听出来了,你是我们县城的。中年男人厌恶地挥了挥手,骂道,神经病。白晃晃的太阳下,小吴单薄的身体晃了一下。这件事后,很长时间没有看见小吴在眼皮底下转悠了。我心中不禁想,是死心了,还是离开北京了?这孩子,挺好的,时间长了没见,还真让人心里有点儿挂念。小吴再一次出现,是带一对老人来看升国旗。这对老人脸色凄苦,衣衫褴褛。我问他,你找到老乡了?小吴说没呢。他们是一对聋哑夫妇,东北的,也没有老乡,我就对他们说,我们做老乡吧。我欣慰地笑了,说,那加我一个吧。小吴狐疑地问,你?我看着远方,沉默了一会儿,凄然地说,我在这里巡逻快三年了,也没有一个老乡。1.小说开头写天安门广场的游客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2.请简要赏析文中的画线句。(4分)答: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的作用。(4分)答:4.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中年男人明明是小吴的老乡,却自称“北京人”,这样安排冲淡了“乡愁”的主题,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6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8分)叶宗盛章毅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粽子。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小巧好看,且又耐吃。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常委。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大发宏论,常常一语破的。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却反对妻子卖粽子。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且似乎唾手可得。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机会终于来了。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奈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宗盛再细读测定文书,记载的数据与来人所说无二。有史可查,又有现代科学鉴定结果为据,还能有假?宗盛便七拼八凑借来三万元,与来人合伙开矿。没料想,几个月过去,第一车矿石出来,运到矿厂,一测,却品位极低,以十八元一吨卖给矿厂,人家也不愿收。连运几个矿厂,皆是如此。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背了三万元债,宗盛无心再写小说。妻子却仍是极好,也不多言。这时,县城的小吃兴起粽子热,一色儿挂着黄色小旗,上书“正宗嘉兴五芳斋粽子”。一元钱一只,生意极是红火。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宗盛却极爽快,说:“行!”又说:“古时有卖药老人,卖的药货真价实,几十年‘言无二价’,生意却始终红火。《镜花缘》里又有一君子国,君子国里,卖的人总是嫌自己的东西不好,卖的价钱又高,请买方担待;买的人总是说卖的东西太好,卖的价钱又低,实在无法承受。我们虽不是君子国,但一要货真,二要言无二价。”妻子也极看重品行,说:“这个自然。”妻子裹粽子时,宗盛便在一旁督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一样不少,工艺也只只讲究,裹得严严实实,不松不垮。宗盛便放心了。每到夜晚,便在街上摆一竹椅,置一煤炉,炉上安一钢精锅,一锅粽子热气腾腾。粽子九毛一只,一晚上能卖几百只,生意极为红火。一星期下来,宗盛和妻子一结账,却发觉每只粽子要亏一毛钱。妻子说:“要加价,一只一块一,好货不怕贵。”宗盛却说:“言无二价,我不卖!”妻子又说:“价不变,那料要减几成。”宗盛更是不肯:“这样岂不欺了后买的客?我不卖!”妻子恼了,说:“你以为君子国里做得成买卖?”宗盛坚持不卖。后来,倒是合伙开矿山的文学青年和宗盛妻子一道,将粽子生意又做了起来。他们租了个店面,料不但减了,价格也不再是言无二价,一年里都有了四个价,都是往高里涨,生意却依然红火。初始,宗盛也时时去店里走走,忍不住要看看原料,说说言无二价和君子国的买卖,妻子和文学青年自是不理。一年下来,非但将债还了,还略有结余。宗盛不再去店里了,又写起了小说。写作时,妻子仍然餐餐另做了粽子给他端来,核桃、乌枣、腊肉、蛋黄,依旧一样不少,宗盛吃起来,却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不知怎的,宗盛的小说竟难发起来。写时,眼前总拂不去那位翰林先祖,拖了辫子纵论诗文,以换一碗米酒。(选自2015年第1期《短篇小说》,有删改)5.请简要概括叶宗盛的形象特点。(4分)答:6.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1)宗盛忽然觉得自己像这矿石。(2分)答:(2)妻子对宗盛说:“我们去卖粽子,好哦?”言语极轻,犹犹豫豫地望着宗盛。(2分)答:7.小说倒数第二段,叶宗盛吃着妻子做的与先前完全一样的粽子,为什么会“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4分)答:8.小说结尾意味深长,蕴意丰富,可以引发读者的多种理解。请结合全文加以探究。(6分)答:答案1.解析:作答本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写天安门广场的游客的目的。从内容上来看,天安门广场的游客都在忙着摄影留念,和小吴的行为明显不同,这样便突出了小吴的形象,而从表现手法的方面来看,天安门广场的游客络绎不绝属于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参考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反衬小吴的与众不同,突出小吴急切找人的形象。(每点2分)2.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要把句子放在语段中,依据其具体语境来分析。本句由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两部分组成,要从小说景物描写的作用的角度来赏析前半句,从人物描写的手法的角度来理解后半句表现的人物的形象。参考答案:①前半句用景物反衬人物心情。“白晃晃的太阳”给人带来的本应是温暖,但此时小吴却被“老乡”厌恶地骂作“神经病”,心中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满是震惊、不解与失望的凄凉。②后半句通过“晃”这一动作描写形象地折射出了小吴心灵遭受的打击,“单薄的身体”暗示了小吴生活的艰辛与心灵的孤独无助。(4分)3.解析:通读全文后可知,“我”是一个次要人物,可从主要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现、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方面思考“我”的作用。参考答案:“我”是天安门广场的巡逻人员,亲眼见证了小吴找老乡的过程,起到了串联故事情节的作用(或“是线索人物”)。同时,小说也借助“我”的眼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我”善良、纯朴、有责任感,与小吴处境相似,为一类人,补充了小吴这一形象,使小吴“京漂”一族的形象更为完整、突出。同时也反衬出中年男人的冷漠,深化了“乡愁”的主题。(4分)4.解析:解答此题,关键是明确中年男人这个形象的特点。中年男人这个人物的特点十分鲜明,他迷失于繁华城市,想摆脱自己的出身,否认自己与小吴是老乡。进行具体探究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参考答案:不同意,安排中年男人这个人物,并没有冲淡主题。中年男人的出场,使一心想要找老乡的小吴深受打击,突显了茫茫人海中举目无亲的小吴的孤单,加强了其悲剧性;也引起了故事情节的转变,使小吴在找同一个县的老乡受挫后,变成了找同病相怜的人,使故事情节起了波澜;同时,中年男人的忘本反衬了小吴对故乡的情深,更加深化了“乡愁”这一主题。(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5.解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要抓住对人物的言行举止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的评价性语言,如从“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中,可概括出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特点;从叶宗盛不让妻子减料加价等行为可概括出其“恪守传统道德”的特点;从“宗盛好论时事”“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等描写中可概括出其“崇尚清谈议论,常脱离实际”的特点;从叶宗盛反对妻子卖粽子,可以概括出其“迂腐教条”的特点。参考答案:深受传统文化熏陶,文学功底深厚;颇具古君子遗风,恪守传统道德;崇尚清谈议论,常脱离实际;迂腐教条,不知灵活变通。(答出一条给1分)6.解析:作答本题,要结合情节和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1)句中宗盛的感觉发生在他开矿失败之后,本以为可以赚钱的矿石忽然卖不出去,成了无用之物,他觉得自己像这些卖不出去的矿石一样无用,这是消极低落、失意自责的心理的反映。(2)句中宗盛妻子的话是在宗盛欠债三万元之后向丈夫说的,她“仍是极好,也不多言”,是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这样说,是对丈夫的体贴关怀,她想为丈夫分忧,又怕丈夫不同意,故如此小心翼翼。参考答案:(1)叶宗盛开矿失败,感到自己同这些矿石一样无用,表现了他消沉低落、失意自责的心理。(2分)(2)妻子以试探和商量的口吻提出卖粽子的事,小心翼翼,表现了她体贴关怀丈夫,想为丈夫分忧,但又担心丈夫不同意的矛盾心理。(2分)7.解析:作答本题,要结合具体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进行分析。妻子卖出的粽子料减价涨,叶宗盛由吃着的粽子想到妻子出售的粽子,感到有违古风,眼前的粽子似乎也沾染了庸俗之气,因此“总觉得少了些许风味”。考生了解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参考答案:妻子出售的粽子料减价涨,有违自己恪守的“言无二价”“货真”的古风,(2分)叶宗盛觉得眼前的粽子似乎也沾染了庸俗之气,失去了以往纯正的风味。(2分)8.解析:作答本题,可结合翰林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